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题: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文/自在岩《西游记那些事》

  去过北京旅游的人大多都知道,大明王朝有十三位皇帝的陵寝在北京昌平,目前为明十三陵景区。明十三陵巍峨壮观,供后人瞻仰凭吊,只不过很少有人还能分得清这十三位帝王到底是谁,曾作出了哪些丰功伟绩。

  除了在北京的十三陵,以及南京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很多人不知道,大明王朝还有一个“皇帝”的陵寝叫显陵,地点却远在今天湖北省荆门市下属的钟祥市。在明代后期,钟祥这个地方可是和北京、南京两京平级的“直辖市”,北京叫顺天府,南京叫应天府,钟祥叫承天府。钟祥这个名字是由嘉靖皇帝朱厚熜亲自取的,这里是他的出生地,在他内心有着与众不同的分量。位于湖北钟祥的显陵浩大壮观,堪称明代规模最大的皇陵,目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显陵的主人名字叫明睿宗朱祐杬(音you yuan),他就是嘉靖皇帝的亲爸爸,生前是大明的一位藩王,在被封为明睿宗之前一直被称为兴献王。兴献王朱祐杬活着的时候没有当过一天皇帝,死后却被他儿子朱厚熜硬生生封为了皇帝。

  平心而论,兴献王朱祐杬也算是个品行端正又有文化的藩王。他一生酷爱读书,善长诗词歌赋,并且乐善好施,还是个医药学家,写过好几本医学专著,在民间和朝中的名声都不错。从某种意义上说,嘉靖皇帝朱厚熜实际是靠他的爸爸当上了皇帝!没有兴献王长年积德行善,在文官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内阁首辅杨廷和也不会那么坚定地选择他的儿子当皇帝。

  兴献王应该不会料到,自己死前谨守本分,死后却成为朝中政治斗争的焦点。为他争皇帝名号的斗争成为嘉靖初年乃至明朝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事件之一,影响了嘉靖朝几十年的政治走向,史称“大礼议”。《西游记》中赫赫有名的“大闹天宫”,说的就是这场名叫“大礼议”的政治斗争!

  《西游记》原著把大闹天宫的时间设定在“王莽篡汉”之时,这是作者把“大礼议事件”等同于汉代的王莽篡位。一个藩王要被封为皇帝,即使是名义上的,在正统儒家思想看来,也无异于谋逆篡位,对封建政权的稳固是有很大伤害的。因为你可以这么做,日后其他藩王也可以这么做,政权动荡将会成为常态,国家将战乱不断,于国于民都是不利的。但嘉靖皇帝朱厚熜管不了那么多,他不但自己做皇帝,还要让他死去的亲爹做皇帝!我们都知道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孙悟空的政治宣言,也正是历史上嘉靖皇帝朱厚熜为自己死去的父亲兴献王追求皇帝封号的真实写照。

  备注:这四位皇帝的关系有必要搞清楚,他们都是和《西游记》有关的重要人物

  1521年的交锋最后在妥协中算是过去了,朱厚熜认明孝宗朱祐樘为皇考这件事情早已昭告天下,似乎已经板上钉钉,但中外臣民显然低估了小皇帝的决心。对孝顺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来说,亲生父亲的尊号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而就因为这件事情,他和他的恩人,一手扶持他登上皇位的内阁首辅杨廷和之间,产生了无法解开的心结。

  朱厚熜和杨廷和之间的蜜月期不长,双方仅仅维持了不到三年的脆弱平衡。三年来虽然龃龉不断,但还算是有风无浪,君臣之间也就这么过来了。然而表面的平静掩盖不了背地里的风暴,留都南京方面更是暗流涌动,杨廷和时刻感到阵阵寒意。张璁被杨廷和安排到南京工作后,周围开始聚集了一帮支持他的“议礼派”。他们摸透了小皇帝的心意,私下不断串联,对杨廷和为首的护法派极其不满。明朝实行双首都制,北京有一套中央政府的班子,留都南京也有一套中央政府的班子,只不过南京的班子相对空闲一点,正是因为太空闲,给了南京的官员足够的时间来讨论意识形态问题。

  时间一晃到了嘉靖三年,也就是公元1524年初,双方矛盾在日积月累中不断膨胀,最后需要一个总爆发。《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的历史原型,嘉靖初年最著名的政治事件“大礼议”,在这一年的农历新年过完后正式登场了。

