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金山丨盲目锻炼 反受其害

盲目锻炼 反受其害

作者:王金山

近几年来,人们为了身心健康,愈来愈注意锻炼身体。然而,笔者也屡屡发现,由于盲目锻炼,有的人非但没有炼好身体,反而招来了不良后果。

例一

前不久的一个夜晚,我刚刚吃完饭,笔者的一位朋友打电话来,说他的女邻居腰腿痛得下不了床,在家直哼哼,请我出诊一下。

我按约来到,朋友简单介绍了一下,我谢绝了女患者家属递来的饮料,先跟女患者聊了起来。

女患者是位下岗工人,也许是为了节约医药费吧,她一个月前腰腿痛病就犯了却不到医院住院治疗。

“腰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啊!”女患者痛苦地咧着嘴说,“2个月前,我因为外伤而导致腰腿痛到市人民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说我是第5腰椎向前滑脱,症状较轻,嘱我回家一方面卧床休息,一方面配合做腰背肌锻炼。由于医生没交代清楚,我家孩子爸从书店买回来一本书,书上说要想锻炼腰背肌,防治腰痛,可作俯卧式和仰卧式等锻炼。于是,我仿效以上动作锻炼起来。可不知何故,经锻炼后,我的腰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有所加重。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我的锻炼不得法?”

我接过女患者丈夫递过来的病历和X光正、侧和左右斜位片,X片上显示腰椎向前滑脱,约在Ⅰ°—Ⅱ°之间。

医生批注:人体的某个腰椎由于胚胎时期成软骨中心或成骨中心发育障碍,两侧椎弓在后部未能骨化,即只以纤维组织相连而不相愈合。因而在棘突、椎板部产生不同程度的裂隙即为椎弓裂,也叫脊椎裂或椎板裂。在椎弓裂的基础上,一旦遭受某种程度的外力作用,这些纤维组织受到牵拉,或使受累脊椎的椎体连同以上脊柱向前或向后滑移,乃引起脊椎滑脱的为脊椎滑脱症。病人可有腰痛和双侧或单侧坐骨神经痛以及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体征。若单纯峡部不连,无明显腰椎滑脱,又无症状者多不需要治疗;轻度腰椎滑脱,症状又较轻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如进行必要的腰背肌锻炼,佩带皮腰围护腰以及内服补益肝肾中药或外敷舒筋止痛药膏等等。并应注意避免腰部外伤、重负荷及剧烈运动等。明显腰椎滑脱,症状较重者可根据情况选用不同的手术治疗。关于腰椎滑脱症病人的锻炼问题,主要目的在于恢复和增强脊柱的功能,增强腰背肌的肌力,发挥机体代偿功能。我们知道,在正常情况下,腰椎和腰肌共同支持上身的体重并维持脊柱的功能活动。当腰椎滑脱形成结构上失稳,通过腰背肌锻炼后,可形成强有力的腰背肌“腰围”,从而代偿和支持了椎体的负重功能,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脊柱活动的生理功能。可见,加强腰背肌锻炼,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腰肌的弹性及力量,对防治腰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腰部锻炼操有站立位、仰卧位即拱桥式、俯卧位即飞燕点水法等。

飞燕点水法    早晨或晚上睡在床上使身体呈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双上肢置于体侧,掌心向上,此时腰肌、上肢肌及下肢肌同时用力收缩,尽量使上胸及下腹部离开床面,保持10~15秒,然后放下休息片刻,连续做5~10次。

仰卧抬臀法    亦称拱桥式,即每天早晨或晚上仰卧在床上,双肘撑于床面,双膝微屈,头置于枕上,此时背部肌肉以及臀部肌肉和大腿后侧肌肉用力收缩,挺胸、抬臀,呈拱桥形,保持半分钟左右,然后复原,如此连续做5~10次。当然,如果是健康人,这几种均可锻炼。可对于腰椎向后滑脱、移位的人来说,站立位是不适应的,因为那样会刺激有病变的脊椎,使滑脱、移位进一步加重。如果是腰椎向前滑脱、移位,以上几种均不适应。

“滚动操”正确的锻炼方法是:患者仰卧于床上,尽量屈膝屈髋,用双手指交叉抱住双膝于胸前,使腰椎呈屈曲状,家中人用一手掌托住病人双足底部,另一手掌托住病人颈背部,在双手用力的同时,嘱病人配合用力,作前后滚动10—30次,然后用力屈伸下肢3—5次。每日这样锻炼2—3次。患者也可自行练习这样的“滚动操”,练功次数应从少到多,从轻到重,逐渐加大运动量,切勿急于求成。早期练功可出现腰部胀痛感,一般2—3天后即可消失。值得注意的是,腰椎滑脱症的人,要避免劳累及负重,不要乱找人踩、扳,以免出事。还要记住的是,锻炼时要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能坚持数月或数年,对腰背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关节紊乱症、肥大性脊柱炎、腰椎滑脱症等毛病均可起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不过,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做这样的锻炼操动作应轻缓,千万不要用力过猛。同时,患有肿瘤、结核、脓肿以及较严重的脑、肝、肾、肺、心脏等方面毛病的人不要做。妇女妊娠期以及月经期不要这样锻炼。

