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会拍女人的男人,非他莫属

喜欢上一个人需要多久?

一秒?一天?一年?……

于我而言,一眼万年的喜欢过于梦幻;

日久生情的喜欢又过于久远;

而几部电影的时间,刚刚好。

这不,小探我一个不小心,就掉进了一个导演的温柔乡。

正所谓“一入饭圈深似海,从此矜持是路人”。

此刻的我,只想疯狂和你们安利我的宝藏男孩!

当然了,这一切还要先从今天的电影说起——

《痛苦与荣耀》

Dolor y gloria

2019.3.22

相信常年混迹电影圈的人,对这部电影并不会陌生。

毕竟,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它可是人气异常火爆的种子选手。

不过说实话,第一遍看它的时候,小探并没有看懂。

甚至,还觉得有一丝乏味。

这令我很是好奇。

这样一部看似平淡无奇的电影,到底凭什么会受到媒体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它的魅力究竟何在?

带着这些疑惑,我第一个选择对它的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下手。

而要了解一个导演,自然要从他的作品开始。

就这样,一部、两部、三部……

起初的时候,说实话,我依旧有些看不下去。

但到后来,却只觉得意犹未尽,看不过瘾。

不得不说,阿莫多瓦真的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导演。

因为,这老头儿实在是太太太太太会讲故事了!

过往代表作,分别为: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不良教育、欲望法则

对她说、回归、吾栖之肤

他的电影,于观者而言,就像一杯美酒。

乍尝苦涩无味,品之才觉香甜。

你得耐着性子,一点一点去品味、去发觉,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魅力。

透过他的电影,我第一次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了解一个导演的故事。

而当对他以及他的电影了解得越多,这部《痛苦与荣耀》,也就越来越明了了。

到再次观看它时,初次的乏味已全然不见,剩下的只有震撼。

所以,想要看懂这部电影,你得先看懂他——佩德罗·阿莫多瓦。

1

关于佩德罗·阿莫多瓦

在众多著名导演中,阿莫多瓦真的太容易脱颖而出了。

为啥?

因为他的电影实在太有个性、太与众不同了!

于内于外,都充满了鲜明的独特性。

往浅了看,它尺度大胆奔放、构图色彩鲜明、情节错综夸张。

往深了扒,它又满是对宗教、传统、主流权威的讽刺,堪称“非”主流的典范。

而他这一风格的形成,可以说与他的成长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949年9月24日,佩德罗·阿莫多瓦出生于西班牙一个贫穷的小村庄卡尔泽达。

他的童年生活,可以说过得异常贫苦。

因为没钱,他只能通过加入唱诗班,进入教会学习。

但实际上,他在那里并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相反,那里还给他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

由于教会糟糕的教育制度,以及被神父性侵的经历,少年时的他便对宗教产生了怀疑,并丧失了信仰。

不得不承认,这也对后来他在电影中对宗教、主流权威的态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比如他那部带有自传色彩的电影《不良教育》,就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他的童年经历。

并在影片中通过对教会邪恶面的揭露,表达了极大的讽刺之情。

这样的童年经历,任谁都会在心里留下无法磨灭的创伤。

好在那时他的生命中,出现了能够拯救他的曙光——电影。

少年时的阿莫多瓦,就观看了大量电影,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在1967年,他只身一人来到了首都马德里,梦想成为一名电影导演。

但是由于经济窘迫,以及弗朗哥的独裁政权关闭了所有电影学校,他只能一边工作,一遍自学电影知识。

这中间,他曾在西班牙国家电话公司工作了整整12年。

在这12年间,他始终坚持白天上班,业余时间看书、写作、拍摄、为刊物供稿、参加业余剧团演出……

也正是这段时间的努力,为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期间的1975年,弗朗哥的独裁政权终于宣告土崩瓦解,一股追求自由民主的热潮席卷全国。

