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栋丨鳳凰涅槃話波兰

鳳凰涅槃話波兰

作者:王栋

(一)

離開維爾紐斯很快就進入到波蘭的領土,波蘭已經是深秋了,廣闊的田野上农民開始收割草地。都是机械化勞動,草被卷成了一卷卷的堆在地里,等待被車拉走。

過去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對於老一代中國人來說是很熟悉的,大家怀着对社會主義國家的感情来到东歐,來到波蘭。

波蘭是一個苦难的國家,歷史上屢遭戰争,曾經三度遭到俄羅斯帝國、普鲁士王国和奧地利帝國的瓜分,在三次瓜分波蘭的過程中,俄羅斯夺占的領土約占波蘭领土的62%,普鲁士占20%,奧地利占18%。在二战時期,1939年9月1日,德國以閃电战实袭波兰,迅速侵占波兰大部分土地。1940年9月17日,蘇聯領導人斯大林以建立东方防线为由,命令60萬蘇联紅军越过苏波边界,進攻波兰东部,佔領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9月18日,苏军与德军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会师,蘇、德兩军瓜分了波蘭。9月28日德军攻陷华沙,波蘭再次沦亡,波蘭人民開始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爭。1940年4月,納粹德国在波蘭建立了以奧斯维辛集中營為典型代表的多國集中營,用於处置数百萬猶太人和來自波蘭、蘇聯等国的战俘。

1941年德國进攻蘇联,并佔領了波蘭全部領土,而後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建立外交關係。1943年,由於發生了蘇聯屠杀波兰军人的卡廷森林事件,流亡政府再次与苏联断交。1944年7月22日,全國人民代表會议在海乌姆组成了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頒布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的《七月宣言》,宣布波兰新國家誕生。

1944年8月,苏联紅军推进到华沙的近郊,在英國的流亡政府為了在新生的波蘭國家主權不受蘇联侵犯,命令在华沙的地下國民军發起起义,這就是著名的华沙起义。

起义以失敗告終,經過二個多月的激烈戰鬥,华沙几乎全部被毀,在這里每一栋房屋都成了战场,有20多萬波兰人死亡,其中只有1.6万为起义軍,大多數是平民。华沙起义失敗後,华沙所有的平民都被趕出了城,有8.7万华沙人被送往德國强制服苦役。

我来到在起义發生时曾經激战的地下通道,如今已經看不到戰爭的殘酷,變成了人行通道,周圍都是商業区。

华沙是波蘭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建于公元13世紀,市區位于維斯瓦河兩岸,是波蘭最大的城市。华沙始終保持着老城和新城的布局。各種历史纪念物、名勝古蹟大都集中在老城區,特別是宏偉的宫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樣的箭楼、城堡等,每年吸引着大批來自境外的游客。

在二戰期間,華沙80%的建築都遭到了破壞,當時希特勒叫器:要在短期內消灭波兰,波蘭人非常氣憤,但當時波兰統治者懦弱無能,出于对祖国建築文化遺產的熱愛,华沙大学建築系的師生把华沙的主要街區、重要建築物都作了测绘记录。戰爭一爆發,他們把這些图纸資料全部藏到山洞里,房屋街道雖然毀了,但它的形象資料保存了下來。战后在重建华沙时,蘇聯人主张要建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模式的新华沙。而許多华沙居民聚集在市政府前抗議,华沙大学的師生們把战前画的老城市图纸拿出来展覽,人們逐漸形成了一致的意見,要恢復华沙原有古城的风貌,并最終迫使政府改變了原來的決定。当恢復华沙古城的消息传开后,流亡在国外的波蘭人一下子归来了30万。波蘭政府順應民意,組織他们投身到重建华沙的勞動中,整個波兰掀起高涨的愛国熱潮,人民的家园得到了重建,這就是战后著名的"华沙速度。"华沙古城后來作為特例于198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一般是拒絕接受重建的東西,但华沙人民自發性地起來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歷史傳統,为世界所有的古城作出了榜样,也对歐洲的古城保護产生了重要影響。

