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瘟疫多严重?每6年1次,“建安七子”有5人亡于这场瘟疫

人类历史上,我们与瘟疫的战争从未结束,现代人不断发展出了新技术来与这股力量抗衡。但即使在科技发达的现在,我们也不能完全战胜它,比如非典、艾滋病、埃博拉,以及今年的新冠病毒。那在以前科技极其落后的古代,瘟疫有多严重?古人又是怎么“战疫”的呢?

查阅早期中国古籍,会找到很多关于瘟疫的记载。如《周礼·天官·冢宰》:“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痼疾。”可见当时人们已对瘟疫有一定认识,总结出它可能生病的时间。

古代瘟疫爆发频率极高,每六年就要爆发一次瘟疫!在《中国古代疫情年表》中统计了相关数据:从公元前243年起的长达2154年,中国发生重大疫情共352次,平均6.1年发生一次瘟疫。而且在清朝中,更是每两年爆发一次瘟疫,频率加快。

古代瘟疫造成的感染人数以及死亡率都是很高的,对老百姓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在东汉时期,由于外感热病和烈性传染病肆虐民间,造成大量死亡。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写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可见当时“伤寒”流行,感染许多老百姓特别是小孩,“三分有二”,的死亡率是很高的。

在三国时期,流行的一场大瘟疫,更是夺走了无数生命,历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中的五人都是因为这场瘟疫离世的。

曹植的《说疫气》中记载了这件事: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血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利,或覆族而丧。”

《七哀诗》写道: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可见当时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的场景,而且限于科学与技术,高官显贵也没有因为地位和财富而幸免。

当时民间有说法这个疫情是“鬼神所作”,但曹植认为很可笑,他认为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的原因。对于这些大瘟疫,古人也不是手足无措的,官府想出了很多应对措施,比如规定上报疫情,如秦朝规定:如果有疑似传染病的病例出现,典甲有责任调查和迅速上报。

另外还有隔离病人的做法,比如南北朝的萧长懋等人,建立了用来收治需要隔离治疗的病人的隔离机构——六疾馆。

古代的瘟疫远比现在要严重许多,不仅爆发频率高,感染以及死亡规模都是难以想象的,这也是导致古人寿命短暂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所幸古人也在积极探索各种方法应对瘟疫,比如“博采众方”的张仲景等名医,以及建立相关隔离制度的中央机构。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疫情年表》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是如何抗疫的?
细数中国三大瘟疫,才明白抗击新冠的所有对策,都是老祖宗的智慧
古代医疗水平比现代差很多,一旦暴发大规模疫情,他们如何自救?
“建安七子”中有5人竟亡于一场瘟疫!平均6.1年就爆发1次,中国古代怎么“战疫”?
其实,古人留下了很多好的防疫治疫tips
古人对付瘟疫的智慧方法,仍然值得我们现在借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