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0岁妈妈如何通过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开启职业道路的

公众号回复“书单

获取73个妈妈主题阅读书单



小编按:春节前,我们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学员王远老师在群内做了一次分享,她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没有辉煌的经历,但是通过她的分享,我却能感受到一个平凡的人,通过自己这些年的努力,在做着不平凡的事,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普通妈妈的人生故事中,感受那份坚定的力量。


大家好,我是王远,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行为训练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做分享。

今天我的分享分为三个部分。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我没有辉煌的履历,同时作为一个15岁女孩的妈妈,15年陪伴孩子的成长经历就是我的财富,8年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也可以分享给大家。

在不断地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我是如何从内心没有力量,迷茫,很看重别人的想法、成长为今天目标清晰、内心稳定、幸福充盈的妈妈。

曾经的我胆小、自卑,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现在的我和以前的我完全不一样,情绪自我负责,不自我内耗,拎得清自己,看得到对方,而且我还将一直继续在这条路上。这是一个普通妈妈的蜕变。

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在家庭教育和个人成长还内心困惑、挣扎,希望我前面走过的路能给你一点点借鉴的经验。

01
我是如何把家庭教育当职业来发展的

在此,特别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文字。

《爱,让我们彼此听见》一书中写到:有种啼哭如仙乐,那粉团团的宝贝一入凡尘,就有人自动荣升为妈妈。起初,我以为所有母亲都天赋异秉,不必修习便会成为爱的高手。迂回曲折之后,我终于明白,在岁月的练习簿上,纵使每页都绘有心心相印的底纹,纵使每颗心都晶莹粉润,我们仍需千万遍练习,才能瞥见爱的真相。

这段文字让我想到了宝贝刚刚出生的时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学习的历程,其实也是一样的,迂回曲折,千万次的练习。

家庭教育是不仅是培养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也买了很多家庭教育的书,李跃儿、杨洁的书买了很多,当时的想法就是养孩子,买几本书就可以了。后来随着孩子越来越大,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烈,对于我来讲,看几本书是远远不够的,总感觉书上的文字都可以看明白,但实际上用起来,还是感觉困难重重。

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我在2014年开始接触家庭教育,当时我家孩子正上一年级。很多小伙伴的孩子还在幼儿园阶段或者更小,你们就接触了家庭教育,我觉得这是极好的一件事情,因为用正确的方法陪伴孩子越早越好。

也不是说孩子大了之后学习就晚了,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现在永远是最好的时候。

有的朋友会说,我家孩子都上高中了,都考大学了,我学这个干嘛呢?人的一生那么长,孩子上高中、考大学之后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要择业,要面对婚姻,我们准备好,当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用自己个人的成长和学习到的东西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我们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孩子能上一所好的大学,找一份好工作,而是让孩子终身拥有幸福的能力。

我的一位学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的朋友,孩子是属于学霸型的,考上了很好的大学,工作也非常好。当我向她请教如何教育孩子时,她说,别向我学习,我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后来,我了解到,她家孩子其实非常优秀,但对自己总是不满意,属于高焦虑的孩子。

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举目无亲,自己租房子住,一开始不太适应,学习和人际交往也陷入高焦虑的状态。我的这位朋友就是在孩子向她求助的时候,用自己的稳定的情绪安慰孩子,陪伴她,而不是过分卷入孩子的情绪去讲道理,孩子的情绪也在慢慢好转,逐渐适应陌生的城市和新的工作岗位。

我从这位朋友的身上看到,不是孩子考完学、参加工作后就完事了,而是在人生的重要节点,孩子需要父母支持的时候,父母永远在那个地方,稳稳地接住孩子,让孩子拥有自己创造自己生活的能力。从这位朋友身上,我也看到了终身成长的重要性。

