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与艺术》【世界感恩节】凌代琼:行走龙虎山

雨的渺茫与云雾的演化,掩映出眼前的虚空世界。

思绪在飘渺的雾气里,感受一种空灵与秀美。远山近水的清气,如画笔浓淡相宜地绕山弯水的写着情趣。随着云展云舒,一股好闻的自然之气,从远处绵漫过来。忽然,眼前闪亮。空谷幽蓝,道性显露,丹霞地貌的红颜群峰挺拔云雨间。亲密的接触,视乎有道乐缓缓,空气里也仿佛闪烁着仙灵之气。人间正道,将我们引入了道教圣地——龙虎山。

位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原名云锦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自古以“神仙都所”、“人间福地”而闻名天下。东汉时期,中国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山修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山因此而得名。

历经1900多年,以芦溪河为纽带的200多平方公里的龙虎山景区,有52个景点,230景物景观。散落生长在世界地质公园岁月里这些数不清的道教故事,清香在生命纬度与精神邻域里生发的香火,以形和象切换着眼前的场景。走这样的道场里,就是闭上眼睛,呼吸着清净的空气,心态也安然悠远。

闲云从头顶飘过,人也云飘在3公里长的栈道上。光秃秃的丹崖半壁上,悬空的栈道,时有颤悠,人拐里弯外,忽阴忽明,如走在梦幻的时空里。走在认识派生的途径上,此在、实在与我在叠加,将在世的存在展示出来。人惊然发出感叹之时,崖边的幽藤,会悄然向你伸过来绿意的小手,淡然开发的的花,在崖上对你野生的笑。自然的语汇亲近着思维,也就在人发呆的片刻之中,一阵一阵幽风,翻动着说不出的微妙。而此时的翠鸟,长声短语地远句逗着你的心情。声音、图像就在这丝丝缕缕蔓延中活泛起来。红崖上的天书——雨的墨迹与点逗,也都一并开启着无限的想象。寻找精神慰藉的你,就会在解读里滋生快乐。人走在刀刻斧凿的自然纹理之中,感到身上的力量在加持,而不是在消耗。感恩自然,感恩无处不在心意神和的道。

一路前行,道象花开。感觉也就这样渗透在“道”中,栈道两边远近星罗棋布的民居,孤峰残丘,高高的悬崖、深深的山谷,以及浴仙池、醉猴梦仙、蜡烛峰等等奇峰怪石,时间的纵深与历史的厚重,也就一路喜伴。通达,人类生命艺术的表达,从存在的遮蔽里,衔生出路与道,使人从此在,也自然走进了历史的空间。

说话间就到了象鼻山。“象”是道教里很重要的一个词。道语“执大象,天下往”、“大象无形”就从“象”抽象而生。龙虎山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也就座落在绵延数十里的象山。海德格尔说:”思考现代之本质,便是在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

站在象前,我思考着“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属于丹霞地貌中的石梁型景观的象鼻山,是经过亿万年的地质作用和雨水冲刷、剥蚀风化,形成残留石柱、中空成穴,组合成栩栩如生的巨型石象。那人文之象又是怎样经历思想的风雨,希言自然,绵绵若存的呢?我问道与“象”。象形无声,光阴深处所有的相遇和美好,此时都细软成落地花开的物语了。

眼前存在的形式与结构,让我以通俗的方式,领悟着道与物,无与有,言与象的联系与存在。

道在脚下不断生发,脚印在时光里延伸。走在本没有路的山水的褶皱里,一条河的波纹却给了我欢喜。水纹之道以哗哗之声,讲述着它286公里长度的心声。发源于福建光泽原始森林的泸溪河,以它“水道”的清凉,解放着初夏身体里的燥热。

上竹筏,漂流开始。竹筏在水上浮漂,鱼儿在水里戏游。从上清古镇至仙水崖一段蜿蜒20公里。风光绮丽,堪比漓江。河水清澈碧透,两岸丹霞奇峰,千万年来时间凝聚的故事就倒影在水中。人在或急或缓波光粼粼之中移动,有置身仙境之感。

两船夫一前一后,8位游客穿着红色救身衣依次坐好,前面的竹竿撑起,后面掌舵的话夹打开,人就在真实的大型山水画里游动起来。两岸大大小小的形状各异的山峰、石头,缓缓地从掌舵船夫的空气里变成故事,顺着他指尖的方向,我们见识了两山挤在一起的书山,石仙桃、石莲花、石丹勺以及众多如石鼓敲不得的精彩的民间传说。就说眼前河边这面鼓,称蘑菇石,被叫作“石鼓敲不得”。传说石鼓原是铅山葛仙寺的神鼓。一年敲一响,鬼怪发抖;一年敲二响,五欲丰登;一年敲三响,六畜兴旺。可有一个游僧不懂寺规,连敲十响,惊动了天师,玉帝降旨封存禁用,神鼓认为错误处分了它,不服,便从鼓架上滚了下来,投奔张天师,滚到龙虎山下为家了。诸如丹勺用不得,剑石用不得,莲花采不得,道堂坐不得,仙女配不得等等,每一处风景,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随着船夫的话语与手指的方向,我们的眼神在河两岸的形象的山峰上打转.。水托浮着快乐,也托浮着生计。清亮透明的河道之中,一竹筏逆水而来。船上人严肃起来。一中年妇女划着五根竹子绑成的竹筏停在我们竹筏边。黎黑的脸上挤出笑意。动作娴熟地打开锅盖,热气腾腾的五香蛋呈现在我们眼前。谁要还矿泉水和这些。她手指脚边竹筏上的食物。竹筏商店。讲解的船夫说,水上唯一的竹筏商店。