例二

广州某公司驻合肥市办事处张先生,因为全身无力、疲倦不堪而到该市屯溪路一家美容店接受“按摩保健”,结果被按摩小姐将左胸8、9肋骨“踩”断,急送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

医生批注:当今,许多人为了保健而随便找人按摩,甚至到美容店请美容小姐踩背,殊不知,这样的“保健”有很大的危险性。尤其是踩法,如果使用不当,便会“踩”出乱子来。这位张先生肋骨被“踩”断就是个典型的事例。

所谓的踩跷法,正确的动作要领是嘱受术者俯卧,然后在他们的胸部和大腿部各垫3~4个枕头,使腰部腾空。操作者双手扶住预先设置好的横木上,以控制自身体重和踩踏时的力量,同时用脚踩踏受术者腰部并作适当的弹跳动作,弹跳时足尖不要离开腰部。根据受术者体质,可逐渐加重踩踏力量和弹跳幅度,同时嘱受术者随着弹跳的起落,配合呼吸,跳起时吸气,踩踏时呼气,切忌屏气。踩踏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奏,切忌使用暴力。由于本法刺激量大,应用时必须谨慎,对体质虚弱者要慎用,对患有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结核、肿瘤、脓肿、骨折等患者,均不可使用本法。

据笔者所知,常用的美容按摩保健手法是按法、摩法、搓法、擦法、抹法、梳法、揉法、推法、拿法、捏法、滚法、振法、抖法、击法、点法等15种,踩跷法原则上不属于美容按摩保健手法,而属于医疗按摩手法。采用踩跷法的人,必须是具有执业按摩医师资格的人。

按摩是中医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施治者必须掌握有关生理、解剖、神经、肌肉走向等医学知识。非专业人员在按摩及踩跷时动作粗暴、手法不当,很容易造成被按摩者软组织损伤、关节脱位及骨折等,严重的会造成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其次,这些人在使用一些诸如酒类、酊类、药膏等做按摩介质时,倘若适应症掌握不好,还容易引起皮肤烧伤,严重的则会出现皮肤溃疡。

例三

高血压患者黄大妈,看到报纸上介绍蹲的诸多好处,也在自家阳台上做起了蹲的动作。也许是“恨铁不成钢”吧,蹲的时间太久,蓦地突发脑溢血而昏倒在阳台上,要不是家人急呼“120”将其送到医院急救,黄大妈可能因此一命呜呼!

医生批注:黄大妈为啥会发生脑溢血呢?因为她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史。据有关专家介绍,从生理上讲,人体内将近50%的血液是储存在腹腔内肝脏和脾脏的血管之中,伴随着心脏的搏动,舒张时能容纳大量血液,收缩时则将所容纳的血液挤进身体的各个脏器之中。当患有心血管疾病时,由于病理改变使心脏的泵功能、血管的输送功能和血压的调节功能相对减弱,这时如果患者采取蹲位时间过久或用力过猛,就会因身体的过度弯曲使胸腔和下肢一齐向腹部施加压力,使原本功能处于劣势的心脏、血管雪上加霜。尤其是在患者腿脚不灵便的情况下,患者需用屏气来加大下蹲和维持蹲的时间,如此,也就加大了腹部的压力,迫使腹腔脏器的血液大量流向四肢、心、肺、肾、脑等脏器,这些器官的血压值会比正常时高出1/3,从而使患者瞬间出现上半身血压迅速增高的一系列症状,如面部充血、心跳加剧、呼吸急促、头脑发胀的感觉,严重者即出现脑溢血、心绞痛、心律失常及心脏骤停等,从而危及生命。所以说,有高血压、血管疾病的患者,千万不要“东施效颦”,盲目学“蹲”。即使平时大小便,也尽量采取坐位,以减少身体屈折度,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导致上半身血管压力骤升,重演黄大妈的悲剧。当然,我们的新闻媒体在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时,不要犯片面性。

