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怡红公子的青梅竹马,不应该是林红玉吗?为啥是林黛玉?

  题:怡红公子的青梅竹马,不应该是林红玉吗?为啥是林黛玉?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话说红玉心神恍惚,梦见廊下二爷贾芸要拉他,因此翻来复去,一夜无眠。至次日天明,这红玉也不梳洗,向镜中胡乱挽了一挽头发,便来打扫房屋。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刚写完林红玉梦遇廊下二爷贾芸,笔锋一转,却写宝二爷对林红玉念念不忘,同样是心下闷闷的,同样是早起来也不梳洗,同样是只坐着出神,正在那里“众里寻他千百度”!像极了情窦初开的少年!

  谁知宝玉昨儿见了红玉,也就留了心。一时下了窗子,隔着纱屉子,向外看的真切,只见好几个丫头在那里扫地,都擦胭抹粉,簪花插柳的,独不见昨儿那一个。宝玉便靸了鞋晃出了房门,只装着看花儿,这里瞧瞧,那里望望,一抬头,只见西南角上游廊底下栏杆上似有一个人倚在那里,却恨面前有一株海棠花遮着,看不真切。

  “隔花人远天涯近”,近在眼前却不得见,贾宝玉的苦闷,可想而知。即是坐在原地看不见,自然要有所变通。

  (宝玉)只得又转了一步,仔细一看,可不是昨儿那个丫头在那里出神。待要迎上去,又不好去的。正想着,忽见碧痕来催他洗脸,只得进去了。

  看官听说,木石前盟,二玉合传,男主人公贾宝玉所爱之人,分明是林黛玉,为啥作者却安排林红玉与他相遇?这一段宝二爷寻红玉的戏码,究竟有何深意?贾宝玉人称怡红公子,其所怡之红,可是林红玉?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年纪虽小,却有个干儿子贾芸,人称“廊下二爷”。很多专家表示,男女主角真正的身份地位,可能是贾芸和林红玉,而非万众瞩目的宝二爷和林姑娘。

  其实不然,而且正好相反,书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原本世人想象得要高得多,随便一个丫环拎出来,都是某些人眼中“千古一帝”的级别。

  就是养生堂抱养的秦氏和寄居贾府的妙玉,日常所用之物,一概指向皇家,以至于世人纷纷猜测,这两人身份,原是落魄的前朝公主。

  其实,秦氏为华夏族之寓,妙玉为少女玉,是小红(南明小朝廷)之意。而廊下二爷与小红这一对鸳鸯,同样也是南明小朝廷的隐喻。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是绛洞花王,隐射华夏族明朝传国玉玺;林黛玉是花神,隐射华夏族朱明帝王崇祯。

  当然,崇祯仅是林黛玉的分身之一,林黛玉是非常特殊的一个角色,她集合了崇祯、朱明帝王、作者、民间的华夏忠义之士等等许多意象而成。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看官听说,作者以大舜之正裔对应贾宝玉,以潇湘妃子对应林黛玉,颦儿作为怡红公子的对象,为啥不叫林红玉,反而却叫林黛玉呢?有人甚至会疑惑,黛不是黑色或者深青色吗?与朱明帝王身份完全不搭呀!作为为啥用黛字给女主角命名呢?

  答案显而易见,“黛”指画眉之墨,代表“女儿”,正合闺阁昭传本意。宝玉是石头,黛玉亦是石头,黛玉为画眉之墨,更是暗示读者,林黛玉便是作者,好似脂砚斋为朱明皇室之寓。

  俗话说:傻人有傻福。糊涂人不以糊涂人生而发愁!这个傻,绝对不是善良的那种傻,而是不明不聪,可以装聋作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换句话说,那些婚后生一堆孩子,每天嘻嘻哈哈,特别乐观的女人,多半是一辈子都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凡事不假思索,有口饭吃,就啥也不愁的类型。

  但凡女子所禀伶俐,耳聪目明,心思细腻,足以瞬间洞察秋毫,看穿一切,难免思虑过甚,纠结焦虑,多难寿夭!

  红楼一梦,秦氏如此,黛玉如此,晴雯如此,天赐禀赋,多半非福!一声叹息!眉尖若蹙,西子神态,原是病容与愁容,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样一个林黛玉,注定是吃不好也睡不好,寿命也长不了,满满的末世韵味。

  湘云微笑道:“我有择席的病,况且走了困,只好躺躺罢。你怎么也睡不着?”黛玉叹道:“我这睡不着也并非今日,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湘云道:“都是你病的原故,所以……”

  红楼一梦,林黛玉之病,是与生俱来的弱症,末世积贫积弱,大夏将倾,难以扶持,既然是养生堂抱养而来的身世,又是客居,威望有限,难以服众,更兼多疑少谋,身边无可用之人,纵然是秉性要强,多半也是瞎折腾。所以,终究是无力力挽狂澜。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至于书中痴迷的糊涂人,究竟是袭人一般的痴虫,还是枉送了性命的红尘之人呢?见仁见智了!无论是林黛玉还是林红玉,都早已经香消玉损,淹没在滚滚红尘中了。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宝玉为什么要摔玉?林妹妹到底有没有玉?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前身绛珠草是何种植物?
林黛玉的大名叫啥?竟暗示她是红楼梦真正的作者?
《红楼楼》阅读训练
《红楼梦》里的曲子《枉凝眉》写的到底是谁?
首发|迎新年贾府开夜宴,献才艺红楼聚佳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