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装剧中的靓丽衣裳美得令人窒息,可那些颜色是真的吗?

时下,中国的影视圈非常喜欢拍摄古装剧,像《甄嬛传》、《琅琊榜》、《青云志》等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而在这些古装剧中,演员们身着的一件件靓丽衣裳,想必也让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装服饰的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颜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可是,在工艺水平普遍不发达的古代,染料能做到这样鲜艳的程度吗?

答案是肯定的!其实光是阅读古籍,都很容易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从《诗经》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到唐朝人的“红裙妒杀石榴花”,再到《红楼梦》里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丫鬟小姐们的服装描述,都足以证明古代人基本不缺好颜色的衣服穿。


那么,古代究竟是靠什么方式,才能染出如此鲜艳亮丽的衣服呢?

答案是——草木染!


我们目前一般认为,在人类社会形成的初期,衣服染色的来源主要是矿石。但因为大部分矿石都还处于“颜料”而非“染料”的状态,着色度不够牢固,色系的丰富程度有限,色彩的纯粹度也难以保证,所以,我们聪明的祖先很快把目光转移到另一类容易取得、容易提取有色有机物的东西上——那就是植物,即我们今日所说的古法染色技艺“草木染”。


植物染料早在夏商周时代,即已形成规模,普遍使用,至先秦两汉,开发的种类名目就更加多了。后来又在魏晋时期大力发展,终于在唐宋时期登峰造极。《史记》中就曾这样记载:千亩卮茜,……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这句话中的卮即栀子,茜即茜草,同为先秦两汉时代的重要染料,可见染料在古代还是颇有地位的。


下面就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大家看的更直观点:

1、红色系,茜草。
“茜”可做“红色”解。《红楼梦》里贾宝玉做《芙蓉女儿诔》,还和黛玉一起斟酌过一个句子:“茜纱窗下,我本无缘”,当时黛玉住的潇湘馆,用的就是红色的窗纱,并且曹雪芹特别提到是贾母所亲赐的上等材料——软烟罗,而这些窗纱所用到的染色原料,就是茜草了。另外,唐朝时风靡一时,连武则天都穿的石榴裙,据说就是以红花、茜草、苏木等,渲染而来的鲜丽大红色。

2、黄色系,栀子。
黄色系的染色原料主要是栀子果,如今亦仍有“栀黄”之说,即为栀子果所染的浓郁橙黄色调。此外,又有槐黄、地黄、黄檗、姜黄、柘黄等。据说柘黄所得的色调为几位隋唐时期的皇帝所喜,于是后来黄袍成为皇帝御用,便有这方面的原因。

3、绿色系,冻绿。
绿色的来源,国内多用鼠李科植物,冻绿。此外,据说也有以黄色+蓝色原料,调和得到绿色的,如栀子+蓝草。但,一方面中国古代色系里没什么关于绿色的文化,另一方面纯正的绿色貌似也不太好染成,所以古代普遍都用的较少。

4、蓝色系,木蓝。
蓝色系,木蓝、蓼蓝、菘蓝(就是板蓝根啦)等等,能提取靛青的,都用的很多。现在我们非常熟悉的民族手工艺品蓝印花布大多来源于此。所以,蓝色大概是如今我们最熟悉的一种颜色了。

5、紫色系,紫草。
紫色可用紫草,亦可由红蓝配色而得。日本人喜欢这一套,紫草用的很多。《源氏物语》里,紫姬小时候就被比作紫草:色调高贵,形容可爱,处境卑微。不过,紫草虽然是广泛分布的植物,但在染色过程中需要经过非常繁复、持久的工艺处理,才能得到华丽、纯正、深浓的紫色。所以,紫色才会一度成为贵族与皇室的御用颜色,毕竟浓缩了大量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才更让人感觉到“贵重”的吧。

古法染色当然没有现代的方便快捷,对于操作者的技巧也会有较高的要求。但有什么好处呢? 大概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情怀”吧!想象一下,你穿在身上的每一件衣服,素雅的鲜艳的,关于它的颜色都能说出些来头:是来自哪一种美丽的植物,哪一种珍稀的矿石;野外邂逅的不起眼的小草,手边吃剩的果皮,最后都能成就衣香鬓影、姹紫嫣红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而亲密至此,怎么看都是很美好的事情。而染制过程中,一遍遍的浸润、锤炼、等待,甚至还有许多不成文的、灵光乍现的构思,在那样生来节奏就很缓慢的日子里,或许也是很有意思的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木染基础知识 天然植物染料选择和使用
【资料存放】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留住了6000年的美-草木染,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16种染料植物,造一个草木染花园
好高级!用植物染出的自然色卡,也太符合国人审美了吧
能够用作植物染色的都有哪些植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