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随笔]黎化丨黎化片言之631

[名家随笔]黎化片言之631

作者:黎化

继续发旧作,顺带作个整理,以汇编成册——

拙作南通方言说唱《散花》,几个月前在全国曲艺大赛上斩获金奖,并在央视戏剧频道亮相,广受好评。

不日前央视来电,要求将之改为普通话版,准备再次搬上央视舞台。

当然很高兴!然而,问题也来了:地方曲艺的特色在于地方风情,而方言恰恰是地方文化的载体;一旦改为普通话,还能保持这个曲艺的韵味吗?

原市文联主席尤世伟先生将南通文化的特色归纳为"江风海韵+南腔北调",很精粹。

南通方言,独具特点,曾被正大综艺主持人调侃为最难听懂的方言。

我的两部通剧大戏,是用方言写的,在南通演出深受欢迎;但却因上面有人怀疑外地人听不懂无法推出去。——其实,在上海、南京、盐城等地演出时的良好效果表明,这种担心有点多余。看京剧,完全能够听懂念白的观众又有几个?

古老的通剧,只能在狭小的地域内自生自灭。

春节期间,微信圈不少人都在说方言。身为专业编剧,感受应比别人更深。

南通方言,向有"十里不同音"之说,大致分为五种:启海话(吴语),如泰话(江淮语分支);南通话,通东话,金沙话。

前两种并无南通特色,平时我们所说的南通方言,当指后面三类。

~~我不认同简单认定南通方言即为主持人二候所说的那类市区语言;为这,没少发生过争论。

自我感觉,我的语言能力算是强的,这几种方言我都会说。

记得在东北作家班读书时,南通汽运公司三个司机来看我,我约了几个同学陪同喝酒吃饭,我和司机们故意用南通话对话,也就半天时间,河南、东北的同学也都能听懂十之八九了。

外地人在吴语地区生活数年,不一定能听懂吴语;但在南通生活一段时间,一般都会说南通话。

老市委书记吴镕在他一篇文章中说到:南通不少人都会在几种方言中自如穿越。

电视台方言主持人也谈到:外地人听不懂南通话,但南通人普遍都能听懂外地话。

切身经历告诉我:没必要夸大南通方言的独特性,语速放慢些,南通话并不难懂。

在归类上,我坚持认为:它依然属北方语系江淮方言的分支,而不属吴语语系。

最明显的,南通方言的词汇普遍是单音节。比如:在,南通话为lai,而吴语却为lelai。

我的另一个发现是:南通话的字、词、句发音也因场合、口吻和说话人的身份而变化。

原先,市内汽车售票员常常就把"买票"二字音节悠然地说成"马皮要";同样是"做什么"三个字,老太太一般都清晰地说"注什尼",而年轻女孩却很嗲地说成"君倪"。

(待续)2018.2.28晨

文/黎化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黎化,江苏南通人,一级作家,专业编剧。出版有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哲学随笔等著述十余部,和100多部舞台剧目,计1000多万字。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疫情过后,一定要改变的8种生活习惯
人民日报:成年人交往的6条社交规则,越早知道越好
越有本事的人,越喜欢在这3个方面“小气”
三等夫妻各自管钱,二等夫妻一起管钱,一等夫妻……
一个人最强大的能力:能深耕,敢破局,懂持续
​守住低处的人:蓄德、蓄能、蓄福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