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造火箭的思路指导普通人生,做“达人所未见”的生活智者

小冒坚持原创的611篇   能者达人所不达,智者达人所未见

我没想到,有天我竟然会打开一本题目为《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的书。

高考之后,我已经与科学知识再无缘分。

但随着自己逐渐希望走出阅读舒适区,构建更完整更全面的底层思维逻辑时,我有意识加强了关于社科,历史等晦涩专业的领域的阅读,才逐渐发现:

其实各个学科之间,基础入门的理解壁垒并没有想象中的高不可及,反而真的可以借助学者和专家的优质解读,触类旁通,利用好基础逻辑思维能力,起到快速的一通百通。

科学虽然是抽象的、理性的,人文艺术类文化是感性的,但万事万物,其根本在于追求“理”。

“万物之灵者也,顾合于画,造乎理者,能画物之妙。昧于理者,则失物之真”。

事事求理,靠的是深度思考,归纳和演绎。

这本《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抛开刻板印象中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而是选择用火箭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发掘我们改变生活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01 

越不确定,越能激发潜力

我们习惯的应试教育,造成了一种错误的刻板印象:倾向于确定,唯一,准确。

只要学习某一门课程,掌握一种学习科学的正确方法及一条正确的公式,就能在标准化考试中正确回答问题。

在科学家眼中,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未知,往往更有魅力——更多的可能性,潜能。

也不仅仅适用于研究工作。当我们在一个领域中从事一项工作时,基本上常规做法是仅仅把该领域当中的概念联系起来,形成沿特定方向演化进展的想法,我们称这种方式为“单向思维”。

我们置身于一个复杂且不确定的时代:

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科技创新频率越来越快,不同的思想潮流和观念彼此撞击翻涌,全球各地“黑天鹅”频频起飞:澳洲森林大火、南亚大陆蝗虫、新型冠状病毒……

这些我们以为的小概率事件,不可抗力事件,一旦出现,我们所受到的影响,都超乎预期和想象。

未来,我们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所以我们有时候应该更加包容,平静地拥抱所有的不确定性,因为即使极度厌恶,这也是必然趋势。


02 

死磕到底的第一性原理

法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勒内·笛卡尔将第一性原理描述为:

“系统性地怀疑你可能怀疑的一切事物,直到你获得无可置疑的真相”,

大多数人,都很难有坚持到最后,破釜沉舟的意志力,面对一些客观难以突破的障碍壁垒,就会战略性放弃。

不是质疑这种选择正确与否,但注定了只有少数人,才能无所顾忌,敢于大刀阔斧地改变一切不能突破的问题,只为达到目标。

马斯克在发明特斯拉的过程中,从无到有多次革新。

他就是借助第一性原理这个思维工具,把问题分解成几个最基本的事实,然后检查每个事实部分。

比如电池的容量和体积已经缩小到不能逾越的极限时,马斯克无视现有困难,以一个小白的角度,重新学习关于电池的组成元素,重复“创造”了一次电池,解决了问题。

即使问题已经解决,我们还是要从问题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入手,重新审视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03 

允许冗余存在的无聊时刻,注意“颠簸”

现代社会,追求短平快的效率人生,所以我们逐渐被裹挟前进,大部分人失去了无聊感——

每天我们不允许自己有注意力的空余和时间的浪费,切换着各种社交媒体,查看电子邮件,获取最新新闻,周而复始,马不停蹄地处理一个又一个问题,然后应对由此产生的更多事项。

我们更像是流水线上完美的机器人。

在计算机算法的规则中,我们同样可以归纳出,对自己有启发的点:

1.解决 “多余冗杂”

日常办公中,我们定期总需要清理电脑缓存,提高处理速度。

缓存这个步骤,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的存在本身,是为了提高效率,快速启动常用程序,另一方面,不常用的缓存反而拖慢速度,降低效率。

比如在情绪处理上,我们需要必要的宣泄和激励;但同样的,也要学会一键清除不良负面情绪和压力。

2.注意“颠簸”状态。

电脑会停止运行一些基本功能,加快效率,但同时导致计算机的反应能力低于正常水平。

所以,当你觉得你已经忙到没有时间休息的时候,恰恰是你最应该休息的时候,因为已经没有能力在进行正常的思考和工作了。

以上这些,并不是在鼓吹要学会降低效率,慢下来,虚度人生,而是学会接受适度的慢节奏,放空,试错,失败,在科学领域,就是不必妖魔化这些看似无用的冗余。

看看人类文明的进步历史中,多少研究发现都是在漫无目的坚持探索中的偶然意外所得,无聊的尝试,也有意义。

这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也是想象力的一种,才是求而不得的宝藏。


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有言:“能者达人所不达,智者达人所未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也许大家都可以从无数例子中,延伸出对自己更有积极意义的点:

  • 突破固有思维的局限,另辟蹊径,激发创意;

  • 对创意进行提炼和重构,并敲打测试它的可行性,以降低失败的风险;

  • 客观看待失败与成功,从成败的经验中激发更大的潜能。

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就会从中看到些什么。

作者:小冒,读书账号“芸淡风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1月共读: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乔布斯、马斯克推崇的“第一性原理”究竟是什么?
同时运营3家公司,揭秘马斯克高效率的10大秘诀
身家千亿,同时运营3家公司,揭秘马斯克高效率的10个秘诀!
读书随笔: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上)
豆瓣8.5分,看完这本书,觉得7000万说少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