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来有六大名著,为何建国后变成四大名著?删掉那两本你肯定听过

四大名著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只要读过一点书那肯定都是能说出四大名著指的是哪四本书。但是如果问有没有听说过六大名著,大部分人应该都会回答没有。不过也有人怀疑是不是在瞎编乱造,其实在建国以前还真有六大名著这么一说。

四大名著分别指:《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而六大名著出版社决定的是还加上《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为什么要移除这两本书的名著资格呢?别急我们继续往后看。

这两本书在中国还是很多人知道的,虽然它们没有四大名著这么广为人知,但是一些故事肯定都听过。就比如《聊斋志异》。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倩女幽魂就是改编自《聊斋志异》。这本书的特点就是以各种妖魔鬼怪来比喻人性的扭曲,这里的故事一般都是揭露一些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黑暗,但是也有一些故事会反应人性的善良。

所以这本书在大家的口中有好有坏,对于选入名著的书籍,很多学者都仔细想过。名著的要求就是要全年龄阅读,不管你是小孩还是老人你都能看。

但是《聊斋志异》却不同,里面的内容大多都是黑暗面的妖魔鬼怪,虽然小孩子读不懂其中的含义,但是也有可能会影响他们幼小还没养成的价值观。这如果影响到是危害比较大的,有可能会导致影响行为,心理等等。所以再三考虑下还是没有把它列入名著之内。

第二本《儒林外史》。这本书是在清朝吴敬梓所写的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作者将书中的人物的细节都表现的非常好,各种神情,神态,甚至一些心理描写,侧面描写,都表现的十分鲜明独特。每个角色你在看过之后都会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

就比如纳入中学教材的《范进中举》就选自于《儒林外史》。这一段是写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在接受了别人的资助下成功入学。

入学之后又刚好考中了举人,不过在考上举人之前还有一段关于范进的老丈人对范进的描写极为传神,是为了对比范进中举后老丈人的行为变化,还有一段是关于范进中举之后,范进的行为变化““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

这本书的主题是讲述一群底层学子,为了能向上爬,赚钱钱财,谋求权力才走上读书的道路上。主要是为了讽刺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

而《儒林外史》被专家们选择移除的原因其实跟《聊斋志异》差不多,同样是为了关爱青少年三观的发展。

参考资料:《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大名著本来是六大名著?因为误会少了2本,你知道是哪2本吗
建国后,为什么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被淘汰的两部人人皆知
解放后,为什么要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删掉的两本家喻户晓!
转:为何要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
建国之后,为什么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被淘汰的两部家喻户晓
“四大名著”原先应是“六大名著”,删掉的这两本家喻户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