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被癌症宣判,她用阅读延长三倍有意义的生命

小冒坚持原创的day320  生命只能活一次,要不虚此行,向死而生,向阳生长。

每当我回忆起,2018年1月12日,心仍然抑制不住的颤抖。

那天,我妈妈初步发现肿瘤,疑似恶性。

癌症,其实发生在亲人身上几次。

刚毕业一年决定留在家乡,因为姥爷,我在医院里跑腿了半年多。但毕竟那时候全家都把我当作孩子,有上一辈的家人撑着,我其实并没有感受到真正的压力。那时候家里连着三位老人全部有情况,所以就连没承担实际责任和压力的我,都很辛苦。

姥姥也得过一样的病,而且经历几次大手术后,一直特别坚强,心态特别好。家里人和自己有那么多意外和疾病,她都坚强地挺过去了。

我们一边想着也许不会是最坏的结果,一边怀抱渺茫的希望。但是,奇迹没有发生。前前后后手术加化疗到现在定期去复查,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虽然所有人都在说我们很坚强,夸我不容易,然而我很清楚,我自己从物质到精神到心态,方方面面做得都不好,尤其是在我看了这本书后——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一位母亲·一个儿子和书的世界

作者威尔·施瓦尔贝是世界知名出版公司Hyperion Books的总编辑,他在事业如日中天时得知母亲罹患癌症噩耗,只能靠痛苦的化疗过程勉强维持一段最后的短暂生命。

在这段家人相处的最后时光,家人们突发奇想创立了一个小型的家庭读书会,通过共读许多经典好书,分享各自的生命感悟,尤其是作者对母亲有了更深的理解,增添了加倍的美好回忆。

这本书就是威尔,选择将整个读书会中,母亲曾经的经历,家人共同的回忆,当下发生的自强不息的感人坚持,以及相互的理解和感触,事无巨细,付诸纸面,形成了一本感动鼓舞了很多人的属于威尔一家尤其是威尔母亲的书。

我是边哭边感动,一反自己阅读速度,花了很长读完全书。

每一章节就是一本书的名字,看着作者巧妙地将母子二人对每一本经典好书的精华部分,加入自己对回忆和当下的思考,真情实感,又充满生活的哲理,对人事物的满满共情力,和生命最原始最可贵的能量。

阅读过程中,我脑海也在浮现,我不想要回忆起的那段黯淡时光,不自觉用自己的经历,心态和做法去和作者一家终于勇敢反思出,自己到底是哪里没有做好,

(一)《相约萨马拉》


死亡就在眼前,为什么还要用宝贵的时间,去阅读书籍?

其实威尔完全受母亲影响。母亲早就习惯当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或者茫然无措的时候,从阅读中寻求镇定,安慰和力量。所以她希望这个好习惯,也能让自己的儿子经受住突然而来的打击和考验。

威尔和母亲曾经不约而同地聊起《相约萨马拉》中毛姆写的关于死神的故事:

一个巴格达商人的佣人在前往市场采购时,突然返回,受到了极大的惊吓。

他说,他碰到了死神化身的女人,做出来一个威胁的手势,预告他将命不久矣,所以他要借马,逃去萨马拉躲避死神。

商人将马借给佣人,佣人立即飞奔离去。

商人转而自己来到集市继续处理事情,也看见那个女人,于是问死神,今天早上你为何对我的佣人作出威胁的手势?

死神回答,那不是威胁,只是表达惊讶的手势:他本不该出现在巴格达,因为我本来今晚跟他在萨马拉有约。

这则关于死亡的宿命故事,其实就是在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每个人的生命最后都有死亡这条必经之路,而且是没有顺序,无法预测的。

即使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却甚少能够坦然面对已知的即将来临的死亡。

我在等待妈妈手术结束和切片化验结果的时候,默默在床上看了三本温情励志向的书。每看完一本,心情就越发沉重,时间越长意味着良性肿瘤的希望越小。

我努力强迫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安心投入书本的世界。漫长的9个小时里,书籍让我镇定下来,没有轻易崩溃。

所以,我特别能理解这个最后的读书会,对威尔一家的作用和意义。

尤其当看到书中威尔母亲说,罹患绝症后,她意识到,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太多想看却看不完的书,太多该做却无法做到的事,淹没在了本不值得的书籍和琐事中。

