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流浪的葡萄树:品一杯沉醉在“橡木塞”里的欧洲人文之旅

小冒坚持原创的577篇  不带预设,摈弃偏见,生活会有更多美好的可能性。

我不是一个嗜酒之人,而且身体状况也不允许喝酒,所以不接触,不懂,也不喜欢。

在我们这个“喝什么酒都要干杯,红酒都要干”的神奇酒桌文化里,红酒之于不能喝酒的我,大概就是逃避白酒,无可奈何的最后一大利器。

其实我陆陆续续看过很多欧洲历史悠久的红酒庄园,人文传承的家族兴衰的视频和书,红酒其实不仅是文化历史中很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更是有自己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是我一直没机会正儿八经的入门。越是深刻的东西,越需要正确的认识。

本着不能因为不好氛围导致我对“红酒”产生偏见,我满怀期待地打开了这本——

《流浪的葡萄树:葡萄酒里的欧洲史》

这是一部以葡萄酒为切入点,探索欧洲大地的风土与历史文化的游记作品。

作者从英国出发,走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在当代葡萄园、酒庄以及古代遗迹之中畅游,探寻葡萄酒的历史与文化脉络。

同时,这也是作者自己的一次寻根之旅,在每一片土地上,都找到了民族与家族的痕迹,触到了土地的温度。


01

流浪、扎根、生长、流浪,寻根

红酒虽然是舶来品,但是不论是从发源、历史、文化、传承,还是用具的讲究、品尝的方法、各种分类,其实和中国的茶文化,还有西方的咖啡文化都有相通之处。

这本书,作者用文字创造了一个沉浸式的游记视角。

我们不需要掌握很多背景知识,就可以轻松踏上欧洲文化之旅,见识古罗马的葡萄压榨机、领略中世纪的勃艮第风光、细闻西西里岛的火山岩土。

每一种流传下来的人事物,其实都是一种融合了历史、文学、艺术、美食、风土人情、甚至是美谈故事的文化符号。

葡萄树长久以来都是生育能力的象征,一个原因是,它们有着冬枯春荣的顽强生命力,另一个原因则跟它们酿出的汁液对性能力的作用有关:

所以葡萄酒的诞生,传播,也是来自人类渴望蓬勃生育能力的体现。

对犹太人而言,葡萄酒是信仰中仪式感的体现:

  • 葡萄酒红色的汁液会让人联想到血液和永生;

  • 神话中能让人复活的的欧西里斯同样恰好就是掌管葡萄的神明,象征着重生以及生命的往复;

  • 葡萄酒常被看作是一种与神明沟通的工具或象征。

众所周知的原因,犹太民族和葡萄树一样,都在不断流浪、扎根、生长、流浪,寻根。

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作者一直在寻找自我,寻找民族的历史和根源,寻找一种归属感,和面对无能为力的屈辱伤痛,更豁达超脱的心态。

作者通过葡萄酒和一路种种,其实也是在和祖先对话:“葡萄酒摆脱了死亡的命运”——所以有些印记,有些精神,即使经历颠沛流离,也还是顽强扎根,向阳而生,传承至今。

沉重的话题,不一定非要煽情又痛彻心扉的激烈表达。

也可以像作者说的,用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去正视,去反思:

“如果你提供给葡萄的生长环境太好,你酿出的酒就非常单调无趣。对人来说,道理也许是一样的,我们都希望过上舒适的生活,同时又知道太轻松舒适是不应该的,所以只能从葡萄酒中寻求安慰。

酿酒师们对人们的这种矛盾心理了然于心,于是他们努力工作,创造出世界上最好的、能带我们走进安逸的’魔药’。但是他们似乎并不明白什么叫作轻松的生活,要是他们明白的话,就会像我们一样舒舒服服地坐下来开怀畅饮了。”

举起酒杯,也是一种与古人共饮,神交的机会。

02 

如何将红酒文化带入身边?

在这本书的理论基础铺垫下,我认真上了一节来自国际高级品酒师WSET的老师的入门品酒课。

1.如何分辨不同的红酒?

我们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就是“红酒=干红”。红酒的分类其实很多。

  • 按酒精含量,可以分为有醇和无醇。

  • 按含糖量多少,可以分为干红,半干,半甜,甜四种。

  • 按颜色分,可以分为白葡萄酒、红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

  • 按原料和工艺的不同,还有特种葡萄酒,比如我们只是听过的冰酒。

不同于延迟采摘的葡萄,而是一定要选取零下8度的“冰葡萄”作为原料,往往需要5颗葡萄树的果实才可以酿出来一瓶。

联想起书中的酿造过程,

  • 洞里的葡萄树正在理想的恒温、凉爽环境中经历第二次发酵。

  • 酒渣,是发酵过程中死去的酵母细胞形成的泥状沉淀物,会附着在香槟瓶内壁上。

  • 酿酒师会使用一种极其精确的操作来去除酒渣,即转瓶除渣法——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酿酒师逐个轻敲并转动酒瓶,让酒渣慢慢聚集到倒置的瓶口处;然后,把垂直倒置的香槟瓶放在机器上,冷冻瓶口处,再竖直瓶身打开瓶盖,利用瓶内气体的压力把酒渣冰块冲出来;接着用葡萄酒和糖的混合液补充到瓶中,补充液里的糖加多加少则根据酿酒师最终想达到的香槟酒甜度来决定。

这也是种追求生活美好的艺术。

2.如何选用合适的酒器?

