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六年,它终于火了。
它被称作是抗美援朝题材中最为权威的纪录片。
史料珍贵,角度新颖,内容翔实,叙述生动。
豆瓣9.3的逆天高分,足以证明它的可贵。
今年,恰逢志愿军入朝作战七十周年。
若想了解这场伟大战争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相信我,它是你最好的选择——
《伟大的抗美援朝》
2014 央视
这部片的片名,就先给抗美援朝下了定义——
伟大。
可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对这场伟大的战争,了解的实在太少。
这部由央视《档案》节目出品的五集纪录片,正是解读这段历史的不二之选。
它分为《抉择》、《较量》、《英雄》、《后盾》、《和平》五大篇章,面面俱到,娓娓道来……
节目开头
>>>参战始末
故事开始于1950年的10月1日。
天安门前欢声笑语,鞭炮齐鸣,共同庆贺新中国诞生一周年的重要日子。
可是,据毛主席的卫士长回忆,当天晚上,主席辗转难眠。
建国初期的毛泽东
为什么?
这一切,还要从同年6月25日说起。
那天,朝鲜战争爆发。
相关历史影像资料
这本是与我国无关的他国事务,但事情并不简单。
6月27日,美国公然派兵入侵朝鲜。
与此同时,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试图干扰我国解放台湾。
两件事,同一天,这绝不仅仅是个巧合。
入侵台湾海峡的第七舰队
毛主席敏锐的察觉到,朝鲜只是跳板。
美帝国主义真正的目标,是中国。
之后事态的发展,也正应了毛主席的预判。
美国空军飞过鸭绿江,时不时轰炸我国边境以示挑衅。
美军统帅 麦克阿瑟
迫切希望干预台湾问题
然而,我方却沉默了。
自鸦片战争起,一百年来,我国历史跌宕起伏,尝尽了屈辱。
战事不断,熬过了清廷,熬过了日寇,熬过了国民党反动派。
好不容易有了个新中国,却迎来了又一个劲敌。
刚刚打完二战的美军
被称为不可战胜的王牌之师
原本,党和人民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是“关起门来搞建设”。
可若是与美国开战,就意味着生产建设还得一拖再拖。
更何况,美军战备优良,后勤充足。
而反观当时的我国,建国尚不满一年,百废待兴。
无论国力军力,都无法与拥有原子弹的美国相抗衡。
抗美援朝时期的美军
10月1号,是个关键的日子。
美军一路摧枯拉朽,并在当天向朝鲜政府发出了最后的投降通牒。
为此,毛主席与中央政治局委员进行了探讨。
可大家的建议,大多是“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出兵”。
可毛主席却力排众议,打了个生动的比方。
美帝国主义,誓要把“三把尖刀”对准我国——
从朝鲜一刀,插在我们的头上;
从台湾一刀,插在我们的腰上;
从越南一刀,插在我们的脚上。
万一天下有变,他们就会连捅三刀,那时就被动了。
如果美帝得逞,三把刀悬在头上,我们又何谈踏踏实实搞建设呢?
这一仗,不打,是退缩;打了,便立国。
最终,中央高层一致通过决议,抗美援朝正式拉开帷幕。
著名油画《决策出兵》
10月25日,中国军队浩浩汤汤,强势入朝。
原本,这支铁血之师的名号是“支援军”。
毛主席听罢,犹豫半晌,便提起笔来,大刀阔斧改了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此诞生。
毛泽东亲自批示
>>>战局风云
美方听闻中方参战时,极为不屑。
美军统帅麦克阿瑟还对媒体放出话来:
“两个月内,我一定能带着士兵们凯旋归国!”
然而,他们错了。
大到宏观战略,小到短兵相接,抗美援朝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不朽神话。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先说宏观——将帅。
那位麦克阿瑟不屑了解的我军统帅,是彭德怀。
就凭毛主席亲题的“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他的成就便无需赘言。
此番再度挂帅,彭德怀见招拆招,制定了一系列御敌手段。
朝鲜战场上的彭德怀
有两大经典战术,不得不提。
一个是“月夜攻势”。
艳阳之下,志愿军的行踪通常暴露无遗。
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极其被动。
于是他们选择在白天蛰伏,夜间奇袭。
该战术让志愿军取得了龙源里阻击战的大胜利,极大震慑了敌军。
另一个,是“地下长城”。
在朝鲜,志愿军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战”转型成了“坑道战”。
异曲,但同工。
夏秋防御战中,敌军平均六七十发炮弹,才能让我军伤亡一人,极大降低了损失。
若隐若现的志愿军身影,还曾让敌军大为不解:
“难道,中国人还会土遁不成?”