只有当妈妈病倒的时候,我才会开始后悔:有那么多事没有带她一起完成,长大的我本该成为她的精神支柱,帮助她寻找后半生的意义和价值。

(二)初恋

威尔母亲分享了自己特别喜欢的书《初恋》,进而联想起自己的少女时期读过美好的经典书籍,比如《飘》。母亲很自然地聊起自己的童年、学校和朋友,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之中,因为那一时期渡过的书,留下的生活印记让她因为倒带重放的往日时光格外幸福。

威尔也是头一次愿意去认真了解,母亲在成为他的父母之前独立的人生。不仅仅加深了对母亲的理解,威尔更发现自己其实远没有母亲的耐心,体贴,和充满共情同理心。

母亲善于倾听,从不会贬低别人,并且认真从他人角度思考并循循善诱。

而威尔则完全相反:非常不喜欢被打扰,但会打扰别人;经常会忽视其他人说的话,抢着说自己的事——

因为自我意识太强,觉得自己的故事更为有趣、更为精彩、更重要,常常忘记他人的故事也值得不断推敲品味,也能受益匪浅。

我是从妈妈倒下之后,才发现自己有多自私:工作不开心压力大,过劳导致体弱多病,还都不是我这个年龄该得的病。整个人都不太好,吃很多才能保证不掉秤。

回家沟通的精力和心情都没有。只能回家对着妈妈生气,抱怨。自己发泄完情绪,就翻篇了。可是我却忽视了,妈妈会一直担心,一直想要为我做些什么,这会成为她内心永远的疙瘩。

一直以来,妈妈都是倾听的人。

而我,根本不在意她的生活,她的过往,忽视了她在作为我妈妈之前,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绪会脆弱的普通人。每当她主动想跟我分享,我不自觉就会不耐烦。沟通和交流本该是双向的,我却一直是理所应当不断索取的那个。

所以,我真的很自责,觉得这场病跟我的负能量,有很大联系。

(三)每日的力量

威尔的母亲,拥有这么强大的精神力量,注定不会是一个平凡的女性:

她不惜余力,投身于无国界慈善事业,去过世界上许多需要帮助的国家和地区曾经9次往返阿富汗,对那里的难民和儿童,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本该卸下重负,好好休息的她,还在为创建阿富汗图书馆,在战火和动荡中保留下来民族的文化到处奔走。

在《每日的力量》这本书里,她用笔勾下这样一句话:我们只能拥有今日,因为昨日的我们已经死去,而明日的我们还未出生。

所以她说,她无惧死亡,只是想再多活一个夏天,多做一些事。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

威尔的母亲不是不害怕病痛折磨,只是她选择了接受不能改变的残酷人生,看清生命本质,更加热爱生活。生命不只在于长度,更在于深度和宽度

我读完这段的时候,自责地无法继续。

我自以为自己选择放弃了一部分机会,做出了牺牲,留在了家乡,陪伴在父母身边,就是最大的孝心,用所谓的“最长情的陪伴”来感动自己,自欺欺人。

但其实陪伴的质量远比数量重要。而且我连自己都没做好,又怎么能承担起别人的生活?

虽然长期居家,但我仿佛就是一个房客,其实我接受妈妈的照顾更多——有了妈妈,自己就仿佛得了“软骨病”,离不开家,就永远长不大。

18年春节,没有妈妈前后张罗,我才发现一个母亲对家庭的不可或缺:原来妈妈在工作后,会有那么多要做的家务。原来我不管怎么做,都不如她,家里始终冷冷清清,少了人情味和烟火气。

我想,陪伴的质量,不仅仅在于我能创造的物质条件,起居生活的照顾,更重要的是心理支持,源自对她最深的理解和关心,成长为一个独立坚强的成年人

也许,我不知道我还能陪伴她多久,但是我完全可以努力让每一天的陪伴都更有意义和值得回味的记忆。

人生,有时候就是在活那几个最重要的高光时刻,那些瞬间才成为永恒。

(四)七十空性论

威尔母亲喜欢从这本晦涩的经文中获得迫切的沉着力量,尤其是在生病后出现的恐慌和巨变面前。然而威尔是很难理解和共感的。

其实这也是我们经常会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们不是不想关心家人,而是不知何时变得生疏,越走越远,不会深层次交流沟通了。