印象中,红酒必须要醒酒。但其实,并不是所有都需要醒酒。

葡萄酒是有生命的。醒酒,就像是一个温柔唤醒的过程。

不同醒酒器的形状,其实和酒的年份有着密切的关系。

酒杯是很有讲究的,波尔多酒杯,勃艮第酒杯,气泡酒杯,香槟杯,都是配不同的酒。

酒杯精致的形状引导葡萄酒流向舌尖准确的位置,让香气和口味和谐的呈现。大容量的酒杯不仅看起来很赏心悦目,较大的容量也仿佛激发出更多层次感的香气。

深刻的味觉理论和蕴含很多心思的复杂工艺和设计,就藏在这纯粹简单的线条和带给人们的愉悦使用感里。

这些酒杯的名字也起源于,几大著名的产区,在书中都可以找到历史和故事。

3.如何正确优美地开瓶?

老师示范了用正确的工具和正确的打开方式,开启一瓶酒。开启的瞬间,令人愉悦的声音不禁让我们都发出了“原来如此”的感叹。

“砰”的声音有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少女的初吻。

想想那些年,野蛮式开瓶留下的狗啃式的印记,还有直接捅进去的木塞。还是应该赶紧get正确的姿势。

4.如何用嗅觉先于味蕾,品鉴美酒?

《流浪的葡萄树》里,引用了很多美好的文字:

昨日瓶中的香草味……是冬天的苹果在橱柜里慢慢成熟的芬芳,是春日田野里新叶盛放的清香;是奥古斯都大帝身上点缀着帕拉汀刺绣的丝绸长袍轻轻拂过,是女仆手中暖过的琥珀发着温润的微光,是装满深色费勒纳斯葡萄酒的罐子打碎了,远远飘来的醉人酒香……

——马提亚尔,《讽刺诗集》

选择一款合适的酒杯,是为了让酒体本身的味道更好的发散出来。我们在晃动酒杯时,嗅觉早就先味蕾一步,品到了酒里令人沉醉的香气。

赵茜茜老师特意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宝箱”,里面是一个个精致的小瓶,每一瓶都被封存了一种葡萄酒所具有的味道。

在老师的讲解下,大家纷纷尝试,用嗅觉切身感受蕴藏在美酒中的气息。发酵的过程其实就是时光的沉淀,葡萄经过氧化,没想到还能散发出巧克力的香醇、橙子的清新……

5.如何优雅地品尝和评价一杯酒?

不少人喜欢果汁,但是不喜欢葡萄酒,大概就是不喜欢那一股酸和涩。那其实是单宁的味道。

老师解释了单宁是存在在葡萄皮里的一种酚,是立体味觉的灵魂主,也兼具了抗氧化的功能,丰富的单宁可以帮助红酒逐渐酝酿出香醇细致的时光的味道。

所以她同时也是“时间的斗士”,保护着葡萄,保护着葡萄酒。

红酒的魅力就在于,你总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口味,让你觉得每一口都是愉悦。你也可以找到单宁柔和的那一款the one。

  • 看着葡萄酒倒入酒杯,慢慢观察和欣赏。

  • 慢慢摇晃酒杯,深吸一口气,感受香气里不同的味道。

  • 慢慢品一口,漱漱口,瞬间整个口腔都充斥着浓郁的香气。

  • 最后在神总结一下:“酒体中等,单宁柔顺,酸度清新,余味停留时间长。”

我们不需要引经据典,也能表现出品酒的正确姿势。

03 

体验就好,为什么多此一举,去了解文化?

1.摒弃文化精华,只留感官刺激

当每次看到负面新闻,吐槽饮酒的不良风气,尤其是酒局中夹杂着地位压迫,职场纠葛的时候,我都在感叹,太多人只保留了饮酒甚至酗酒的习惯,从没考虑过如何维持身心健康的同时,真正去了解背后的文化。

酒,甚至变得更多是负面的印象——酒醉金迷,酒池肉林。

其实,真的不应该是如此片面粗暴地看待传承千年的事物。

2.什么叫做用心经营生活?

红酒,并不是一件多么小资文艺,或者故作高雅情调的事物。她可以是名贵奢侈品,但也可以是品质好又不昂贵的就在我们身边的体验。

愿意用心了解和体验未知事物,打开心扉,放下偏见,去体验这种美好,你会发现生活中原来还有那么多值得追求和享受的事物。

在一个安静的午后,一首歌,一瓶酒,三五人,就很幸福。


这本《流浪的葡萄树》里你可以了解到,一瓶红酒,一颗葡萄树都有很多值得深思的点。

即使大家不想过得太累太复杂,不过是喝杯红酒而已,那也无妨。

我还是不喜欢那种不平等的酒局文化,但我愿意去了解更多知识,甚至也许可以靠硬核分析,机智化解尴尬,维持自己只聊酒不喝酒的清醒。

我们至少也应该意识到,我们辩证地看待人事物存在的合理性,更多看向美好积极的一面。

不带预设,摈弃偏见,生活会有更多美好的可能性。

作者:小冒,读书账号“芸淡风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喝多少红酒会喝醉?
我的红酒分享——品酒篇
读书︱诗意的葡萄酒文化之旅 ——读〔英〕尼娜·卡普兰《流浪的葡萄树》
葡萄酒的“副牌酒”是个啥?
正确拿红酒杯与干杯的方式
同样是红酒,为什么进口和国产这么大差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