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亲被人冤枉,这位美少女代父受刑,不仅救了父亲,还救了上万人

“百善孝为先”,孝悌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需要追求的品质。正是因为如此,一些极为孝顺的人,成为了人们的榜样,其中便包括了淳于缇萦(音:tí yíng)。

缇萦是一个勇敢的人,当她的父亲被人冤枉之时,她选择了代父受刑,最终不仅救了父亲,还让皇帝废除了一项不合理的刑罚,给所有的百姓带来了好处。

事情发生在汉文帝四年之时,此时有一个人上书告发齐国太仓令淳于意。按照当时的刑法,倘若一个官员被告发了,应当有专车押送他向西到长安。长途漫漫,遇到什么样的危难都是有可能的。

因此一般而言,在这段时间里,倘若家中有帮手的话,便会寻找机会去为这个被告发之人寻找免刑或者是减刑的可能。

但是可惜的是,淳于意只有5个女儿,而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之中,女子是没有机会和官场上的人打交道的,因此她们能够做的,便是跟着(囚车)哭。淳于意本来就很郁闷,再听到女儿们的哭声,心中更加生气,于是骂道:“生女儿不生男孩,危急时没有人能帮忙。

这样的言语自然是会令人伤心的,比如小女儿缇萦便因此而悲痛不已。不过,她是一个勇敢的女孩子,为了证明自己也是可以帮助父亲的,于是她便跟父亲向西行,上书说:“我的父亲做官吏,齐地的人都说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应当获罪受刑。我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复生感到悲痛,而受过刑的人不能再长出新的肢体,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办法了。我愿意舍身做官府中的女仆来赎父亲的罪过,让(他)能改过自新。

文帝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他十分怜悯和同情缇萦的孝心,于是在同年五月,下诏书说:“《诗经》说‘开明宽厚的君主,是爱护百姓的父母’现在人们有了过错,还没有加以教育就处以刑罚,有的人想改变行为向善,也无路可走了,朕很怜惜!肉刑的残酷,以至于切断人的肢体,摧残人的皮肉,使人终生无法生育,这是多么残酷和不合道德!难道这符合为民父母的本意吗!应该废除肉刑,用别的惩罚去代替它;此外,应规定犯罪的人各依据罪名的轻重,只要不从服刑的地方潜逃,服刑到一定年数,就可以释放他。制定出有关的法令!

就这样,不久之后,汉朝的刑罚法令获得了改变,废除了肉刑,用打板子代替。而缇萦也成为了后世称赞的对象,比如班固便曾经写过一首诗: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当然, 班固的这首诗中“百男不如一缇萦”的说法,虽然是夸赞缇萦,但还是带有点性别歧视的,你们觉得是不是呢?不过这与本文的主题无关了。

参考资料:《缇萦救父》、《史记》、《列女传·卷之六》

以下是小编根据粉丝关注度整理的一些热门优质公众号,搜索这些号不容易,希望可以为粉丝们带来一点点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缇萦救父的故事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缇萦救父
汉文帝为何要废除“肉刑”? 为小姑娘替父鸣冤感动
闲说(十五)中华好女儿
一个十岁小姑娘,曾给皇帝写了一封信,结果拯救了亿万人
微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