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外断崖发现220个汉字,专家解读后惊呼:原来是它

汉字,成为代表亚洲文化的重要指标,起源更是悠久,从古至今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故事。日前,就有有人现位于蒙古国的断崖上刻着一段中文字,文史专家解读完其中的220字后,赫然发现原来这与当年东汉对抗匈奴的历史大有关联。

▲蒙古一处深山断崖出现中文字。(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

发现的地点为蒙古的杭爱山(Khangai Mountains),也就是中国古代的“燕然山”。该地平均海拔三千米左右,是蒙古中部的重要山脉。2017年8月,蒙古国与中国团队宣布在杭爱山发现的悬崖石刻,就是找寻已久的《封燕然山铭》。石刻上共有260多字,专家已经成功解读出其中的220字。

▲杭爱山地理位置。(图/翻摄自Google地图)

《封燕然山铭》是什么呢?这是在东汉时期,大将窦宪主动请兵与匈奴决一死战,而历史上较有名气的班固并不知晓缘由,只是作为护卫军一同出征,并担任出谋划策的角色

此战中,窦宪为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各领四千骑,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三万余出征。窦宪遣精骑万余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逃走

窦宪、耿秉乘胜追击,深入瀚海沙漠三千里(1500多公里),出鸡鹿塞(内蒙古磴口县西北七十公里哈隆格乃峡谷口),南单于走出满夷谷(今内蒙古包头市北),度辽将军邓鸿出稠阳塞(今固阳),共约五万骑,三军在涿邪山(今阿尔泰山东脉)会师,大败北匈奴于稽洛山,至达和渠北醍海(屠申海,今蒙古国乌布苏诺尔湖),斩杀名王以下一万三千多人,俘虏无数。得杂畜百余万头,裨小王率众降汉前后八十一部,共二十多万人。

东汉军告捷后,窦宪与副将领登上了燕然山(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东汉军告捷后,窦宪与副将领登上了燕然山,命中护军班固在石壁上随手刻下这笔功绩,成为东汉击退匈奴的根据之一。

班固作《封燕然山铭》,其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史学家在研究《后汉书》时,曾经得知班固这段历史,但始终找不到《封燕然山铭》的实际位置,终于在2017年在蒙古的山壁上,亲眼见证到《封燕然山铭》,让团队是兴奋不已,这也对于后世研究北匈奴的迁移,以及东汉历史有着显著帮助,成为一项有趣话题。

▲东汉军告捷后,窦宪与副将领登上了燕然山。(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封燕然山铭》以汉隶书写,刻在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勒格尔杭爱县境内杭爱山一个支脉的向西南突出的岩石上,当地人称此山为Inil Hairhan(北纬45°10′40.3″,东经104°33′14.7″,海拔1488米),摩崖石刻宽1.3米、高约0.94米。联合考察队最终确认了该摩崖石刻20行约260余个汉字中的220余个汉字。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燕然勒石”作为典故经常出现。例如唐朝李峤《饯薛大夫护边》中的“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北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等等。

▲东汉军告捷后,窦宪与副将领登上了燕然山。(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参考资料:《后汉书》

关注【无风起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国一断崖上发现古汉字, 翻译成中文后, 中国专家当场湿了眼眶
外国一断崖发现中国汉字,内容被翻译后,中国专家当场湿了眼眶
国外断崖上发现中国汉字,教授杨方看后:如果真找到,就对上了
异国断崖发现中国汉字,考古专家翻译后热泪盈眶:大汉荣耀找到了
异国发现汉字石刻,“勒石燕然”证据重见天日,国人看后一声叹息
国外悬崖上发现中国汉字,内容被翻译后专家热泪盈眶:终于对上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