而这,也更加给了阿莫多瓦展示个人才能的空间。

就这样,他终于在1980年推出了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烈女传》。

首部电影,尚未成熟

紧接着,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

属于电影大师“阿莫多瓦”的时代随之到来。

可以看出,阿莫多瓦的成长经历并不怎么美好。

甚至,还有着一丝悲情色彩。

不幸的童年经历、坎坷的追梦经历,都让他的生活蒙上了一层灰色。

好在,他热爱的电影一直在给他的生活注入色彩。

但要说这些成长经历带给他的,也并不都是负面影响。

俗话说得好,那些打不倒你的困境,最终都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铠甲。

正是这段特殊的经历,才使其形成了以下这些专属于他自己的电影风格。

2

关于阿莫多瓦的电影风格

阿莫多瓦的电影,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充满了性、暴力、毒品等大尺度元素。

并且,色彩艳丽、情节夸张、戏剧化强。

这些,都是其电影吸人眼球的元素。

但这,却不只是其受人追捧的原因。

换句话说,光靠这些大尺元素,还不足以让阿莫多瓦成为电影界的传奇。

决定他传奇命运的,还是以下这些深层元素。

聚焦女性,擅于刻画女性

说一句“阿莫多瓦是最会拍女人的男人”,一点不为过。

因为他的电影,始终都在关注着女性。

也正因如此,他还被誉为“女性情怀的电影大师”。

在他的电影中,女性的命运总是坎坷的。

她们常处于社会的边缘,在现实的痛苦中挣扎地活着。

但同时,她们又是顽强的。

即便生活带给她们的是满身的伤痕,但她们还是愿意给予生活热情。

她们乐观、她们向上、她们在这冰冷的世界互相取暖。

用善良和爱,去化解生活中的一切不幸。

这其中,让小探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部将阿莫多瓦推向国际舞台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当独身又经历丧子之痛的女主曼努埃拉,踏上去往马德里列车的那一刻,我本以为这将会是一场母亲的复仇之行。

毕竟,那里不仅有曾抛弃她们母子的丈夫,还有间接害死她儿子的演员。

但事实证明,是我狭隘了。

因为,她此行的目的不仅与复仇无关,还间接带动了一场边缘女性的集体救赎。

看着一群本无关联的人,最后抱在一起取暖,互相鼓励前行,真的很难不为所动。

也许,这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报生活以歌”吧……

而能通过女性视角,传递出这般能量的导演,更是令人心生敬意。

色彩鲜明,独树一帜

在阿莫多瓦的电影中,鲜艳缤纷的色彩搭配,可以说随处可见。

这也成了他电影的标志、风格的象征。

乍一看,这些色彩或许显得过于艳丽、夸张。

但其实,阿莫多瓦在色彩上的使用,是很有考究的。

随便一个构图上的搭配,都能看到他精心雕模的痕迹,毫不逊色于任何艺术大师。



而且,他不仅让色彩成了其电影的特征,他还赋予了这些色彩生命。

在他的电影中,不同的色彩往往象征着不同的意义。

就拿其中出镜率最高的红色来说。

它不仅代表着生命的动力、情欲的表达,更是对于女性的一种象征。

在带动观众情绪的同时,还可以推动故事发展。

不仅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还间接表达了阿莫多瓦对电影、对世界的一种态度。

巧妙又独特。

理解、包容的平权态度

除了对女性的关注,阿莫多瓦的电影中还经常聚焦一些社会边缘人物,以及中下层人民。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出镜率同样很高的“变性人”。

在他的很多电影中,都可以看到她们的身影。

变性人,这个即便放在当今社会,也会被罩上有色眼镜的存在,本可以成为阿莫多瓦电影中一个吸睛的噱头。

但是,显然他没有这个用意。

对待这类边缘存在,他始终采取的都是一种理解、宽容的平视态度。

他从没有刻意去刻画她们的不同,而只是用普通的视角去展现她们平常的生活。

以最真实的手法,描绘她们平常又不平凡的一生。

不仅表达了自己平等、中立的立场,更是对传统、主流权威的又一次反击。

过去与现在交错、电影与戏剧交融

除了上面这些特点,阿莫多瓦还很擅长时空交换、多线叙述。

他总是能够巧妙地将现实与回忆穿插,再配以戏中戏的手法,将故事讲得很有悬念、很有意思。

让小探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部经典的惊悚爱情片《不良教育》。

回忆与现实互相穿插,本就将故事分成了两条故事线。

而片中两个男主、牧师各自不同的回忆,以及“戏中戏”的加入,更是将电影切割成一个个碎片。

不看到最后,你永远无法知道这故事到底讲了啥。

但到了最后一刻,这些看似碎片化的片段,却又巧妙地连结到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让人恍然大悟的同时,又细思极恐。