我穿過进入古城的桥,有厚厚的城牆,在古樸的街道上寻找居里夫人的故居。老城的建築都是后期修复重建的,但這並不影響人们欣賞它的精美。老城中有眾多景點,如美人魚雕像、王宫、老城廣場和居里夫人博物館等。

华沙城堡廣場是位于老城區南端的一個巨大的廣場,廣場的中心地带把波兰首都从克拉科夫迁至华沙的基格蒙特三世的紀念碑。华沙王宫也稱為华沙城堡,建於13世紀,建築呈五角形,美輪美奐,富麗堂皇。1939年德國轰炸波兰,王宫遭到破壞,1971年靠社會集资重建王宫,1984年修复的王宫对外開放。我們还去了哥白尼紀念碑,是为了紀念提出日心說的波兰偉大天文学家哥白尼而建。华沙圣十字教堂二战時曾在此举行反納粹起义,教堂在战火中被毀,战后重建。教堂中埋葬有波兰鋼琴家肖邦的心脏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家莱蒙特的心脏。

波蘭的經濟并不是特別好,它盛產琥珀,其储量豐富,價值近千亿美元,是世界琥珀生產大国,有几百年的開釆历史。

在瓦文萨時代,波蘭与中国的關係并不友好,歐洲的許多反华提案都是波蘭和捷克提出,近年來兩國關係正常化,很多中國人和中资企業開始到波兰經商,中國商品開始進入波兰市場,华沙有許多中餐館,波兰航空公司有飛機直飛北京航線,兩国来往频繁。我們離开华沙后前往波蘭历史古都克拉科夫。

(二)

我們从华沙出發,三個小時便來到了克拉科夫,開始了古城的游览。

克拉科夫位於波蘭南部維斯瓦河上游左岸,距华沙約250公里,它是中世紀古都,波蘭第三大城市,重要的鐵路樞紐,以历史名城和文化中心而聞名。克拉科夫曾是波蘭的首都,7世紀时克拉科夫建城,10世紀末克拉科夫并入波兰國家版圖之前,維斯瓦公爵已在此建都。从復興者卡齐米日國王起克拉科夫为波兰首都,18世紀当时的統治王朝迁都华沙,這座風光了将近700年的城市就這樣被人遺忘了。波蘭被瓜分后,克拉科夫隸屬奧国,二战期間,又被并入德國版圖的總轄區,當時克拉科夫是波蘭最大的扺抗中心。

克拉科夫是中世紀歐洲首都一個范例,从單一城堡發展为充滿活力的兩個新興城市這是克拉科夫独具一格的城市發展特色。市内古典的建築物弥漫着中世紀的風情,被譽為波兰最美麗的城市。

旧城區以古城廣場為中心,距火車站不過20分鐘步程,廣場中央為建于16世紀的市場,市場地下层經營着各種紀念品商店,以木制品、刺绣、皮革为主,樓上則是国立博物館。廣場东面是圣玛丽教堂,其钟楼每小時都有喇叭吹号。廣場南面可一直通往山上的华威城堡,城堡乃波兰历代国王的宫室,其中最大的大教堂就是他們加冕及死葬之地。集市廣場是街区中的關鍵地點,無數的街道从這里延伸开去,一直伸展到城墙脚下。城市的中心随历史的發展而变化,最終又回到1257年建立的古城和集市廣場,紅砖和石料普遍用于各種建築。

老城风景多姿多采,包括著名服裝大厅在內的大市场,四周环繞著教堂、修道院、钟楼和方塔,城市周圍是17-18世紀建造的一系列富户宅院,城市的其他地段,教掌尖塔掩映下的是中產階級建造的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住宅。

克拉科夫一直被旅遊杂志称为新布拉格,這座文学气息浓厚的城市,看过許多著名的歐洲廣場,總是挤滿了招揽游客的精品餐廳等,城市内有11所高等學府,其中雅盖隆大学最为著名。這里是波蘭古蹟最为集中的地方,为波兰最大的旅遊城市之一,每年游客达200万人。

