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年人最稀缺的能力:独处

文/碧读·柳雪敏

著名台湾漫画家蔡志忠曾说:“与自己相处,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你的身心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

只可惜,很多人不习惯独自呆着,稍有闲暇,就呼朋引伴,扎堆狂欢,从而错失与自己相处的机会。 

其实,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视孤独为洪水猛兽,总想去对抗它。

独处也并不可怕,它恰是成年人最稀缺的能力。

01

孤独是常态,你不是例外

《百年孤独》中有一句话:“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成长、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到最后的最后,孤独都如影子一样,始终存在于生命一隅。”

对个体的人来说,孤独是与生俱来,贯穿一生的。

哪怕你身边有父母家人的陪伴,有亲朋好友的帮助,每天都其乐融融,但他们只是陪我们一程的人。人生的大部分时光,还是要一个人度过。

尤其现代人,一天里有无数个瞬间,都曾感觉到孤独。

知乎上有一个很火的帖子,“你在什么时候会觉得很孤独?”底下的回复,五花八门。

有人说“站在人潮拥挤的大街上,身边都是成双成对的人,而自己只能插兜装酷”,有人说“下班回到黑漆漆的屋子,迎接他的,只有猫咪”,有人说“想找人聊天,翻遍通讯录,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这样的孤独,无处不在。

有些来自不经意的比较,有些来自不被关注,有些来自无人陪伴,而更多的,来自无人理解。

周国平在他的一本书里写到:“孤独是人的宿命,也是一种生存的基本能力。”

谁能耐得住孤独,学会跟孤独中的自己相处,谁就能生活得更加顺心顺意。

很多人之所以总是不开心,是因为他们觉得人生不该是孤独的,即便偶尔遇上孤独,也要努力摆脱,让生活重回“热闹喜庆的常态”。

殊不知,热闹喜庆从来不是生活的常态,孤独才是。

看懂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十一种孤独》中那句话:“人生而孤独,我们哪里有能力去与它做抵抗,千方百计也不过是欲盖弥彰。”

既然孤独不可避免,谁都不能例外,那我们要做的,就不是想方设法去对抗它,而是要学会接受。

每当孤独来临时,想一想,很多人和你一样,你的孤独感和无力感就会减弱一些。

视孤独为朋友,与孤独和解,才能享受到孤独带给你的诸多好处。

02

高质量的独处,能拉开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很多人认为,独处无非就是一个人呆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实则不然。独处也是有质量的,这质量取决于你独处时都做了什么。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主题是“这是你想要的独处吗?”视频中,一位小伙子一下班,谢绝了同事朋友的邀约,回到自己乱得像猪窝一样的出租屋,往沙发上一趟,就开始打游戏,饿了吃泡面,吃完继续打。

这与其说是独处,不如说是一个人的沉沦。

独处如果只是放纵自己的欲望,那么这样的独处,毫无价值。

赫尔曼·黑塞说:“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走向自己。”

什么叫更好地走向自己呢?就是在独处中,充分认识自己,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老戏骨陈道明就颇爱独处,他不喜欢应酬,无心饭局。

一个人在家时,从不闲着,看书、画画、弹琴、练书法,时不时地钻研古籍,从方方面面提高自己。

这些内在积淀,让他整个人看起来儒雅大气,谈吐不俗,连杨澜采访他时,都忍不住赞叹:“你太像个哲人了,你有演员身上少有的文人气。”

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曾说:“陈道明的文学水平,可以胜任北大研究生导师。”

独处时做的这些事,让他在扮演各种角色时,都能驾轻就熟,被业界和广大网友称赞为“演什么,像什么”,“只要他出演,就是品质的保证”。

这就是高质量的独处。

低质量的独处,不过是换了个无人打扰的方式,自我放纵罢了。

而高质量的独处,是由内而外的修行,能为你的生活赋值加分。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和人的差距,是在下班之后的业余时间拉开的。

有些人下班后,三五成群地逛街泡吧打麻将,而有些人下班后,独自居家看书听课学习。

你是把时间留给热闹喧嚣,还是留给高质量的独处,三五天可能看不出区别,但三五个月,三五年后,差距就一目了然。

所以,独处的时光,是弯道超车的最好时光。

03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作家毕淑敏说:“人生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叠加起来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他自己选择出来的。”

有人选择扎堆,凑热闹,人云亦云,他们的人生就嘈杂空虚。

有人选择独处,读书学习,自我提升,他们的人生就简单充实。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孤独虽不是庸俗的反义词,两者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但大多数情况下,愿意享受孤独的人,更能做出大成就,而没入世俗的人,最终都泯然众人矣。

至今很多人仍然不喜欢独处,他们认为独处会带给人一种羞耻感,意味着你没朋友,人际关系不怎么样。

我有一个同学,特别热衷参加各种活动、饭局,有一次我问他,“有时间为什么不能在家多呆呆?”他说:“天天呆家里,跟孤家寡人似的,显得咱没朋友,出去吃吃喝喝,顿顿有人请,这是人脉广博的体现呀。”

独处,本无好坏之分,但在有些人眼里,这是无能的表现,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所以他们不允许自己独处,而选择了群处。

但群处真就如他们说的那么好吗?

《乌合之众》里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孤立的个体,具有控制自身反应行为的能力,而群体则不具备。当一个人融入群体中时,他便很容易失去自我。”

所以,选择独处,就是选择了理智冷静和独立思考,而选择融入群体,就意味着选择了迷茫空虚和懒惰盲从。

你的见识,决定你的选择,你的选择,影响你的人生。

要想让自己的人生与众不同,还是要多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光,而不是往万人攒动的市井街头去。

04

有一位诗人曾说:孤独是人与生俱来的胎记,不过长在了不同的地方。

这一生,你可能会因为很多人很多事,有过很多孤独的时刻,但不用慌,因为孤独不是刻意针对你,这是每个人都必将面临的课题。

每一次独处,都是在提醒你,让自己变优秀变强大的机会来了。

莫迟疑,莫错过。

当你真正学会跟自己相处时,就不需要再通过合群找安全感,刷存在感了。

你的人生,将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充实和自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文/温梨儿
人生孤独是常态,唯有对自己真诚
余生,学会与自己好好相处
成年人最顶级的生活方式:享受孤独
自我治愈:孤独才是人生的常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