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典故: 从“太公垂钓”、“三顾茅庐”到“强行征辟”,古代帝王如何聘用人才?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一句尽人皆知的歇后语,说是商朝末年,奇人姜尚隐居渭水之滨,每天在一块磻石上用直钩钓鱼。

周文王听说他的大名,便亲自邀他出山辅佐周室,姜尚入周后,文王恭敬地对姜尚说:“我太公(祖父古公亶父,史称周太王)很久便渴望得到像你这样的人才。”

从此,姜尚被人亲切地称为“太公望”,简称姜太公。

文王以师礼敬之,君臣暗中招兵买马,励精图治,准备讨伐无道的商纣,后来文王去世,周武王又尊姜太公为“师尚父”,姜太公一心为武王出谋献策,最终灭亡了商朝。

其实,这还不是最早的君王礼聘贤臣的事例。

远在三百多年前,商王武丁巡游天下,途经一个叫傅岩的地方,他见到一群罪犯正在那里筑墙,其中有个罪犯相貌奇伟,身强体壮。

武丁于是让人把他唤到身边,与之交谈治国之策,说话时发现此人聪明过人,才智不凡,当下赐他姓傅,以“说”为名,赦免罪行,拜他为相。傅说果然文韬武略,逐渐使商朝中兴。

到了东汉末年,最为经典故事当属刘备三顾茅庐。根据诸葛亮《出师表》所载:“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来,这完全是个真实事件。

但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帝王因其尊贵的地位,亲自出去请贤,毕竟还是极少数。

而他们常用的聘人方式,多是下一道诏书,要求高人主动前来辅佐。

在秦汉时,朝中大臣及地方长官都有独立的人才聘任权力,前者便称为“征”,后者称为“辟”,合称“征辟”,这就是古代一种重用的任官来源。

朝廷缺人下诏征聘,地方郡守赴任为搭建班底,则“辟举”当地名士为官,辅助自己治理一方军政。

征辟虽然是统治者礼贤下士的用人方式,但在朝廷昏庸,地方腐朽的时代,许多名士并不愿做官,尤其到了东汉,很多读书人自恃清高,以不受征辟而感到荣耀,并能获得他人尊称为“征士”或“征君”。

汉末最为著名的学者郑玄,因 “学通五经”而闻名,四方前来向他求学的人多达数千,朝廷多次征辟,一概受到他的拒绝,就连刘备年轻时,也都是他的弟子。

这种风气流传几百年后,便逐渐形成一种规律,到了两晋南北朝,那些就想做官的贤才也需写几篇谢绝征辟的表文,再三受朝廷的礼聘后,方才端足架子昂然入朝,显得倍受他人尊重。

如此,便出现一篇著名的谢绝表文,便是晋朝李密所写的《陈情表》。

李密,字令伯,今四川眉山人,从师于蜀汉大臣谯周,任尚书郎,此人博览五经,精通《左传》,蜀汉灭亡后,晋武帝司马炎征他为太子洗马,他以奉养年老多病的祖母为由,写下这篇《陈情表》,该文情真意切、哀婉动人,表达了真心不想做官的情怀,被后人视为不应征辟的范文。结果呢,等他祖母一死,却很快出山为官,历任晋朝温县县令,汉中太守等职。

到了隋朝,皇帝为巩固皇权,从此不许地方长官拥有独立的任人权,征辟只能由朝廷下诏,开始逐渐与科考制并行于世。

后来,有的皇帝因脾气暴躁,见自命清高的贤人拒绝征辟,便以“欺君罪名”强迫应征。

其中最厉害的角色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他钦定刑部颁布《御制大诰》,明文规定“寰中士夫不为君用”罪名,凡有读书人因征辟托词,不为朝廷效力者,一概“枭首示众”。

他的理由是,读书人的义务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为皇帝所用,就是别有用心,日后要为反贼出力,否则读书干什么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姜子牙的真名叫什么?看完你就知道了
从唐朝到明初,被供奉了600多年的武成王庙,为何消失了?
临淄道教
姜太公对家乡日照有过什么贡献?
秋日太公湖||王元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