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造成工美产业困境的根源,终于找到了!

“工艺美术”一词,属于现代用词,是指制作手工艺品的艺术。它有两个含义,即“工艺”和“美术”,“工艺”指造物技艺,“美术”指审美艺术

而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重视造物文化的国家,特别是在农耕文明时代,物质相对匮乏,造物经验、造物技艺就成了中华文明史上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并与中华民族务实的民族性格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造物精神。

这种造物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中国人民,也包括当下中国的工艺美术从业者们。所以,我们强调“传统工艺振兴”、强调“技艺传承”、强调“非遗保护”,归根结底都是在强调“造物”,而忽视了“审美”对文化的重要性

纵观古往今来的工艺美术发展史,无不是以“造物”为载体,印刻着一个时代的“审美”记忆,二者相辅相成,最终形成珍贵的工艺美术文化。因此,振兴传统工艺、振兴工美产业,要保护传承的是“工艺”,要创新发展的是“美术”。“工艺”代表的是造物的智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美术”却会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速放缓和国内的特殊国情,工美产业遭遇断崖式暴跌,令许多工美从业者们叫苦不迭。在前段时间工艺中国发起的“2017工美人年收入抽样调查”中,2017年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工美从业者竟然达到54%,这其中不乏一些从业多年的“老司机”。

这就暴露了当下工美市场发展的痛点:造物技艺精湛的工美从业者不懂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其所创作的美物自然无法得到市场的垂青。所以说,造成工美产业困境的根本原因,不是造物的问题,而是审美的问题

19世纪下半叶,英国率先发起了“工艺美术运动”,旨在恢复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强调手工艺生产,反对机械化生产。彼时的世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方兴未艾,工业制品大多粗制滥造,远比不上手工艺品的精致、美观。

当下社会,物质极其丰富,再加之自动化生产、人工智能、3D打印的逐步普及,机械造物正在逐步缩小与手工造物之间的差距,消费者更多地是享受手工造物的乐趣,而不是崇拜手工造物的神奇

在千篇一律而又极度繁荣的物质中,差异化的审美需求自然也就呼之欲出。而当下的工美产业,能工巧匠不计其数,但真正接受过系统的现代美学教育的却少之又少,而既接受过现代美学教育又了解大众审美,并且能够充分运用现代美学设计的更是凤毛麟角。

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和整体消费环境的变化,作品缺乏现代美学设计,已经成为阻碍工美产业发展的“致命伤”。长此以往,作品“吃灰”、从业者“吃土”的现象只怕会充栋盈车、惨不忍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牧:400年时尚史镜鉴苏作创新路
策展人谈|中国当代设计与工艺:何为“中的精神”?
专家观点丨侯样祥:再为“工艺美术”正名
工美“名利场”,到底几时休?
“程氏花丝”的守望传承
2020“经典工美”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大赛作品征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