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俗语:一母能养七儿,七儿难养一母,有道理么,你身边是这样么?

文/寒秋

俗语:一母能养七儿,七儿难养一母,有道理么,你身边是这样么?

我国文化形式众多。俗语作为一种流传至今的文化形式,早已悄无声息的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里,虽然俗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严谨工整的结构,但它们所隐藏的生活哲理却值得我们学习。

短小的一两句话往往能够蕴含深刻的道理,今天小编带大家所讲的就是一句意义深刻的俗语。历代传统人们总是希望能够生个儿子,女孩因为长大要出嫁,人们认为女孩早晚是别人家的,而男孩可以陪在自己身边,将来老了以后能够照顾自己的人,所以在当时男孩比女孩要受重视的多。

但是因为时代的发展,很多人开始认为女儿要比儿子省心的多,而男孩也不是越多越好。这样的想法使人不禁想起以前农村里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语:“一母能养七儿,七儿难养一母”。这句话产生时间已不可查了,但到现在好像仍然有一定的道理。

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母亲能够辛辛苦苦的将自己七个儿子养活成人,但等到母亲老了,这七个儿子不见得能够赡养好她一个老人。之所以会这样,重要的原因就是母爱,这种无私的爱致使母亲哪怕自己吃不上饭也要养活自己心爱的孩子。

但孩子长大后,母亲丧失了自理的能力,在需要孩子养活时,多个孩子都希望公平赡养,但具体到需要他们的时候大多相互推诿,推来推去就导致了自己母亲无人过问。

其实,俗语中七个儿子的相互推脱,不愿意赡养的现象用现代科学的心理方法解释就是责任的分散效应。因为都是孩子,老人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定责任人。所以,大家总感觉自己如果多承担了就会不公平,都这么想大家就都不愿意承担责任了。

在农村,这句俗语的出现不是没有道理,在以前,因为生育并没有限制,所以一个家庭中一般都会有多个孩子。这么多的孩子如果父母真的老了失去劳动力瘫痪在床的话,按照常理,应该是几个孩子轮流照看,这要比只有一个孩子要轻松的多,身为儿女该有的孝心该尽的义务都必然要尽。但是实际情况几乎与之相反。大多多个孩子的父母反而没有只有一两个孩子的父母被关照的程度高。多个孩子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就是忙着挣钱,没有时间,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生存是最重要的,而生存下去就要干相应的活维持生计。但如果因此而不照顾自己的父母,这完全是在找借口,在农村,古代以农耕为主,自己的父母就在身边照顾自然简单,现在虽然男子大多出去打工,女人在家务农也可以照顾。

第二嫌麻烦,这应该是最真实的心态,照顾老人是需要很大耐心的一件事,想比孩子其实老人要更加小心的关照。因为老人不再是心思简单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相应的情绪,所以照顾好老人很困难。时间长了让人感到麻烦。

第三、“自己不照顾,反正又不是只有我一个孩子,别人还不照顾吗?”绝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他们想着反正母亲生了这么多人,不差我一个。

其实,这上面的三点都不应该是我们不照顾老人的理由,这些想法只是自我欺骗,归根结底,老人没有被赡养不过是自己心中不想照顾,没有别的。

农村的养老问题确实是一个很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还是在能够自己没有老去的时候多为以后考虑。在能奋斗的年纪里,为自己存点养老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有句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有道理吗?
俗语:“养儿别养三,养三没有家”,啥意思?有道理吗
为什么老祖宗说“一家不容三姓人”?指哪三姓?这句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说“娶媳妇先看娘,嫁夫先看爹”,其实很多人理解错了
农村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
【灵璧杂谈】灵璧农村老话说“儿子哭惊天动地,女儿哭真心实意,媳妇哭心疼东西”,有道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