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老祖宗的养儿之道,很值得借鉴

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文化表现方式,从古流传下来的俗语就是其中之一。要知道,俗语能够流传得广且久的原因,就是这些俗语都是经过前人的经验总结来的,有前人经验教训加持的俗语,肯定是会受到广泛欢迎的。

俗语中有这么一句:“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也是前人的为父母之道,寓意非常的深刻。但是有很多人将这条俗语看作是迷信的说法,实际上这条俗语,其实也暗含了很多的道理。

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老人过于的溺爱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虽然获得了老人的宠爱,但是却因为被过于宠爱而导致这个孩子失去了独立的能力,在老人去世以后,这个备受宠爱的孩子反而不如其他不受宠爱的孩子过得好,日子越过越穷

而这一切都是出在父母身上,过度的溺爱一个孩子反而对于孩子的成长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很多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被父母过度溺爱的例子,《红楼梦》中的薛蟠就是一个,《红楼梦》中是这么描述薛蟠的,“只是如今这薛公子幼年丧父,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

众所周知,薛蟠是《红楼梦》中著名的“呆霸王”,他的母亲是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娘,但是薛蟠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因为年幼就没了父亲,薛姨妈就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寄居在贾府的梨香院,对薛蟠这个孩子特别地溺爱,薛蟠也因此养成了横行霸道、飞扬跋扈的性格。他强行纳了香菱为妾,还打死想要将香菱带回家的冯渊,还调戏柳湘莲,意图勾引他,最后被柳湘莲打了个半死。

除此以外,薛蟠也只不过是靠着祖父的名声,在户部挂了一个虚职,平时也没有什么爱好,就是游山玩水,不学无术,还挥金如土。虽然薛蟠最后没有确定的结局,但是根据“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俗语来看,他的结局也肯定好不到哪儿去

虽然“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受到老人宠爱的孩子,也并不一定就会变得落魄。宠爱孩子的老人并不是导致孩子落魄的根本原因,更大的原因在于被宠爱的孩子自身。

如果备受宠爱的孩子周围都是一些独立自强的孩子,那么就会学着他们,摆脱老人的过分溺爱,学会自己独立。如果身边都是一些家教不好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也一定不会好到哪儿去。

除此以外,受到溺爱的孩子本身的性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如果这个孩子本身就是一个要强且自主的人,即便老人怎么溺爱,他都不会深陷溺爱之中,反而会反省自己的错误,然后摆脱老人的溺爱。

因此,“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俗语,有一部分是对的,虽然不至于是迷信,但是还是有些片面。

参考资料:《红楼梦》、《中国古代文化概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有句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老人经验之谈,提早知晓为好
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你听过吗?有道理吗?
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古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俗语说“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此话并非迷信,有现实依据
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并非迷信,老祖宗的劝世良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