我在古老的街道上閒逛,累了就在中央廣場上休息一下。廣場上的和平鸽围着游人吃食,有的在头顶上飞过,人与鸽子和谐相处,一幅自然的美景。中央廣场号称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廣場,也是克拉科最让人心动的地方,温馨又充滿了活力,精致又不失纯朴,許多人到克拉科夫就是特地為了来感受波兰地道的民族风情。廣場中央的紡織会馆現在已改為商場和博物館,里面的攤位琥珀、木盘餐具、波兰娃娃等各种民俗工藝品。

我們还去了肖邦博物館,博物館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肖邦音樂迷。里面有肖邦最後使用过的鋼琴,此外還有2500多本相關的資料以及照片等。博物館的常设展商收藏了肖邦写給友人及家人的亲笔信、肖邦亲手写的曲谱等,此外還有肖邦本人以及其家人的肖像画等。

還有维耶利奇卡盐矿,位於克拉科夫市郊区,自公元13世紀開始开采,至今仍在不斷的挖掘中,是歐洲最古老且仍在開釆的盐矿之一,里面有許多藝術品、祭坛還有用盐雕刻的塑像。在離地面130米深的盐道上建起了世界上罕見的供旅遊參观的游览胜地,那里有博物馆、娛樂大厅,保留了原有的盐湖、祈禱堂和工人們勞動場面的原貌。

我們吃完飯後晚上住在克拉科天,明天將要去奧斯维辛集中營。

(三)

"人类的历史上,曾發生過許多惨絕人寰的慘案,如二战期間希特勒对猶太人的屠殺。奧斯维辛集中營里弥漫着死亡氣息,是如此令人悲愤与绝望。"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都看過美國導演斯皮尔波格拍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通過這部電影让我們知道了臭名昭著的奧斯维辛集中营。我們來到這里,在進入营区的安检处有文字介紹,我拿了一本中文介紹。旁邊一间大厅已改成电影院,定時以不同的的語言播放一個短片,這個二十分鐘的短片似乎在向我們預告我們即將面對的慘状。

大廳外面的天井有個布告,上面用不同的文字写着几行字"希望你在參觀时,能以莊嚴的態度紀念這群受难者。"即使沒有這個布告,來访者的神色也是沉重的。我就是帶著沈重的心情走进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在大门上有铁字,上面寫的是"勞動使人自由。"這簡直是對自由的諷刺。

奧斯维集中营是納粹德国時期建立的勞動营和灭绝营之一,有"死亡工厂"之称。大約有110萬人在這一集中營被杀害,其中大部分是猶太人。1945年1月27日苏联紅軍解放波兰,1947年7月2日波兰国会將奧斯维辛集中營旧址群为殉难者紀念館。奧斯维辛集中營共有三個营区,分別是奧斯维辛、比克瑙、莫諾维茨和39個小型的营地或工廠,主要目的是進行殺害猶太人或是让收容者進行极为严苛的工作、集體處決或是進行不人道的人体实验。

奧斯维辛集中營是1940年4月27日由納粹德国党卫军首领海因里希.希姆萊下令兴建的,是最先建立的集中营,也是整個奧斯维辛地區集中营最主要的行政管理中心。首批波兰政治犯于1940年6月运扺奧斯维辛,到1941年3月有10900名囚犯,其中大部分是波蘭人,在這里大約70000名波蘭知识分子、苏军战俘和德國境內的同性戀者及罪犯被杀。二号营比克瑙集中营兴建於1941年10月,是最主要的处决场所,又被稱為"比克瑙灭绝营"。納粹在這里修建了300座木排房,由於火车可以直接停留在裡面。我站在鐵軌上,心里的陰霾無法抹去,這条铁轨通向的是死亡之路,進去是一個個鲜活的生命,到里面是一個個尸體。在营内设行刑场及毒气室,可进行大規模的屠殺。

