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播到一半被和谐,9.6分,没了
userphoto

2022.10.31 山东

关注

在热搜里感受因荒谬催生出的痛苦。

先是宠物蟹蒸熟:

爸爸把两兄弟的宠物大闸蟹煮了,两兄弟哭得撕心裂肺,边吃边哭,标题补充俩字“真香”。

再是小升初内卷:

入学简历碾压成人,其中暗藏玄机,禁奥赛、杯赛后,考证另辟新赛道,家长不惜跨省报考。

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

实则被同种蛮力咬住:

孩子被置于台前,是搞笑段子、是炫耀buff。

作为被观看的主体,却在表述中又集体缺位。

自始至终,只能看到成人的欢愉,近乎残暴。

教育代代传承下,历史惯性如此。

我们长于此,或许也将投身于此。

这是可怕的“锁链”

电影《父母的傀儡》

写这篇文时我一直在因主题犹疑:

是要救救孩子?

还是教教自己?

威权

孩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短视频里。

吃播博主、颜值博主、生活博主......

观看者享受孩子的纯真,更享受纯真的坍塌,当家长的也乐在其中。

#孙女养了2年的宠物狗,被奶奶10元卖掉#

#7岁娃养姥姥送的兔子,被爸爸烹饪成汤#

层出不穷。

孩子哭得越凄厉越能彰显成人权威。

螃蟹就是用来吃的,养只小土狗不如10元钱有用、兔子早晚得死炖汤多好......越浅显的“道理”越具备摧毁力。

成人的生活智识无需太渊博。

但对“得听我的”都确信无疑。

我想到在电影《狗十三》海报上印着的一句:

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

这部出自曹保平之手,密封5年的电影,观看时如被针扎。

13,是少女李玩的年龄;

狗,是李玩的唯一陪伴。

李玩喜欢物理,却被爸爸强行改报英语小组,为了补偿,爸爸送给她一只小狗。

狗走丢了。

家人便找一只相似的狗补偿给李玩,李玩认出这不是原来那只,但她孤立无援。

后妈说:“你再闹的话就不懂事了。”

爷爷说:“狗都找到了你还想干啥。”

所有人都咬定是同一只。

李玩绝食,李玩喝酒,李玩反抗。

剧情进展下去,迎来爸爸的巴掌与道歉:

“爸今天过分了,给你道个歉,爸打你,是因为爱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更要懂事你。”

李玩懂事了。

她接受新的小狗,也接受新的小狗惹到弟弟后被家人送走。

大人最知道孩子的软肋。

片中出现三次酒局。

李玩从无法理解大人掺在酒杯中的阿谀逢迎,到镇定自若地吃掉那盘为庆祝她物理成绩的狗肉时。

戕害完成,如此静谧。

“嗯,真香。”

真香等于真乖,等于服软,等于长大,等于懂事。

那句反复回荡在13岁李玩耳边的台词。

是未成年们看透成人,并达成的共识:

“这样的事儿,以后还多着呢。”

荒谬的事以后还多着呢。

而贯穿在《狗十三》的另一条隐线是“成绩”

故事从被迫转物理小组为英语小组开始。

到李玩拿到物理大赛一等奖庆祝宴结束。

大人态度转变,一是因为李玩英语考了全班最高分,不用担心,二是因为物理有成绩,长脸了。

成绩是孩子的保障。

成绩是大人的勋章。

有的能轻易割舍,有的就必须争取。

“卷起来,躺不下”,理所应当,无法阻挡。

从来如此?

是的。

管束

两段国产动画台词,出现在22年前。

爸爸:小明快去给你妈道歉

小明:你不是说妈妈不讲道理吗

爸爸:可是她生气了

诞生于千禧年的动画,豆瓣评分9.6

当年播到13集后,却突然没了下文。

或许是因太超前,或许是因太露骨——

拉琴突然变成拉钜;

书包突然膨胀变大;

孩子突然变成赛马。

以及大写的“少儿不宜”。

动画名为《小明和王猫》。

王小明,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王猫,是住在墙壁里独属于他的猫。

王小明不喜欢上学,成绩中不溜。

父母却爱鸡娃,他最常听到的话:

一定要考上大学,让他们瞧瞧

你一定要给爸爸争口气啊

不努力,就像妈妈一样当售货员

想想贫困山区的孩子

王小明被安排学钢琴、学画画。

有段意识流镜头:

