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菊香丨从前冷
从前冷
作者:马菊香
今年的冬天很冷,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日子没逛过街散过步了,上班之余,就是宅家烤火,日子沉闷而无趣。从前的冬天也很冷,可从前的冬天却是那么生动,那么鲜活。
从前冷,老屋的火塘却很暖。
老屋建于八十年代,其实不算老。爷爷奶奶比它更老。记忆里,爷爷一直就很老,满脸皱纹,留着花白的山羊胡子,一笑,就露出两排光滑的牙龈。奶奶也很老,斑白的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髻,随意地插着一根银色的簪子,但我时常怀疑它不过是铝片打制的。老屋一共三间,两间正房,一间厢房。爷爷奶奶住的是厢房,地基起的不高,只有四级石阶,也没打水泥地皮,经年累月的踩踏,让泥土变得坚硬而厚实,地面犹如上了一层石蜡,有着温润的光泽。火塘就嵌在这样的地面上,四四方方,积满了草木灰。房梁上垂下一根黑黢黢的铁链,烧水时就将茶壶挂在上面。火苗恣意地?0?5舐着壶底,壶底时不时迸出几丝火星,又转瞬消失在袅袅青烟里。
那时的冬天很冷,早晨醒来,屋内的水桶上覆着一圈冰凌,屋外的草木凝着厚厚的白霜,山峦和河沟都笼罩在茫茫的寒雾里。但小时候的我不怕冷,白天,爬树遛狗,漫山疯跑,有着数不尽的乐子;晚上,守着一塘柴火,听爷爷讲那些久远的故事。爷爷的故事很多:有老人传下来的各种神话,有听来的演义话本,还有走南闯北的种种见闻。这些故事,爷爷一遍遍地讲给每个孙辈,奶奶不知道听了多少回,却依旧笑盈盈地听着。我伏在爷爷膝上,他一边给我挠着背,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粗糙的手指轻柔地抚过稚嫩的肌肤,煤油灯的灯芯逐渐变大模糊,不知不觉,月亮落进了我的梦里。
爷爷喜欢吃甜食,每隔几天,奶奶便要给他做一次。奶奶手极巧,麦面粑粑,玉米粑粑,糯米粑粑,甜荞糖糕……只要有面有糖,奶奶就能做出各种美食。冬夜,柴灰里捂着洋芋,火塘旁煨着茶罐,柴火上支一个三角架,三角架上放一个铁锅,这就是奶奶的主场。面团在奶奶手里格外柔顺听话,任由她压扁搓圆,做成各种形状。奶奶做得最多的是麦面粑粑。奶奶负责做,爷爷负责炸,而我负责吃。在火力的助攻下,青黑色的菜籽油缓缓浮起金色的泡沫,等油面升腾起阵阵热气,奶奶就小心翼翼地将生胚放进锅里。生胚与滚油碰撞的刹那,锅里翻腾起无数泡泡,热闹无比。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爷爷的筷子。很快,生胚受热膨胀,朝上的一面渐渐鼓了起来,边缘也逐渐变黄。这时候,爷爷迅速给粑粑翻了个面。不一会儿,整个粑粑就像气球一般鼓了起来,我一叠声地说:“爷爷,可以了,可以了。”爷爷笑眯眯地将粑粑拈到碗里递给我。表皮上的热油依旧滋滋冒泡,诱人的甜香直冲鼻腔。奶奶每次都要炸很多,等我一觉醒来,爷爷已经将火钳横在三脚架上,粑粑躺在火钳上任由微火摩挲,沉睡了一夜的油脂蓦然惊醒,开始了嬉戏追逐。窗外,光秃秃的苹果树在冷风中瑟瑟发抖;窗内,我捧着粑粑吃得满手流油。
还有一种包馅的糯米粑粑,奶奶不常做,却格外好吃。馅料是炒香的苏子和花生,碾碎后和了糖。糯米剂子摊平,半面平铺上馅料,再将另一面覆在上面,封口后形似月牙。我似乎记得奶奶说这叫牛角粑粑,可我始终觉得它更像弯弯的月牙。糯米粑粑是不炸的,在锅里薄薄地刷上一层油,炕至两面金黄就可以出锅了。外皮焦香软糯,馅料酥香清甜,实在是人间美味。过年时,奶奶还会做同款的汤圆,只是比粑粑要小许多,泡了红糖水,别有一番滋味。
后来,奶奶中风偏瘫,照顾了爷爷一辈子的她从此由爷爷来照顾。一向依赖奶奶的爷爷,好不容易学会了做饭,可粑粑却再也吃不上了。有一年寒假,爷爷突然让我做给他吃,我哪会做这个啊?所以不假思索地拒绝了。爷爷生气地说:“饭不会煮,粑粑也不会做,以后嫁到哪家去,不被男人打死才怪。”我拗不过爷爷,只好耐着性子,在他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和面。奶奶坐在火塘边的旧沙发上,岁月瘪进她憔悴的脸里。看着笨手笨脚的爷孙两,奶奶苍白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铁锅里的菜籽油依旧清亮醇香,只是煤炉取代了毕剥作响的木柴。我做的粑粑也很是实诚,生胚有多大,出锅时顶多大一点点。可爷爷一点不嫌弃,就着酽酽的浓茶,一口气吃了两三个。后来,直至爷爷去世,再没人给他炸过麦面粑粑。每思及此,我就很是愧疚,当时如果不那么敷衍,多练习几次,说不定爷爷心心念念的粑粑就能更松软一点儿。
其实,爷爷很是偏爱我,印象里,他就骂过我这一次。还记得初三那年,刚入冬我就病倒了。第一次住校的我特别想家,就向老师请了假。艰难地走了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到了家门口,却见大门紧锁,只有老母鸡在院里咯咯地叫着。我实在太累了,转过院墙,躺在竹林下就睡着了。那天,太阳很暖,拂过脸庞的北风也比平日温柔了许多。我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只觉得身上越来越暖和。等我睁开眼,却见爷爷静静地守在我的身边。见我醒来,爷爷递过来一个桔子,微笑着说:“吃吧,甜的。”我接过桔子开心地吃了起来。很快,枯黄的竹叶上就堆满了橙色的桔皮。我任教的班级外也有一排竹子,每当看到穿过竹稍洒落一地的斑驳日光,我就会想起那个冬日的午后,想起那个默默守护着我的老人。
冬天,年年如约而至,北风永无止息地吹拂着。从前那么冷,老屋没有电烤炉,没有空调,甚至连一道窗帘都没有。而火塘一直滚烫着平淡的岁月,茶罐里煮着故事,铁锅里炕着童年,黝黑的墙壁镌刻着回不去的时光。也许,冬天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不紧不慢地围着一塘火,做点爱吃的东西,守着重要的人,平平淡淡地迎送着光阴。若能如此,冬天再冷,心也是暖的。
文/马菊香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马菊香,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人,茚旺高级中学教师。偶有写作,发表于《金秋文学》。
马菊香丨不负奔赴
马菊香丨冬意轻浅
马菊香丨一世秋阳
马菊香丨永远的风信子
马菊香丨一杯酒的光阴
马菊香丨求学之憾
马菊香丨绿遍天涯树
马菊香丨春意缱绻
马菊香丨观新城百姓春游有感(三首)
马菊香丨秋风起时倍思乡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粑粑随笔
老米酒、蔸子火、过了皇帝就数我!
【乡愁】晚秋 | 老屋
今日晚读:禹艳芬| 茶马古道,踏过爷爷的心坎
征文︱今年过年不一样
【三湘文艺】张秋良/母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