  这次首先跳出来的人却不是张璁,而是一个叫桂萼的江西人。桂萼当时的官职是南京刑部福建司主事,这个江西老表实在等不下去了,也不能怪他,岁月不饶人,再不拼一把或许就没机会了,平淡的南京留都生活让他感到厌倦,生活需要一点激情。

  刚过完年,桂萼就递上了一道奏疏,直截了当要求嘉靖皇帝把已经死去五年的兴献王改称“兴献皇帝”,改叫明孝宗朱祐樘为“皇伯考”。桂萼老兄这么做简直是豁出去了:三年前皇帝已经昭告天下确认“孝宗为皇考”,桂萼的这一奏疏是严重挑衅,好比对当时的大明朝政坛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三年前,张璁上奏疏要求为兴献王定尊号,虽说也是在拍小皇帝马屁,但总的来说还是基于摆事实讲道理,靠文章写的好,以理服人;而桂萼老兄可以说是赤膊上阵,他的要求简单而粗暴,在谨守传统儒家教条的护法派官员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

  然而年轻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极为兴奋,他直接把桂萼的奏疏交给大臣们审议,要求每个人都拿出意见。大臣们一看这还得了,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群情激愤”,他们异口同声大骂桂萼是奸贼小人!

  内阁首辅杨廷和毕竟年事已高,经过和朱厚熜三年共事,对朱厚熜的个性有了相当的了解,早就打算功成身退。他再三请求退休回成都老家养老,朱厚熜顺水推舟予以批准。当年二月,一手把嘉靖皇帝扶上皇位的四朝元老杨廷和正式退休,离开了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回到老家四川成都。他的离去让护法派失去了领袖和支柱。但杨廷和万万没想到,他一走落个清闲,他引以为傲的儿子杨慎却卷进了政治风暴的中心,成为护法派的核心人物。半年后,当杨廷和从成都写信给儿子,劝他远离是非,要谨言慎行做个闲官时,杨慎已经在被押往云南充军的路上。

  虽然杨廷和离开了政治风暴的中心,但朱厚熜还是觉得护法派在朝中拥有极大的势力,自己依然无法说服京城的官员们。他急切希望在南京的张璁和桂萼两人赶快到北京来帮助自己,于是下了道圣旨急召张璁、桂萼进京,想让他们二人做急先锋打击政治对手。为了让亲生父亲能“登上皇位”,嘉靖皇帝朱厚熜简直操碎了心!

  这两个进京的议礼派急先锋张璁和桂萼就是《西游记》中给孙悟空献赭黄袍的两个“独角鬼王”。原著中的这两个“独角鬼王”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他们是孙悟空手下的两个“前部总督先锋”,齐天大圣的名号就是这两个“独角鬼王”帮忙取的。孙悟空是在这两个“独角鬼王”的撺掇下,制作了齐天大圣的旌旗,由美猴王改称齐天大圣。

  北京的大臣们极不情愿张璁和桂萼进京!在张璁和桂萼来京途中,考虑到政局稳定,嘉靖皇帝在一位高阶官员的建议下,一度改变了主意,下圣旨叫张璁和桂萼回南京去,不用来北京了。这时,张、桂二人已经走到了半路,到了凤阳府的泗州境内,到嘴边的肥肉怎肯轻易放弃,他俩把圣旨丢到一边,随即上奏疏指责京城的官员们蒙蔽皇上,主动要求到北京和群臣当面对质。嘉靖皇帝毕竟年轻,他是个多变的人,转念一想又改变了主意,依旧让张璁、桂萼火速来京。

  历史,就在这样你来我往的焦灼斗争中不断推进!张璁、桂萼二人来不来北京,决定了大明帝国政局的走向,也决定了很多人的个人命运,更决定了有没有我们这部长篇名著《西游记》!

