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讲“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还有上半句,许多人不知深层含义

古人讲“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还有上半句,许多人不知深层含义

我国有着上前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样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了不少极具才华的人。别看他们是文人书生,他们为我国的建设所付出的贡献也是很大的。

而且他们个个心怀大志,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于是有很多人便通过自己的学识来帮助老百姓,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志愿。但是不同朝代的人思想观念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朝代十分重视文人,但也有的朝代更加重视武将。

比如朱元璋在位时期,他就比较轻视文人,甚至觉得文人没有什么本事,只不过是“臭老九”罢了。

对于那些文人来讲,有这样一句话让他们极为伤心,尤其是他们生活在那样一个乱世,这句话便直接表现出那些文人的苦恼,这句话说的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大家知道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当敌人已经攻入城池,书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破碎。他们只会读书写字,虽说很有文化,但面对敌人却什么都做不好。而且,这些文人过去在读书的时候,一般都会熬夜到好几点,为了读书废寝忘食,十分劳苦。

所以他们多数人的身体都比较虚弱,很多的重活是碰都碰不得,更别说是去参军打仗了,他们除了读书很多事情都做不来。书生们就算自己的心中十分着急,恨自己不能立马奔赴到战场,但他们心里清楚,就算自己走到敌人面前,也打不过敌人。所以说,这句话不仅是人们嘲笑文人的理由之一,也是文人们的自讽。

其实,这句话最早是出自一首诗里,名叫《杂感》。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黄景仁,诗人把自己的真实生活全部写进了诗里,读这首诗大家便能明白诗人心中的愁苦。诗人很想证明自己生存的价值,但他却始终找不到门路,因此诗人生活的十分不顺心。

他对女子很难付出真感情,整天处于忧郁之中,自顾不暇的人,又如何指望他能照顾好别的女子呢?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很多人觉得黄景仁就是一个负心汉。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遇到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人,甚至有的人想要给这些人一个白眼,但大家不妨回头想想,别人怎么做其实和自己并没有什么关系,又不妨碍到自己的生活,何必闹那些不愉快呢?

黄景仁的这首诗表达了绝大多数书生心中的苦恼,他们在没有获得功名利禄之前,的确只是一介书生,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去做,不能够回报忠君,也没办法报效国家,甚至养活家里人的生存都成问题。

其实“百无一用是书生”前面还有半句,说的是“十有九人堪白眼”,这半句十分生动地描写了贫苦家庭里面的读书人所面临的困难,文人背负了太多的负担,全家人的希望基本都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都想让他考上状元然后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但这样一来,书生整日读书,整天就是看书学习,有时候吃饭都顾不上。就算他们以后不读书了,身体早就不如从前了,也失去了学习其它技能的机会,真的变成了一个没有一点用的人。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赢得功名,否则就是一个没用的书生。

现在就不一样了,大家都重视读书。可能有的人觉得自己就算读了很多书,以后也都全忘了,感觉读书并没有什么用。其实读书我们并不只是去记书中的内容,读书可以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今后做人也是很有帮助的。

俗语可信,却也不可全信,这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拥有数千年历史,一些规矩和文化并不见得适合现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说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将俗语当作迷信,只是在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多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温端政主编《中国俗语大辞典》、邱崇丙主编《通用俗语词典》、温端政主编《俗语大词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俗语“百无一用是书生”,上半句是什么?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在哪
古人为什么说“笑贫不笑娼”?看了下半句,才明白了真正的含义
百无一用是书生
你只知道“百无一用是书生” 却不知更令人心寒的上一句
''树怕三摇,女怕三撩'',老祖宗的追女秘籍其实还有下半句更经典
俗语“老牛吃嫩草,吃鸡要趁早”,看似简单寓意却很深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