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渔阳十二法要点》 转自清欢几许

渔阳第一法要点:

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赋陈就是直接叙述,兴起就是以写景开始。

步骤: 

[起句] 用写景的办法交代清时间; 


[承句] 交代清地点、人物,施事行为等。


一二句 要平铺直叙,交代清时间地点就可以了。


[转句] 是关键,这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创作成败。所以,必须狠下功夫。


要点:第三句用含有否定词的句子转折,宕开一笔, 另立新意(注意要和第一句若即若离,重在离,不能和一二句抱得太紧。同时要兼顾和一二句要有内在的联系)。


[合句] 抱紧第三句,扣主题,或议论或感慨。 或者描写景物压住情感,尽显绝的韵味。


例:


1.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阳第二法要点:


一、一二句说一事,注意第二句和第一句的意思要衔接紧密。(可以是不同方面,也可以是事情的因果,或者同一事的两个点。)


二、第三句要用转折词,将一二句,转到另个方向,第四句要顺着第三句扣主题。


三、【转折关系连词】:用以连接连词前后的词、词组、句子所表达意思的转折。


常用的转折关系连词如: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当我们要表达事物向不同方向发展,如:事与愿违,如因爱生怨、欲速不达......或喜出望外,如山穷水尽又柳暗花明等,学用渔洋绝法二,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


例诗:《骊山怀古八首之七》


不复黄衫舞马床, 更无片段荔支筐。


祗余今古青山色, 留与诗人吊夕阳。


《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


【清】王士祯


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例二详解:


1.此诗的题目比较长,但很清晰地表达了写诗的背景和诗的主题。


背景:“虎山擅胜阁”,说明此诗的地点;


主题:“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说明登擅胜阁的目的是想远眺邓尉山,却因为下雨而不能如愿。


由此,可见诗的题目对诗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借鉴,把我们的诗的题目拟好,千万不可忽视,或者写完诗才去想题目怎样写。


2.起承两句点题说明地点,再以层松掩映带出古寺(擅胜阁);这是诗人近观所看到的情景:虎山层层青松掩映着古寺红色的墙壁。


3.转合两句,由古寺登楼,点出主题:登楼远眺;却因被东风吹向太湖的雨阻隔视线,不能如愿。


4.再看:“虎山桥”回扣“虎山”;“古寺”、“重楼”回扣擅胜阁;“看邓尉”回扣“眺光福”;“雨蒙蒙”回扣“以雨阻不得往”。句句扣题。


5.转句用了一个转折关系连词“却”,来描写本来想远眺光福镇而再远至邓尉山的美景,但是因为下着雨,却只能看到细雨蒙蒙,故此诗写的就是事与愿违 。


请诗友们一定多注意第三句的转折词,表达的感情要使事物向不同方向发展,如:事与愿违,如因爱生怨、欲速不达......或喜出望外,如山穷水尽又柳暗花明等等,渔阳二最佳。最简单的就是揣摩例诗的写法和感情,然后仿写。


渔阳第三法要点:


 创作步骤


【起】第一句用眼前景物,点名时间。


【承】点明地点、人物实施行为和空间环境。


【起句】和【承句】要语意必须连属,万不可断裂(初学时必须注意这点)。


【转 】以假设或设问转换,要在1、2句那个时空环境中提升高度,将主题点出。


【合 】紧抱问句,做回答。


重点:


关键是三、四两句,语意必须连属,万不可断裂。比如:借问酒家何处有?这第三句所问的地点,第四句必须回答清楚,也就是说语意必须连属。


例诗: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落凤坡吊庞士元(王士祯)


沔上风流万古存,鱼梁洲畔向江村。


何如但作鸿冥好,采药相携去鹿门。


渔阳第四法要点


1. 要点:


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畴昔,多用年、忆、记等词。


2. 创作步骤:


【起】点明时间


【承】在第一句的基础上,交代清事情


【转】用忆、记等转接,将时间拉回到过去某一地点


【合】抱紧第三句,交代清忆、记的事情


3. 第三句用字:


表“记忆”之字(如“记得”、“长记”、“略记”、“犹记”、“犹忆”、“忆得”、“尚忆”、“还忆”、“偶忆”、“长忆”、“最忆”、“忽忆”、“空忆”、“却忆”等。


《杨枝紫云曲之一》【清】王士祯


名园一树绿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


忆向灞陵三月见,飞花如雪飐轻丝。 


渔阳第五法要点


要点:以前二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创作步骤:


【起句】 点名时间  。注意  不能 直接用表时间的词语


【承句】 交代清地点  事情,要紧抱起句,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延伸扩展。起承两句交代清一件事即可,语意要连属,不可放松。(时间事件是过去发生)  


【转句】 将时间拉回到眼前。用此日,而今,等词语 转接,另述一事,和 一二句过去发生的事情形成鲜明对比 。  


【合句】紧抱第三句 ,将事件叙述完整。并用眼前的景物藏住自己情感,忌讳直接叙述情感。   


题都城南庄   【唐】作者: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渔阳第六法要点


1 要点:


前二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似、分明、好到等词引作者的评论。第四句紧抱第三句,语意联属,同时尽量将诗味延伸到句号外。


2 构思过程:


(1)一二句写眼前景,注意语意联属,


写景或由远到近 ,或由近到远,景物的配置的大小配置合理。不要见啥写啥,注意简化景物。 


(2)第三句以叙写人事或者抒情转接,句中用好似、分明、好像作简要评论。注意转的要出人意料,不能老围绕前两句去思考,主题的升华应重点放在这句。所以必须在这句上下足功夫 。要出人意料!而第四句必须要出彩,要抓人眼球。如果你第三句平淡了,第四句如何出彩? 