  京城的护法派官员毫不掩饰对张璁和桂萼的厌恶,觉得这两个人是只知道拍小皇帝马屁的奸贼小人。他们私下策划给张璁和桂萼定罪,甚至集体扬言要打死两人。张、桂二人进京后得到线报,故意称病躲起来避风头。

  政治力量的天平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一些官员看到小皇帝态度坚定,转而赞成议礼的人开始多了起来。这时,议礼派最强悍的援手出现了,他的名字叫郭勋。武定侯郭勋率先公开支持嘉靖皇帝,他把张璁、桂萼两人安顿到自己府上藏起来,免得被朝臣们打死。郭勋在当时的地位可不一般,是帝国勋戚势力的代表人物。重要的是,他还掌控了京城中的主要军事力量,在嘉靖朝前期,郭勋一直是武将中的第一号人物。这个郭勋,就是《西游记》中我们所非常熟悉的大力牛魔王的原型,大力牛魔王是大闹天宫时孙悟空的重要支持力量。郭勋为首的一部分皇亲国戚的支持,让政治天平开始逆转。

  嘉靖皇帝朱厚熜决定给张璁和桂萼升官,让他们当翰林学士。在明代,当翰林学士可是登阁拜相的第一步。为避免大多数朝臣的反对,堵住他们的口,嘉靖皇帝一共提拔了八名翰林学士,而且把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放在第一位,张璁和桂萼混在这八人中间,企图蒙混过关。其实,如果不考虑政治因素,张璁和桂萼入翰林院也是不合适的。翰林学士一般情况下是科举考试中特别优秀的进士才有资格担任,而张璁和桂萼只是好不容易勉勉强强才考上的进士。

  杨慎当时担任翰林院修撰,因为才华人品过硬,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也是个孝子,政治理念上同他的父亲杨廷和一脉相承。杨慎可不吃嘉靖皇帝这一套,他联合三十六位翰林院同事联名上奏疏,称与张璁、桂萼两个小人同列感到羞耻,并集体辞职表达抗议,说皇帝你既然执意提拔张璁、桂萼,听不进我们的话,那就请你把我们都罢官回家吧。以下是杨慎等三十六位翰林院同事向嘉靖皇帝提交的辞职信:

  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辞职信中所说的程颐和朱熹是正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而冷褒和段犹,是汉代两个知名的小人。三十六位翰林用这样一封封辞职信旗帜鲜明地和桂萼等人划清了界限,对“萼辈”表现出相当的轻蔑。年轻的朱厚熜看后恼羞成怒,他不但不允许辞职,还停发杨慎两个月工资以示警告!杨慎为首公然与小皇帝作对的三十六位翰林,就是大闹天宫时奋勇挡住齐天大圣孙悟空去路的三十六员雷将。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民间叫七月半,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佛教中把这一天叫做“盂兰盆节”,《西游记》原著中如来佛祖的“取经大计”就是在盂兰盆会上定下的。嘉靖三年也就是公元1524年的中元节,注定是个不平静的日子,《西游记》的起因和这一天有关。

  这一天早朝,嘉靖皇帝下旨决定在第二天举行自己亲生父母的册封仪式。消息一出,举朝哗然。皇帝一意孤行,大臣们实在看不下去了,早朝结束后,吏部侍郎何孟春倡议百官集体向皇帝请愿。何孟春当时名义上是吏部的二把手,但吏部尚书因为反对大礼议早前已经被嘉靖皇帝革职罢免。

何孟春职务后面加上了括弧主持工作,他负责官员的升降和考核,具有较大的号召力,在何孟春的倡议下,翰林院的王元正跑到天安门金水桥上,拦住散朝的官员,王元正高喊“万世瞻仰,在此一举”,动员大家一起回去向嘉靖皇帝请愿。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也对大家高喊:“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于是总计有二百多名高级官员聚集到紫禁城左顺门前,集体跪地嚎啕大哭,他们要求嘉靖皇帝朱厚熜改变初衷,停止为他生父兴献王上皇帝尊号,史称“左顺门哭谏”。

  向皇帝进谏有好多种,温和一点的是言谏和疏谏,极端一点的有兵谏和尸谏,哭谏算是折中的进谏。聚集在左顺门哭谏的这二百多名官员,清一色都是进士出身,里面有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和侍郎、监察院御史、大理寺正少卿、六部郎中和给事中等等。他们是朝廷培养多年的高级干部,是明帝国中央政府的中坚力量,内阁大学士更是堪称中央班子成员。