例四

吴老因患有高血压病,便四处打听降血压的“良方”。一天,吴老早晨在公园锻炼时,见另一老者用手在擦一侧的颈项部,便好奇地上前询问。那位老者便告诉他,这叫按摩“桥弓”穴,可以降血压。“是吗?这可太容易了!”吴老闻言,“就地取材”,活学活用,当他两手猛烈按擦两侧的颈项部即“桥弓”穴没一会,突然晕厥过去,要不是那位老者急打手机呼“120”,吴老可能就要到马克思那里去“报到”了。

医生批注:吴老为何按擦“桥弓”穴降压反受害呢?原因是他双手用力过猛按擦穴位不当而使血压下降过度,导致“脑缺血”,医学上称“脑灌注不良综合征”。其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无力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脑血栓形成。

正常人能自动对脑血流进行调节,当血压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脑阻力血管扩张,以保证适当的血流灌注。但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来说,他们的脑血管日趋老化,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狭,血管舒缩功能下降。其次,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代谢缓慢,药物易蓄积,使降压作用增强。所以,当老年人不恰当使用一些降压方法或口服降压药时,易导致血压快速大幅度下降,出现脑供血不足。

我们知道,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以动脉压升高为主的疾病。发病与遗传、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喜欢吃咸的食物等因素有关。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发展下去可有头晕、头昏、头疼、眼花、耳鸣、失眠、无力、心慌、胸闷等症状,再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

为了防治高血压病,除了嘱咐患者坚持服药外,平时还可配合按摩治疗,据医生们临床观察,按摩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很不错,并且没有什么副作用,如按摩“桥弓”穴治疗高血压病就有很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正确按摩“桥弓”穴呢?嘱病人取坐位,自己或家里人用大拇指的指腹或指尖或外侧部,自上而下用推法推位于耳后翳风到缺盆即锁骨上窝处成一条线的桥弓穴,先推左侧,后推右侧,时间大约1~2分钟;然后再分别揉、拿左右侧,操作时间大约4~6分钟。操作时,病人感到此处有胀硬的感觉。

“桥弓”穴的部位正是人体颈动脉窦的部位。颈动脉窦是一个重要的体表----内脏反射点,起着调节血压的作用。按摩这个穴位,可使心率减慢,血管扩张,以至血压下降。

但是,按摩时要注意,即只能单侧交替进行,不可两侧同时进行,以免血压降得太快而发生意外。吴老即犯了这个“忌”而差点送掉了老命。其次,按摩手法要求尽量柔和、均匀、有力、深透。手指要温暖,不要留长指甲。另外,按摩“桥弓”穴的方法只起辅助治疗作用,如患者血压很高,头疼头昏心慌胸闷等症状较明显,就不能完全指望这样的“手法”来降低血压了,必须尽快到医院就诊,请医生处方用药,必要时住院治疗。还有,平时饮食则以低盐、低脂肪为原则,多吃蔬菜和水果,要戒烟和尽量不喝酒。这样,在服药的同时再配合这样的手法,那么,您的高血压病定会很快得到控制并使症状缓解。

如果在自我保健或服药过程中出现脑灌注不良综合征时,应立即停止手法操作或服药,急呼“120”救治。

例五

今年68岁的霍老太,因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看电视上介绍练“颈功操”可防治颈椎病,于是,她照着画面上的表演者开始锻炼,谁知,进行头颈部旋转时,蓦地眼睛一黑,一头栽倒在地上,待家人将其送到医院急救时,她却不能言语,半身瘫痪了……

医生批注: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等。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不稳、退变、或骨质增生直接刺激和压迫椎动脉,或者由于刺激了颈椎关节囊韧带或椎动脉壁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的反射性椎动脉痉挛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病症。临床上较为常见,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因而也有人称为“颈性眩晕”。

此型颈椎病有轻重不一的眩晕感觉,还多伴有复视、眼震、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症状。发作时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好像自身和周围景物都沿一定方向旋转;也有的感到自身和地面有移动、倾斜及摇摆感。常在头部活动,如头向上仰,突然转头或反复左右转头时发生眩晕,严重者可发生晕厥或昏迷。有的病人只能向一侧转头,如向对侧转头就易导致晕厥发作,再转向对侧则又使症状减轻;也有的病人诉说在一边看黑板,一边低头作笔记时发作,等等。其次,猝倒,也是本型的特有症状。有的在眩晕剧烈或颈部活动时发生,可突然四肢麻木、软弱无力而跌倒,但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来。这种发作与头部突然活动或姿势改变有关,其原因是延髓橄榄体缺血所致,也有的是椎体交叉处突然缺血引起。另外,此型颈椎病最易引起头痛。这是因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侧枝循环血管扩张而引起的一种血管性头痛,多呈发作性出现,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数日。疼痛呈持续性,往往在晨起、酒后、头部活动、乘车颠簸时出现或加重。头痛多位于枕部、枕顶或颞部,多呈跳痛、灼痛、胀痛,可向耳后、面部、牙部、枕顶部,甚至眼眶区和鼻根部放射。发作时可有恶心、呕吐、出汗、流涎、心慌、憋气以及血压改变(或高或低)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个别病例发作时还有面部、硬腭、舌和咽部疼痛、麻木、刺痒或异物感等等。

