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鸣远紫砂壶的辨别

  陈鸣远对紫砂的贡献:第 一、在茶壶形制设计上,力变明末筋纹器形,多以自然形体如壶,成为今日“花货类”的宗师,并使花货茶壶崛起成为紫砂茗壶的重要形制。第 二、陈鸣远不仅把自然形体作为茶壶的重要创作思路,还从日常生活着眼,创制出紫砂半桃,核桃,落发生,板栗,石榴等像生作品,栩栩如生,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这些创作,极大的丰富了紫砂陶除日用品外的纯艺术欣赏门类。第三、扩大了紫砂陶造型艺术的外延,把青铜器皿,文房雅玩也包括进来,诸如笔筒,瓶,洗,鼎,爵等,并使其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陈鸣远制壶,以技术精湛,雕镂兼长,富于创新而闻名,在紫砂壶发展史上,他是一位技术全面而成熟的大家。他至今仍留存于世的作品有束柴三友壶,梅干壶、南瓜壶、中六方壶、瓜棱壶、葵花八辨壶等,这些作品,不但富含新意,有独 创精神,而且技法精熟,奇妙绝伦,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陈鸣远出生于紫砂世家,和制壶名匠陈子畦有理不清的关系,因为《阳羡名陶录》引用康熙《宜兴县志》的话:“陈子畦仿徐最 佳,为时所珍,或云即鸣远父。”从而隐约知道陈鸣远可能是陈子畦之子。

  陈鸣远早期作品,继明代落款,铁刀刻楷书,如下“瑞兽香薰壶”、“仿古壶”和“岁寒三友图”。

  如果说时大彬对紫砂工艺的发展及紫砂壶的艺术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在时之后最重要的人物便是陈鸣远。陈鸣远是龚春、时大彬之后最有成就的紫砂大师。他上承明代精粹,下开清代格局,影响巨大。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徐喈凤修《宜兴邑志》时,便将尚在壮年的陈鸣远破例录入。称:"鸣远工制壶、杯、瓶、盒诸物,手法在徐士衡、沈士良间,而款识书法独雅健,有晋唐风格。"

  虽然相较于其他宜兴陶人,关于陈鸣远的文献记载相对较多,然而我们对于这位一代巨匠的了解仍然贫乏。自从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上海博物馆主办《紫泥清韵——陈鸣远陶艺研究》学术研讨会[7]以来,迄今近十余年间,有关陈鸣远的学术研究迟迟未有重要进展。直至2016年春天,北京举办了《鸣而远兮——陈鸣远陶艺研究》特展[8],展出一件由刘创新先生珍藏的“学诚斋款竹节笔筒”(图六),并于专刊中首度披露出清初塘栖诗人金张所著《介老编年诗钞》十三卷。经刘创新考证,学诚斋主人即康熙诗人金张,而收录金张康熙二十四年(1685)到三十五年(1696)诗作的《介老编年诗钞》,有二十几首诗文赫然记述了他与陈鸣远的深厚情谊。笔者有幸参与相关研究,从中解读了大量关於陈鸣远的生平与创作活动的讯息,对于这位名陶的创作风貌有了更清晰的轮廓。

  “陈鸣远手制茶具雅玩,余所见不下数十种,如梅根笔架之类,亦不免纤巧。”自明代万历以来,宜兴紫砂制壶技艺就渐趋于纤巧,而陈鸣远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壶艺风格——文人风格。由此,陈鸣远与一般工匠的区别尽显于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你成为一个紫砂专家---紫砂知识大全
紫砂壶的历史
时大彬丨一个来自明代的紫砂狂人
陈鸣远紫砂壶到底有没有价值
“沙里淘金”——收藏紫砂壶点滴
陈鸣远紫砂壶到底有多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