在我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原生家庭的烙印和自我认知模式的限制曾经一度让我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我苦苦追寻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在我意志不坚定的时候,我对家庭教育的理念也时刻摇摆着。书中讲到对孩子要放手,我也对孩子放手,任由孩子天性发展。一度很火“狼爸”“虎妈”的教育模式出来后,我又迷惑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呢?看到别人家用什么方法,我回来也用同样的方法,可是就是没有效果。

回顾我以往学习的过程,对家庭教育的摇摆其实也是对自己的摇摆。我缺乏自己的见解,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云亦云。人的成长过程就是找寻自己的过程。我们从小就成长在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的评价里,“我”表现好是为了让别人认可我,可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却从来没有思考过。

学习家庭教育的过程也是了解自己的过程,我也很感激那段经历,穿过迷雾,找到自己的感觉真的很好,就是那种特别自由的感觉。

有很多父母很困惑:我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为什么生活中不知道怎么用?不用着急,这是学习必需的过程。当内心真正自由的时候,你会发现,理论还是那些理论,我怎么就可以运用自如了呢?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学习的过程也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是成绩吗?现在学校单一的评价标准就是成绩。成绩固然重要,但让孩子充分地表达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独一无二更为重要。

分享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是想给大家信心。有很多妈妈想我学不会怎么办?当你有这样心态的时候,这样的模式也会不知不觉地带入亲子关系中,你要求孩子学会,孩子在她的年龄,也会有学不会的时候,你就知道该如何对待了。

成长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和空间。

有的小伙伴学习的路上磕磕绊绊都是太正常了。有的小伙伴也会说,你看我们俩差不多时间一起学的,她进步怎么就那么大?

我想说每个人都不一样,原生家庭、周围的环境都不一样,学习没有可比性,也许在这个卡点上我们就需要比别人的时间长,在这个点上我们慢下来慢慢去磨,形成我们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一旦通了,就是飞一样的速度。

所以,允许自己慢下来,别人很好,我也很好。这和教育孩子是一样的。耐心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成长,也会更好地陪伴孩子的成长。从这个维度上,你会发现,你是如何学习的,你的学习过程是如何的,你就会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了。

养自己就是养孩子,养孩子就是养自己。这是一个互相滋养的过程。

刚才我说过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妈妈,没有耀眼的学历,也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毕业的。唯一的高光时刻就是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论文答辩拿到了“优”等。当时全班就5个“优”等,其他四个都是班干部,就我一个人不是班干部,也拿到了“优”等。当时论文写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最近接触到优势教育后,回想当年,我想我在教育方面是有优势的。当我在学习和家长沟通时,我都有心流的感觉。

我对家庭教育有心流的感觉,有15年的陪伴孩子的经验,8年学习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的经历,而且现在一直坚持学习不断成长这些都是我宝贵的财富。我愿意把这些分享给更多的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师让我人在中年找到了新的职业方向。

02
我如何理解家庭教育指导师

 1、 我刚开始学习可以做家庭教育指导师么?

其实在职业化的道路上我是一个负面的案例。从2014年开始学习家庭教育,2018年考取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我从2018年开始开始有想从业的想法,一直没有行动。总感觉自己学好了再去做。

那个时候,就有老师告诉我,边学边做,教学相长。我是一直处于混沌状态,认为我没有学好,怎么可以教别人。

其实,一开始我们理论基础不扎实的时候,可以选择做读书会、沙龙可以带着家长一起去读书,当我们把我们学到的一个点反复去给别人讲的时候,就是不断内化的过程。我们是在用我们的生命状态去影响别人。

客户来找我们的时候,也是她生命能量低的时候,客户困在自己的局中容易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把不断内化实践的东西分享给客户,看到她的资源,看到她本身的能量,问题依然是问题,问题依然存在,但看问题的心境和态度有了变化,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2、全职妈妈可以做家庭教育指导师么?