霍老太的病症即是大脑供血不足造成的。如今,一些老人锻炼时喜欢摇摆和晃动颈部,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现在的老人基本上都有动脉硬化。对轻度动脉硬化患者,活动颈部带来的危害还不明显,但对重度的动脉硬化者晃动颈部会使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出现头晕、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此时活动颈部可加重脑缺血,从而使上述症状更加严重,甚至发生“缺血性脑中风”。为此,老年人在体育锻炼时不要过度活动颈部,特别是伴有头晕和记忆力下降的动脉硬化患者,应严禁过度活动颈部,平时也不要猛回头和扭头,以避免和减少由于颈部动脉硬化造成的“缺血性脑中风”。

例六

一家私人幼儿园因为没多少娱乐设施,老师便经常带孩子们进行“拔河”运动,美曰“锻炼身体”。殊不知,这种大人们的游戏,是不适合幼儿园的孩子们“锻炼”的。

 医生批注: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发育尚不完善,“拔河”时孩子们上体后仰或前倾、侧身等,四肢用力维持在固定的位置上,要持续一定的时间。幼儿的骨、关节很娇嫩,这样容易引起关节受损,经常进行有可能使骨骼畸形,脊柱弯曲。其次就是“拔河”时,幼儿全身的肌肉群处于持续紧张状态。这样需要大量的血液向肌肉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由于幼儿肌肉内毛细血管数量少,因而血液供不应求,易造成缺氧,于是,血液中的酸性物质增多,肌肉容易疲劳。经常进行这种运动,会损害肌肉的生长发育;还有,“拔河”时,幼儿大脑皮质的相应中枢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过程,“拔河”中出现的双方相持局面,只有在神经细胞连续不断发放一致性的高频率的兴奋冲动下才能实现,这样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物质,神经系统就很快疲劳。长期以往,对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是不利的;再就是“拔河”时,幼儿经常要持续性的憋气,它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力量加大,并使肌肉收缩时提供巩固的支撑,有效发挥肌肉力量,但是这样大强度的活动,使血管的功能状态很难随人意而转移。幼儿需要有节律性的呼吸,过多过长的勉强憋气,势必导致静脉回心血流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负担骤增,心脏和大脑出现暂时性缺血,严重的可能发生晕厥。如经常进行“拔河”运动,将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最后,当“拔河”憋气时,声门紧闭,腹肌和呼气肌用力收缩,使胸廓向内压缩,胸内压加大,呼吸不能正常地进行,肺内气体又无法呼出,氧气又不能吸进,而“拔河”时,人体的需氧量,往往超过人体最大吸氧量,这样幼儿的身体就缺氧。经常性地出现缺氧而不能得到及时恢复时,使机体过度疲劳,有损健康。

所以,对幼儿来说,“拔河”游戏是不适应的,当然,如果是为了提高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6~7岁的孩子中偶然进行一二次这样的娱乐活动也未尝不可。值得注意的是,在“拔河”前要嘱咐孩子们做好准备活动,每次“拔河”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30秒到1分钟左右。至于这家幼儿园老师经常这样带领孩子们玩耍“拔河”是很不妥当的,建议孩子家长尽快向这家幼儿园的负责人及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取消这样的文体活动。另外,幼儿不宜进行比赛的项目还有很多,如跳高、跨栏、长跑、跳远等等,这些都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利,甚至会酿出事故。

可见,生活中锻炼的“误区”实在太多。我们切莫为了“健身”而损身。 

文/王金山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王金山,男,65岁,安徽省中医院退休医生。年轻时喜欢写点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大都昙花一现。我的座右铭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王金山丨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卫生科普论坛

王金山丨“背”回健康,“背”回爱情

王金山丨杂谈《出书人还值得羡慕?》
王金山丨杂谈《让“信任”回归》
王金山丨小说《“一举成名”》
王金山丨微笑也是“消炎药”(二篇)
王金山丨学会与孤独为伴(外一篇)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腰椎滑脱怎么治疗最好
腰椎滑脱(313)按摩疗法
腰椎滑脱的6个主要症状,看看你有吗?
什么是腰椎滑脱?
腰疼常见的六个问题与治疗的五个误区,你中了几个?
腰椎的最新诊断标准+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几种自查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