(3) 第四句紧抱第三句,语意联属,同时尽量将诗味延伸到句号外。


清溪   (王士祯)


蛮云漏日影凄凄,夹岸萧条红树低。


好在峨眉半轮月,伴人今夜宿清溪。


真州绝句五首之四  (王士祯)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渔阳第七法要点


1.【要点】渔阳第七法的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神韵也。


2.【起句】直接切题以眼前景兴起。


3.【承句】紧抱首句,进一步将眼前的景扩展,为三四句做铺垫,注意语意的联属。


4.【转句】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即为实接,仔细揣摩叙写人事句。


5.【结句】宕开一笔,以景结,一定注意得由实返虚。


例诗:


再过露筋祠(王士祯)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江上(王士祯)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绿涨垂杨深


十千江上足相怜,绿涨平波远接天。


共与渔人酣睡去,垂杨深处二三船。


十千:极言其多。《诗经·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此处言江上风物、风景众多皆可,承句绿涨平湖,是首句的扩展,此处由近及远,由小到大,顺应承接下来。第三句写人的行为,宋代画家马远有《秋江渔隐图》,描写一渔翁在舟中抱着船桨酣睡貌,可谓传神也。酣睡,人的行为。尾句实际用笔,景色为:垂杨深处有二三船停靠,虽表面写法此为实际用笔,但是事实上追求其闲适意境,此为虚。故可言由实反虚。


渔阳第八法要点


1.要点:


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然第三句亦不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2.要点解读 :


主题落在第四句,通过否定句,加强语气,让诗味延伸于诗外。第三句与第四句之间的要顺,呼应要紧,三四句多用因果关系的复句。一二句多是渲染与铺垫,交代清地点、场景即可。全诗的重心应放第四句。


3 创作步骤: 


(1)注意空间景物配置的透视关系,或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景物的大小关系要合乎空间透视原理。 


(2)第四句提升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在表述上用否定句加强语气,突出诗味,否定词要出现在第四句。 


(3)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关系要呈因果等关系的复句句型形式。 


例诗: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十四》


十里清淮水蔚蓝,板桥斜日柳毵毵。


栖鸦流水空萧瑟,不见题诗纪阿男。


《华山道中即事》


万山堆里看云松,曲崦幽溪复几重。


为爱泉声过林去,不知烟寺远闻钟。


渔阳第九法要点


1 方法:


第四句作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2 要点解读:


第四句作诘问,是本法的最大特点。在绝句的特点那讲,我们学习了绝句用各种问句,是绝句的特点之一。第三句,呼应或者不呼应,但无论呼应或者不呼应,其语脉万不可断裂。


3 创作要点


一是 注意第三句的虚实承接


二是 注意第四句作诘问


三是 注意第四句和第三句意脉的联属


例诗: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三 


桃叶桃根最有情,琅玡风调旧知名。 


即看渡口花空发,更有何人打桨迎。 


樊圻画


芦荻无花秋水长,澹云微雨似潇湘。 


雁声摇落孤舟远,何处青山是岳阳。


秦邮曲二首(之二)


今年孟冬河水乾,万夫畚锸聚河干。 


行河使者黄符下,敢道无衣风雪寒。 


真州绝句


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 


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 


渔阳第十法要点


1.要点


此法前三句皆写今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自有无限风流蕴藉。 |这与法五第三句点明今事固不相同。


2.要点解读


一二三句点明时间地点场景,写今事。第四句写往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具体啥往事,就让别人去想像吧。此法自有无限风流蕴藉。这与法五第三句点明今事固不相同。 


注意,时空中的时间变,空间并没变,前三句所描写的今天空间和后一句所写的往昔空间是统一空间。万不可前三句写今天的颐和园,后一句却写到几年前的人民大会堂里去。


3.创作


一是,一二三句写今事,注意第三句的接转,要若即若离。因为前三句如写今事,第三句往往容易平顺无跌宕。因此,在第三句一定要让诗的内容提升,不能和一二句抱的太紧。


二是,第四句必须有标注往昔时间的词。往昔的事万不可说破。点到就行,不要过于实在。


例诗:


万山


新钓槎头缩项鳊,楚姬玉手鲙红鲜。


万山潭水清如昨,只忆襄阳孟浩然。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之一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渔阳十一法要点


1 要点:


上法前三句皆是烘托(修辞上是衬托),结句归结点明自身。


2 、前三句时空、场景的描写,目的主要是为第四句起铺垫、烘托作用。所以本法,笔墨着力于前三句,点明自己的第四句才会顺理成章!一定仔细看例诗!


《大风渡江三首之一》


【清】王士祯


凿翠流丹杳霭间,(物静)银涛雪浪急潺湲。(物动)


布帆十尺如飞鸟,(物动)卧看金陵两岸山。(我闲)


《花朝道中有感寄陈其年三首之二》


三月嬉春射雉城,(时地)钵池新水縠纹生。(静)


紫云低唱灵雏拍(动),爱忍春寒坐到明。(我)


渔阳十二法要点


一 要点:


此法诗中必要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在句中对。既用对偶,复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则一气奔腾直下矣


二 解读:


【对偶】与【对仗】的区别: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例如:


灞桥寄内二首


长乐坡前雨似尘,少陵原上泪沾巾。


灞桥两岸千条柳,送尽东西渡水人。(一二句对仗


瓜洲渡江二首之一


昨上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渔洋绝句十二法
渔阳绝句十二法
梅十二章,用渔阳十二法
渔洋绝句十二法[七绝]
流传的另类壮阳法
开心国学院一期诗班作业展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