我們隨着讲解人员進入了奧斯维辛集中營,這個集中营共有二十八幢二层楼的砖房,全是當年囚犯住的地方。在1942年被捕猶太人達到高潮時,此地容纳二万人,连地下室和閣楼都塞滿了人。目前有十三幢开放供人參觀,其中八幢供俄羅斯、波蘭、捷克、奧地利、南斯拉夫、匈牙利、法國、比利時、意大利和荷蘭等國展示自己國家在德军手下所受的苦難。

另有五幢是按類別展示:第一幢展示秘密警察杀死囚犯的地方。在處理猶太人時,希特勒所用的方法無論在哪個國家几乎都是一樣的,先让該國的猶太人登記身份,凡是猶太人衣服上都必須上黃色六角戴维之星的記号,然後沒收他們的財產,叫他們帶行李舉家搬到一集中營居住。因此這些不知情的猶太人全部帶著贵重的家产移民,結果人死在集中营,金銀细软饱了第三帝國的国库。

第二幢展示犯罪证据,有一個展示柜放着七吨各種顏色的頭髮,是德军由囚犯头上剪下,拿去织布用的。還有一個大柜子放著受難者留下的眼鏡。令人看了最疼心的一個玻璃柜展示受难者的护胸残肢等,不用說,他們很可能尚未進入集中营,已由火車直接运去毒气室,德军却连他們的剩余价值也不忘利用。第三幢展示犯人的生活,每天吃不飽却从事繁重的体力勞動,許多人累死或折磨死。為了警告囚犯,每晚点名的空地旁立有一個刑架,被捕逃亡的犯人就当众吊死,也有点名时叫出犯人立即处死的。

有一幢砖房,连地下室共三層,是当年的死牢,雖然經過了60多年的时光,它仍彌漫著一股死亡的氣息。走出阴森的地下室,我無法想像當時的情景,才知道什麼是生不如死。

在另一個更大的集中营遺址,那里最高記錄曾关过四万人,它有四個大焚尸炉,在德军撤離时将它們全部炸毀,現在仍可依稀看出它的原状。当二次世界大戰快結束時,要送到毒气间和焚尸炉的人愈來愈多。德军為了解決空间不够的問題,將附近的樹林开辟成空地,从毒死的屍體上取下金戒指、耳环、金牙等貴重物品,再将屍體搬到空地大肆焚燒,骨灰撒在池塘中,甚至就撒在樹林里。在樹林中的一個池塘旁立有四個黑色大理石刻的墓碑,以四种文字着文紀念這些骨灰被丟在這池里的靈魂。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攻克奧斯维辛集中營,當時集中营内僅有7000多名幸存者,其中包括130名儿童。

奧斯维辛集中營是德國納粹政權对猶太人实行种族滅絕的铁证,同時也见证了反人類的滔天罪行。這里也是一座人文精神紀念碑,紀念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反抗德國納粹极权压制下的自由思想。这是大屠殺、种族主義和野蠻行為的沉痛记忆,在人类历史中,对极端意識形態引起的悲惨后果具有警示意义。

我走出集中营时,太陽正緩緩地落下,大地一片详和,世界显得如此安宁,希特勒帶來的惡夢也早已远逝,但我們永不忘记一位历史学家說过的一句名言:"人类若不记得自己的历史,就注定使歷史重演。"

文/王栋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王栋,導演制片人,毕业于北京广播學院电视系編导专业和新聞学方向媒體产业专业,主要電視劇《父親》,《大哥》,《大姐》《大嫂》《恩怨》《苍天厚土》《徽商》《情暖誼長》等,出版《感悟電视》《体会电视》《风中的百合》等專著。

《金秋文学》微信公众号(微刊)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因所刊发的内容优质,2018年7月16日正式应邀入驻自媒体《趣头条》平台,2018年9月18日又应邀入驻百度旗下百家号,凡在《金秋文学》平台刊发的作品均有可能同步到《趣头条》和百家号平台。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评论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波兰·克拉科夫·踏访奥茨维辛集中营》
东欧、巴尔干半岛见闻(二)〜波兰
大学校徽——波兰篇
波兰士兵与牧师
何正忠 上世纪我眼中的世界-12 波兰 1996年
美丽沧桑的欧洲古国——波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