  嘉靖皇帝听到呼天喊地的哭声,先是有点震惊:大热天的,这是要干什么!他命太监劝大家回去,没想到根本劝不动。嘉靖皇帝于是叫太监把所有跪地参与人的姓名都记下来,准备秋后算账。太监来到左顺门前点名,让参与跪地哭谏的人自己签名确认,没想到最终核定人数,比实际参与的人数增加了几十人,很多没来的人名字居然也赫然在上。当时还没发明电话和微信,如果有,这些官员肯定会给他们没来的同僚去电话或者微信:“兄弟,你的大名我已经帮你签上了,这样青史留名的好事怎么能让你落下呢!”对方肯定会说:“有劳你了兄弟,实在是万分感谢。”这些封建士大夫们打心里认为,他们做的是维护道统的正义之事。

  当嘉靖皇帝听说登记的名字比实际跪地哭谏的人多出了几十个,他已经出离愤怒了!他恶狠狠地问站在一旁的张璁和桂萼,你们说怎么办?张、桂二人回答:“锦衣卫数力士足以”。年轻的嘉靖皇帝于是出动早已准备好的心腹锦衣卫,开始到左顺门清场。

  正所谓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锦衣卫士兵气势汹汹,先抓了几个为首的,人群开始骚动。这时王元正、杨慎两人从人群里冲了出来,一人一边拍着左顺门的朱漆大门嚎啕大哭。史书记载两人“撼门大哭”。

  这位在大礼议事件过程中表现抢眼的翰林院年轻干部王元正,就是大闹天宫中挡住齐天大圣的王灵官。在原著中,孙悟空打到凌霄宝殿时,玉皇大帝并没有躲到桌子底下(这是86版电视剧《西游记》的艺术杜撰),而是孙悟空被挡在了凌霄宝殿外。真正出手挡住孙悟空去路的是“王灵官”和“三十六员雷将”。书中对双方的打斗有大段的描述,王灵官就是王元正,而三十六员雷将就是杨慎为首的三十六位翰林。

  场面混乱一度失控,嘉靖皇帝断然下令:参与哭谏的二百多人当中,五品以上待罪,五品以下全部下狱。锦衣卫开始抓人,左顺门前不一会就收拾得干干净净,夕阳按时落山!

  第二天,朱厚熜亲爹亲娘的册封仪式照常进行。经过昨天这一闹,眼看一百多名同僚同时下狱,其他大臣们都学乖了。上疏赞成“兴献王为皇考”的大臣达到了七十多人,就像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后,“七十二洞妖王”都出来支持他。

  第三天,因左顺门哭谏而下狱的一百多名官员被施以残酷的廷杖。所谓廷杖就是用大棍子当众打屁股,这是明朝皇帝对大臣近乎羞辱式的惩罚。因为下手太重,毛玉等十七人被当场打死。又过了十天,为首鼓动的八个人又被拉出来施以第二次廷杖,并被判决永远充军,其中就包括前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儿子杨慎。

  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嘉靖皇帝朱厚熜获得了全面的胜利。他是个有怨必报、有恩也必报的人,两个急先锋张璁和桂萼的仕途由此坐上了直升飞机。不久后,两人同拜内阁大学士,张璁成为内阁首辅,桂萼成为内阁次辅。

  而杨廷和的结局很是悲惨,他一手扶持朱厚熜登上皇位,对朱厚熜有莫大之恩,退休后却无法安享晚年。在桂萼的建议下,已退休在家的杨廷和被定为“蜀党”之首犯,剥夺了一切退休待遇,成为一介平民。嘉靖皇帝甚至认为杨廷和“法当戮市”,不杀他还是格外开恩。桂萼主导了针对护法派的政治清洗运动,杨廷和的大儿子杨慎被判永远充军,另一个儿子杨恒被下狱整死,有一义子不堪折磨自杀,女婿则被解除一切职务,与杨廷和政治立场一致的同僚均受到清算。退休后不到五年,一代名相杨廷和在四川成都老家怀着满腔悲愤与世长辞。

