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位大作家娶的是姐姐,爱的是妹妹,后人却对他的行为赞美不已!

提起朱彝尊,人人知晓这位颇具盛名的清代词人、著名学者,又有言道,朱彝尊心系小姨子,此等“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行径怎得到了后人的夸赞呢?待我们一探究竟。

清朝顺治二年,时年十七的朱彝尊与冯福珍成婚。冯福珍祖籍浙江归安县,为儒学教谕冯镇鼎之女,成婚那年十五岁。由于朱家家境贫寒,和冯家的赤裸裸的门不当户不对,朱彝尊不仅给不起聘礼,也出不起迎娶新年的费用,无奈只好入赘冯家。

时值朱彝尊抗拒抵触清政府,死活不愿参加科举考试,因此在冯家他十分不收丈母娘和老丈人待见。要说这个中缘由,还得从他的曾祖父一辈说起。

朱彝尊曾祖父朱国祚,为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大宰相。其祖父朱大竞,在明朝也曾任职云南楚雄府知府。明末战乱动荡,朱家到了其父朱茂曙这一代便就此没落。常有“若遇荒年,经常乏食”。因此,生于明朝崇祯二年的朱彝尊便对灭了挑起祸端灭了明朝的这个朝代十分愤恨,虽说目光短浅了些,但也情有可原。

朱彝尊入赘冯家时,发妻之妹也就是小姨子冯寿常才十岁,正是天真浪漫,情窦初开的年纪。而当时的朱彝尊虽然穷酸,却也满腹才华,二人之间生了莫名情愫。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彝尊对小姨子的初见惊艳变成深深的爱慕,还暗中为其作词“刺绣在深闺,总是愁滋味。方便借人看,不把帘垂地。弱线手频挑,碧绿青红异。若遣绣鸳鸯,但绣鸳鸯睡。”

命运弄人,清朝顺治十年,当时已经十九岁的冯寿常即将初嫁为人妇,自己却无力阻挠。朱彝尊伤心欲绝,闭门又吟道:“媒人登门教妆束,黄者为金白为玉。阿婆嫁女重钱财,何不东家就食西家宿。”

从此二人就像两条平行线,生命不再有交集。却说冯寿常所嫁非良人,常遭丈夫拳打脚踢,康熙六年,冯寿常郁郁而终。而打从小姨子出了娘家门后,朱彝尊日日对着发妻,心里却念着思而不得的佳人,日子过得凄凄惨惨。

后来,经友人举荐,朱彝尊迎来事业的高峰期,腰缠万贯后依旧不能对小姨子冯寿常释怀,可惜佳人早已逝世。为了纪念这段夭折的情感,朱彝尊作《风怀二百韵》收录进《曝书亭集》。

而朱彝尊为了能完整地留下他与冯寿常的故事,宁愿放弃入祀孔庙的机会,也绝不删减《风怀二百韵》。其用情至深也得到了后人的赞赏与认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传说:得不到的,更喜欢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朱彝尊:一本艳词集背后的痴情诗人
帘幕后的箕坐——朱彝尊(上)
【嘉兴人物】 朱彝尊析家产
300多年前,朱彝尊暗恋妻子的妹妹许久 一天晚上,两人同船而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