尤其对于全职妈妈选择家庭教育指导师,更能现身说法了。有很多全职妈妈没有了经济来源,心里没有底气,自卑,委屈,带着这样的情绪,如何去陪伴孩子的成长呢?鸡飞狗跳就很容易理解了。

全职妈妈个人成长就变得更尤其重要了。全职妈妈虽然没有了经济基础,但也是家里半边天,这半边天不一定是经济的,是关于家庭的能量和文化建设。

3、家庭教育指导师只是解决客户的问题么?

客户来找我们的时候,肯定是带着问题来的,比如孩子拖延、懒散,网瘾,当父母焦虑,会无端地生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许就是孩子这个阶段的特点决定的。

如果带着解决问题的视角去看待一个家庭,那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层出不穷。如果站在山顶往下看山腰上困住的人,不是我们下山去拉他,而是告诉他,你往上爬,爬到山顶,风景会更不一样,也就是我们要带着带着客户升级认知。

父母们焦虑,很多时候是在自己的思维圈子里晃悠。哪看哪都是问题。在中级课程里,会讲到全局观。全局观会让人瞬间在格局上就大了很多。那种感觉就是“瞬间”,我们经常会在各种报告中看到这个词,现在在家庭教育中用到“全局观”,把当前的问题放到一生去看,当前的问题好像就不那么困扰了或者会变小好多。

“未来20年需要哪些人”“如何发现孩子的优势和天分”“学涯规划”等等课程都是在构建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这些底层逻辑都是在帮助家长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孩子,我们不断帮助客户扩容和升级认识,焦虑会减轻很多。

03
我的职业化道路和规划

以前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现在是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

以前是羡慕别人可以做得很好,现在是我知道别人做得好,怎么做的,我可以学习,让我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计划一步一步去实施。

中年重新选择职业赛道看起来很有风险,但是这一次的选择是从心而发,让我更加笃定和从容。

1、独立

第一次择业应该是大学毕业的时候,那个时候是真的迷茫,不知道从事哪个行业,那个时候应该说是还没有行业的概念,更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是做设计、老师、文员,啥啥都不知道。当时对自己的定位完全不清楚。40岁的第二次择业,我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肯定会有很多困难,多年的个人成长经历让我有了直面困难的勇气。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也讲到,高效能人士的人格就是从依赖型人格变成自立型或者独立型人格。独立型人格就是这件事是我自己决定的,我为自己负责,我自己承担责任,这事我可以想办法。独立型人格是我既可以为自己负责,也可以求助别人。既独立又自由。

2、求助

我的强大的依靠就是果妈阅读团队。

果妈阅读的4位导师都经历过市场的洗礼,都在江湖中“血雨腥风”中走过来的。有很强的市场意识。这也是和其他平台的“学院派”老师不一样的地方,那些老师讲起理论来没谁比得过,但当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时,一个个就显得“弱不禁风”了。

而理论好学,这些从实战中得来的经验却是千金难买。果妈阅读的课程设计带着很强的市场意识,怎么做一场沙龙、怎么做读书会,怎么做讲座,有个现成的模板可以拿走。学完这些课程的时候,你就感觉这些事我也可以做,给我们建立信心。

果妈阅读团队的陪跑功能太强大了。翻转课堂、绘本家长课、问题搜集研讨小组,我们各取所需。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清晰了我自己的职业方向。可以说是果妈团队这些陪跑,让我不断建立自己的信心。

3、目前在做的工作

我目前在学校做公益的心理行为训练,也开展了线下的亲子团体。这些都是在为我储备经验和资源。

4、计划

2022年,应该是我职业化的第一年。我也做了自己的事业计划,给自己立下了flag,向着更高的方向前进,做更好的自己。

  (1)开办公益读书会,建立一个自己的社群

  (2)做自己的课程——情绪力

  (3)为开展心理行为训练(亲子)线下团体做储备

今天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希望我的经历能带给你一些思考和启发,让我们一起走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所爱,收获更加精彩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做智慧型的父母
一个新手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分享
“我妈妈是家庭教育指导师”女儿告诉同学
吴和鸣谈未成年人教育
成长,永远在路上
成功家庭教育的二十个法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