  有人会问,京城闹得这么厉害,王阳明在干嘛?此时的王阳明正在绍兴家中专注心学研究,广纳门徒!虽然全国各地的书信像纸片一样飞来,征求这位心学大师对大礼议事件的看法,但王阳明除了在给霍韬的回信中,透露出好像有那么一点点支持议礼派的说法外,其余一概缄口不言。他看惯了朝中政局的风风雨雨,对这些是是非非似乎不感兴趣。王阳明其实也很无奈,他的众多弟子也分成了两派,一派坚定支持护法派,而另一派以席书、方献夫、霍韬、黄绾、黄宗明、熊浃等人为代表,成为议礼派的中坚力量。议礼派的骨干分子中,除了打先锋的张璁和桂萼两人之外,其余几乎全是王阳明的人,以至于一般历史学家都认为王阳明是支持议礼派的,其实王阳明真心没有明确表态。

  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母应该是谁,就像孙悟空的父母是谁一样无法说清!对明朝历史上的这场争论,孰是孰非,后人莫衷一是,应该说双方都是在争取统治地位的合法性。护法派考虑的是国家长治久安,出于“公”;议礼派考虑的是皇帝个人感情,出于“私”!杨廷和、杨慎父子在大礼议之争中的立场,可以说是拳拳之忠心、铮铮之铁骨,他们不是要反对嘉靖皇帝,是唯恐陷嘉靖皇帝于不义。皇帝毕竟不是普通人,不能只想着一己之私亲,如果一个藩王能随便成为皇帝,即使是名义上的,对封建王朝的伤害也是巨大的。所以,此后到明朝灭亡的120年间(大礼议发生是甲申猴年,明朝灭亡也是甲申猴年,正好两个甲子),还陆续有人提出取消对兴献王的皇帝封号。大礼议事件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伤害是巨大的,明末清初很多人都把明朝灭亡的根源算到了嘉靖皇帝头上。

  回顾了这段历史,大闹天宫就是大礼议,《西游记》中很多疑惑就迎刃而解了。我们首先要纠正一点,在原著中,作者对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不是一种肯定的态度,而是一种否定态度,这和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正好相反!

  在古代中国人的概念中,猴子并不是特别好的动物。我们看到和猴子有关的成语,基本都是贬义词,什么尖嘴猴腮、猴头猴脑、沐猴衣冠。《西游记》的作者是大礼议斗争中的一位失败者,政治上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他对孙悟空的评价就是对年轻的嘉靖皇帝的评价。

在原著中,作者对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极尽贬损之能事。比如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变化时,孙悟空变成了一个花鸨,花鸨古人用来比喻淫贱之人;又比如孙悟空从太上老君八卦炉中逃出来,打到凌霄宝殿,原著说他“好似癫痫的白额虎,疯狂的独角龙”,基本上就是说他疯了;再比如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这是作者想出一口恶气,原著是这么讽刺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欺天罔上思高位,凌圣偷丹乱大伦,恶贯满盈今有报,不知何日得翻身”。

“欺天罔上”、“恶贯满盈”,没有比这更负面的文字了。所有这些文字描写都清楚地表明了一点:作者对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是不认同的,这是作者的一个基本态度,也是我们解读原著的一个基本认知。

  一些中国人走到哪里旅游,总有个坏习惯,就是喜欢乱涂乱画写上“某某人到此一游”,生怕别人不知道,有人把这个陋习归咎于《西游记》,以为是《西游记》在倡导这个陋习。孙悟空在如来佛祖手指上写“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几个大字,顺便撒一泡猴尿,这是在丑化小皇帝朱厚熜,作者本意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所以《西游记》作者是不赞成随地小便和随意乱涂乱画的。下次千万不要这么做了,也不要把这个责任追究到《西游记》头上。

  在封建社会讽刺最高皇权,一旦被发现,那是可以株连抄家的死罪,作者隐姓埋名还来不及,你还会再说《西游记》是吴承恩所作,并且堂而皇之实名实姓地写入了官方修订的《淮安府志》吗?我想,可能性还是有的,那就是淮安府当局那帮人不想活了;或者故意和吴承恩过不去,想置吴承恩于死地。如若不然,那么《淮安府志》中的有关记载不但不能作为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的证据,反而是排除吴承恩为《西游记》作者的重要证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们热爱的《西游记》,其实是本禁书
在明朝西游记为何是禁书? 原著有两条隐秘线索, 不懂历史就看不破
西游记:我们错怪了孙悟空很多年,其实真正大闹天宫的是王母娘娘
初中语文提高训练——每天更新
暑假语文基础知识024
孙悟空为何大闹天宫?原是影射轰动明朝一件公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