使劲吃

妈妈小时候想吃音乐还吃不上呢

现在能吃

一定要多多的吃

有那么多孩子想吃美术都吃不上

你们能吃到

就该把自己撑死

开学第一天,学校宣布减负新政策。

考试不再实行百分制,不排名次,不留作业,每节课时间减少五分钟,学生参加兴趣班。

家长都没把减负当真:

学校减负,家里加码

我算明白了,暗地里都使着劲儿呢

哼,减负,谁当真谁倒霉

全国就那么几所大学,不使劲儿就上不了

你减负,人家不真减的就比你厉害

小明妈妈也偷偷掉过眼泪。

她知道孩子正是该玩的时候,但不卷不安心,不卷不甘心。

一看到小明在写作业

我心里就踏实

22年后的今天。

在小某书,一搜就是同样的帖子。

大量的小升初上岸经验分享。

刷题、考证、甚至跨国考证。

你猜不到现在的小学生有多卷。

他们手握十几个奖项,评奖单位有市有省,见过名人,去过大型晚会,十八般艺术杂家。

唯一不会的大概是说人话。

《小明和王猫》讽刺犀利。

张伟介绍自己:

我的爱好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我的想法就是学好文化

为祖国建设奋斗

周娜介绍自己:

我的爱好是唱歌和拉小提琴

我想以后当艺术家

为很多人带来欢乐

孩子早早学会了成人的伪装。

但别低估他们。

他们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周娜在台上演讲《最感动的事》,张伟在台下戳穿。

周娜:

冬天那么冷,工人脸红红的,眼睛被沙土迷住,但他们的脸上还挂着一丝微笑。

张伟:

哼,一听就是编的,冷成那样还微笑。

周娜:

我问叔叔,你干嘛在这大风天干活呢,叔叔说为人民服务呗。

张伟:

人家得挣钱。

孩子天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当13岁的钟美美凭借模仿老师走红网络。

他抓住了老师脾气暴躁及老油子的特点。

灵感明明源于真实。

被质疑后,只好捂住嘴。

《童年的消逝》中写:

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儿童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劣等面目,这是令人痛心和尴尬的,而且尤其可悲。

在一篇小升初分享帖中。

儿子考完对妈妈说了句:

“心里空荡荡的好似被风撕开了一点。”

空心

从何时起?

或许就在那个瞬间,教育被限定到特定行为。

就像妈妈按灭电视机:“别看了,一点教育意义没有。”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父母辛勤工作,倾倒积蓄,供上大学。

读完大学什么样,超出了父母的掌控。

一个悲壮的连锁诞生了。

父辈付出越多,后辈越觉沉重。

越沉重越发现回报无门。

“知识改变命运”变得可疑。

数据是焦灼的。

教育正在发炎。

常年在二本院校执教的黄灯说:

“(教育)它拼命地鼓吹一种假装的东西,但是它就不教小孩观察身边的东西。”

她用了很重的词:

“这很要命。”

2021年-2022年,全国高考人数每年超千万。

流向二本以及专科院校的学生超7成。

越学越卷,越卷越学。

号角吹响,不学不行。

纪录片《高考》

后来呢?

总有一位学生的自白刺痛黄灯:

“该分的水都分完了,'源头活水’们老师们一直很放心,到时我们这群'工业废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访谈:《十三邀》

黄灯感知到,进入大学的学生已被掏空。

“就想一个空心人来到了你的身边,带着塑料的气味和电子产品的气味。”

而在另一边,面对精英教育钱理群忧思: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教育不再提供理想与信仰。

纪录片《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

考公。

一眼望的到头的生活是奢侈的,是要争得头破血流的。

历史的惯性如此有力。

以至于不敢发出疑问:从来如此,便对吗?

这太天真了,不是吗。

所有的答案都已经准备好。

“别哭,爸妈出去工作,为了挣钱给你买玩具。”

“别哭,现在多吃点苦,以后才能成为人上人。”

......

被舍弃的宠物,被强塞的成绩。

被胁迫的成长,被扭曲的懂事。

我们睁眼仔细看到两个词:

一生。

代代。

“狗十三”,也是一句粗口,一声怒骂,一次宣泄:

狗B。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产9.6,播到一半被砍,太可惜
豆瓣9.4的国产动画神作,只播一半就被「禁」了!
央视这部神作,当年仅播了一半就被和谐了
央视也曾有被禁的动画神作!
2012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口语交际)
最新小明系列幽默笑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