我们有多久,没好好和家人聊过天了?没有共同话题,特别容易变成无话可说的尬聊。

我妈妈其实一点也不喜欢读书。所以我其实很难简单复制威尔一家的模式,去走进妈妈的内心世界。

但我还是从这本书中得到了启示:

即使母亲和威尔行走在不同的人生旅途上,做出了不一样的人生选择,她们仍然可以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在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不必在意生病与否,更不要介意经历和思想上的差异:他们只不过是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携手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即使我爱看的书和我妈妈热衷的小说完全不是一个水准;我的审美和她的眼光完全不同,还要隔着代沟,我们都不必不必退缩和孤立自己。

我想我总能找到和妈妈非常融洽的话题,相互加深了解和陪伴。

(五)霍比特人

威尔母亲作为一个职业女性,也是要面临两难境遇和取舍的。压力大的时候,也难免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可是她明白情绪稳定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她觉得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不让自己陷入不快乐中。不快乐的父母,对孩子来说是最糟糕的事情了。

我一直以来,总把自己的不如意,性格中的弱点,一股脑归罪于“原生家庭”——如果我在一个更好的环境,我才会变得更好。

然而我忽视了妈妈已经在竭尽全力,为我营造最好的环境。也许力有不逮,但我更应该反思自己对家庭氛围做出了什么正向的努力。

我一生中会遇到许多我无法左右的事实,比如家人的重病。

但我应该能够决定,守护多少自己的幸福。如果一个人能够守护自己的幸福,那么他就能留住让生命继续的东西;而当他已无法守护自己的幸福时,也知道他尽了最大努力,不再有遗憾。

(六)正念

威尔一家的读书会,不仅是家人心灵沟通的桥梁,帮助不能远行的母亲了解更多的世界,拓宽生命的长度,广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疗法。

他们共读了一本出版于1994年的《正念》,主要内容涉及正念与禅修,讲的是活在当下,不单纯依靠减压加强疗愈的效果,而且使人生的每一分钟都感觉到内心的安定。

作者卡巴金这样写道“正念是指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觉察,即有意识地觉察,活在当下,不做判断。这种专注力能使人们获得感知、清明以及接受当下现实的能力。

去年的我虽然手足无措,但是下意识地努力和妈妈一起乐观看待这场疾病。医生和护士都觉得我们心态很好,治疗也非常配合。虽然很波折,也终于熬了过来。

也是因为这件事,我才豁然开朗:生死面前,其他都不是事儿。

我平凡的一生里,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以前总为汲汲营营纠结,其实真的不值得。

我虽然没自己想象的强大优秀,能够完全超脱,不管不顾任性地活,但我明明是可以选择活在当下的。

鸡肋不开心的工作,裸辞;虽然动荡不安了一阵,可是再也不害怕下一次离职或失业,因为对自己更有信心。

被喜欢的人放弃,就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努力生活,努力工作,自己给自己提供绝大多数的安全感。

生活总是有压力,又苦闷;然而我要学会自己寻找生命中小而美的高光时刻,珍惜每个无所事事的难得清闲,充实度过日复一日的平淡人生,知足常乐。

这本《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仿佛一剂良药,终于让我刻意压抑的情绪找到了宣泄口,反思自己,原谅自己。

村上春树说过,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有限的人生里,我总会错过,总有遗憾,但是抓紧时间,行动起来,看喜欢的书,做想做的事,见想见的人,改变想改变的自己,毫无保留地热爱转瞬即逝的东西。

生命只能活一次,要不虚此行,向死而生,向阳生长。

PS:书的结尾,威尔非常贴心的整理出所有提到的书籍清单,我会努力全部看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荐书丨她被癌症宣判死刑,却在读书中延长了3倍生命
两个人的读书会
当我们谈论书籍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豆瓣评分9.0《生命最后的读书会》:合适的陪伴方式,才是最亲切的陪伴!
读书也是一种人文关怀
“被宣判癌症,她用阅读使生命有意义”:死亡的真正对手,是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