据战后统计,志愿军修出的坑道有7789条,全场198.7公里,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
再谈谈微观——士兵。
除了上述迂回战术,硬碰硬的兵戎相见,也在所难免。
我军曾与敌军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会战。
而啃下这一块块硬骨头,靠的是志愿军惊人的意志力。
就好比,那块象征着将士们不朽英魂的“上甘岭”。
在这里,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
他们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据战后记载,在上甘岭随便抓一把土,里面都能数出32枚弹片。
在当时,这个弹丸之地,已经被鲜血浸透了。
可就在这里,一件件战争英雄的佳话,也随之盛传。
黄继光——为了为部队打开道路,不惜飞身堵枪眼;
孙占元——在双腿炸断的情况下,拉响身上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黄继光飞身堵枪眼
而经典的“众将士分食一个苹果”的场面,也被同名电影《上甘岭》演绎了出来。
当敌军因久攻不下,恼羞成怒,下令切断志愿军后勤补给线时。
正是这份惊人的意志力,支撑着将士们继续战斗。
这份令敌人胆寒的顽强精神,也出现长津湖战场。
受寒流影响,这里的气温一度跌至零下40摄氏度。
当时,我军由于行军匆忙,并未赶制充足的棉衣棉服。
就连装备齐整的美军,每天都能冻伤数百人。
唯有单衣单裤遮体的我军,自是无需赘言。
有次,一支志愿军部队,路过长津湖的战略要冲水门桥。
他们发现不远处,有120名志愿军官兵,保持着伏击姿势,一动不动。
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已经全部冻死。
而临死前,他们依旧保持着战斗姿势,无一人心生畏惧。
君不见,可怜无定河边骨,尤是春闺梦里人。
我们中国人,不喜欢打仗,但我们也不畏惧打仗。
当敌人在家门口舞枪弄棒时,中国军民,又岂有坐视不管的道理?
这些铮铮铁骨,恰恰是用自己的生命,印证了国歌中的名句: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保家卫国,英勇无畏
>>>战后硕果
1953年七月,《朝鲜停战协定》签署,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对内对外,这场胜利都硕果累累。
对外,中国在国际社会抬起了头。
停战后不久,日内瓦会议召开。
周恩来在会上发言
尽管在大会开始前,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下了死命令,严禁西方国家阵营与中国使团交往过密。
可因为抗美援朝的胜利,许多曾经抱有偏见的西方国家,也不禁对我们刮目相看。
会上,中国与英法两大国的关系大大改善,这不得不归功于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与周恩来成了朋友
六十年代,美国再度介入了越南战局。
为了试探我国的态度,他们又用空军对我国边境进行骚扰。
最终,我国亮明态度:
如果美军胆敢跨过北纬17度线,中国再组一次志愿军,也未尝不可。
因为此话,美国政界吵作一团。
总统约翰逊一度怒斥主战派说:
“麦克阿瑟当年也以为中国不会!结果呢?”
最终,美军到头也没敢越过北纬17度线一步。
时任美国总统的林登·约翰逊
饱经沧桑的中国,终于得以安安稳稳搞建设。
这场仗,无愧“立国”之名。
对内,抗美援朝也大大加强了民族凝聚力。
除志愿军将士在异国战场抛头颅洒热血外,国内民众也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国内此起彼伏的“抗美援朝”示威大游行
战争初期,志愿军的温饱问题是重中之重。
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苦不堪言。
由此,我国民间发起了“全民织棉衣,全民做炒面”的热潮。
就这样,炒面这一简单便携的军备食品,成为了志愿军打胜仗的一大功臣。
炒面简介
而当又一个冬天来临,敌我双方会面谈判时,美军代表瞠目结舌道:
“没想到,在我们这般狂轰滥炸下,你们还能比我们更早穿上棉衣!”
面对着武器装备远胜于我们的美军,我国民间自发进行了军备捐款的热潮。
当时,一架苏联米格战斗机的价格为新币15万元。
苏式米格战斗机
这对于月薪只有50元的剧社老板常香玉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可是,她却组织了178场义演,只为完成捐机的心愿。
晚年的常香玉
与她当年捐助的飞机
而在当时,像常香玉这样慷慨解囊的人,何止千千万万?
他们捐款时,还大多不留名姓,只是写上一句“捐献飞机大炮,打倒美国强盗”罢了。
这些无名的英雄,历经七十年岁月,也依旧足以让我们热泪盈眶。
而当我们了解抗美援朝的这些佳话后,也不难发现:
“抗美援朝”这四个字,已经超越了战争本身,成为了一种精神。
将士们在前线尽心尽力,老百姓在后方各司其职。
抗美援朝的胜利,属于当时的四亿中国人;
抗美援朝的精神,也足以鼓舞万代中国人。
如今,又处于另一个敏感的时代。
而现在我们能做的,正是让抗美援朝的精神,再获新生。
生活中,我们抱有极大的爱国热忱;
工作中,各司其职,为祖国的发展尽出自己的力量。
不畏艰难、同仇敌忾、再创辉煌。
如今的中国,历经悠悠变迁,自是昔非今比;
如今的我们,更要踩在时代的肩膀上,成为国之栋梁。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