而这,也正是阿莫多瓦电影的魅力所在。

出其不意,又彷佛意料之中。

让人回味无穷。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阿莫多瓦多多少少也有了些了解。

此时再来看这部《痛苦与荣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3

关于《痛苦与荣耀》

用网友的一句话评价这部电影,那就是:

这是最不阿莫多瓦的电影。

因为,它与其以往的风格,太不一样了。

它不仅褪去了大尺、猎奇等吸睛的调性,就连在色彩上也低调了许多。

虽然还是以艳丽的色彩搭配为主,但却少了以往的夸张,取而代之的是朴实无华的唯美。

对于这一改变,大部分人都颇为赞叹,但还是有少许人表示质疑。

不过,这对阿莫多瓦来说,都无所谓了吧。

毕竟,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他的电影从来都是为了取悦自己,而非迎合他人。

如果说从前的经历,成就了他及时行乐、狂野不羁的性格;

那经过岁月的洗礼,沉淀出来的则是他骨子里透漏出来的温暖、柔软。

这部《痛苦与荣耀》,与其说是他送给粉丝的作品,

不如说这是他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一份与过去和解的礼物。

为啥这么说?

其实从电影的海报中,就能看出些许猫腻。

海报的前面是片中的主角萨尔瓦多,但其背后的影子却是导演阿莫多瓦。

其中的用意显而易见。

显然,这又是一部导演的半自传作品。

形式上,它依旧采用过去与现实交叉,再配以“戏中戏”的手段,讲述了一个看似碎片化的故事。

但其实,它又没有讲述一个特定的故事。

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这是一个睿智的老者,向你娓娓道来他痛苦又荣耀的一生。

话题私密又珍贵,真实又真诚。

里面既有如今身体的病痛、工作的瓶颈;

又有童年温馨的回忆、懵懂的性启蒙;

以及与朋友的和解、对母亲的愧疚……

每一段情感,都感人肺腑。

彷佛导演亲自带你,重走了一遍他的人生。

不过其中令小探最为触动的,还是他年轻时那段未果的爱情。

如果你看过阿莫多瓦的《欲望法则》《不良教育》,就会发现这三部电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并且,它们都夹带着导演的私心。

不止主角均为男性,而且都同样身为导演。

所以,这部《痛苦与荣耀》,也被称为是阿莫多瓦“欲望三部曲”的系列终章。

如果将这三部电影连起来看,你不仅会看到一个导演在电影事业上的成长。

还会看到一个人对待爱情,从奋不顾身到有所隐忍,最后到克制的蜕变。

对于这其中有几分讲得是阿莫多瓦自己的故事,他曾在采访中回答:

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数字,这部电影有20%是我真实的内心写照,剩下80%是虚构。

但是,电影里发生的这些事情,我也都有可能会遇上。

这暧昧的回答,让我们也无从知晓答案。

不过即便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猜在阿莫多瓦的生命里,也一定有一段藏在心底的未了情。

毕竟,他的这三部曲中,都曾有一段刻骨铭心、却未果的爱情。

这样一看,无论是片中的主角,还是现实中的阿莫多瓦,都不禁让人有些心疼。

不过好在的是,在悲伤的同时,阿莫多瓦也总是愿意为自己和观众留有一丝希望。

最后他与爱情和解,并满怀热情重归工作的模样,不禁让人感慨:

得是内心多么温暖的一个人,才会释然地与所有不幸和解,又重新拥抱生活啊!

我想,在阿莫多瓦的内心深处,也一定还有什么没有讲的故事。

这个故事作为最珍贵的礼物,只送给自己。

它不可丢,也不示人。

而我希望,它一定是美好的。

(痛苦与荣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影 | 《痛苦与荣耀》:把乱伦、卖淫、性暴力全拍遍了的导演,如今拍起了自己
谁最懂阿莫多瓦?
住进彩色导演的家
奥斯卡点评之《痛苦与荣耀》:离经叛道的阿莫多瓦拍了一部伤感的自传电影
最会拍「欲望」的他,这回不用偷偷安利了
电影中的场景配置领略阿莫多瓦的光和色彩。 – 《佩德罗·阿莫多瓦》影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