没有人买,我们继续走。左边的山,我们叫它“马屁峰”,六七十年代,它呈现的是“毛”字,没过多久它又组成了“江”字,不久前又变成了“胡”子。有人说,与时俱进现在就应该是你我都知道的那个字,船夫也笑着说,时间还没到噻。我也笑着说,马屁拍的不到位,引起大家哄笑。

大家再回头看,那峰象什么?我随口答,鲁迅。对,就是鲁迅。鲁迅与这里有什么关系。有,他的第二夫人就是我们江西人,就出生在右边的“无蚊村”里。“无蚊村”人是许真君的后裔。你就在瞎编,鲁迅第二夫人姓许不假,但许广平是广东番禺人。船夫强调,我是说她出生呀。

不管怎么说,宇宙间神性的自然密码就在那里,偶发秒合的不期而遇,将视觉经验抽象为艺术,也是难能可贵的。亿万年前长成的山峰,那里还知道后世有个鲁迅。看来自然的造化与人文是有联系的。也怪不得道教里有,天地日月之灵气,意念导引之说。龙虎山的山水也就与宇宙生物能量一起,源源不断地进入道文化之中,这可能也是道教为什么在此发源的原因所在吧!

其实,无蚊村,叫许家村。共有200来户人家2000余人,据载为许真君的后裔。历来靠打鱼、种田为生,村中人多长寿,所以又有长寿村之称。村里没有蚊子,是该村依山傍水,峰峦秀丽,村内树木葱茏,村前碧波荡漾、舟楫穿梭,蚊虫无处产卵所致。又说是村前村后的树木散发出的气味所致。冬暖夏凉、气候温和的“”无蚊村”,成了龙虎山的不解之谜。探秘,解谜,并可在此深入下去。

顺水而下,竹筏的左边唱起了山歌:“阿哥看阿妹,啊嗨嗨,看得眼发直,哟哟喂。啊嗨嗨阿哥想阿妹,啊嗨嗨,想得心发慌,啊嗨嗨”。右边响起了刘三姐的歌。我也亮起了高音,情不自禁地与右竹筏对起情歌来。幻有“自在三清境,逍遥十极天”之感。

在水的引出与导入中,我们一行登上了仙水崖。对面山崖壁上“仙山琼阁”几个大字映入眼中,崖壁上大小不同的洞穴布满崖壁。丹霞上雨的墨痕书着天语。导游说,这里的洞穴就是离去神仙的“故乡”。正前方大洞穴里现在还存放着棺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古崖墓之谜。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将棺木放上高高的崖洞的。现在龙虎山的玄棺表演,也是根据一种说法设计的。能否看到神仙回“故乡”就看游客的造化了。

在这里还有一处不得不看的堪称“天下第一绝景”。走在崖弯里,导游故做神秘说,大家转过去几步,就看到了。人一出弯。眼前一亮。洼,女孩子惊叫起来,太象了。眼前,山形惟妙惟肖,肤色逼真,长如女体生殖器一模一样。被震惊的我们,在自然造化面前频频点头。这时导游又说,这就是被人们敬称为“大地之母”的绝景。不远处还有被敬称为“大地之父”的男性生殖器一模一样的“金枪峰”。

敬畏使我无语。天工开象,大美不言。被领会的东西就保持在先有之中。大也无外,小也无内。无极一动,化为太极。二气合合,化生万物。充满宇宙的自然元气,妙用无穷无尽。真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同归,都通向了“道”。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人与自然都是“道”的化生啊!

行走龙虎山,是离不开“道”的。道是这里的“众妙之门”,大无不包,细无不入。要领略道教风采,聆听晨钟暮鼓,体会“非常道”,感觉“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上清宫是必去的地方。

我们是在缥缈的雨中来到上清宫的。上清宫整个建筑以三清殿和玉皇殿为中心,分八门四方。站在上清宫的大门——福地门前,就被这座仿宋木结构的两层重檐式歇山式建筑所震慑。灰瓦灰顶,青灰砖墙,砖建拱门,很是庄严。加上楼两旁“福地哪容凡客到,仙源未许俗人窥”的题字,道出了此地是正一派道教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营造出神圣庄严又与环境和谐的气象。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这里不仅是道教诞生地。天师后裔,传承63代都世居于此。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80余座,10大道宫,50座道院,10个道庵,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

入福地门,风从时间缝隙里,弥漫过来时光久远的味道。向右行,脚下呈现出一条弯曲的甬道。S形走向,如八卦图。其实,甬道曲线走向就是道教太极图中阴阳分界线的形状。让路与道结合,以此体现“阴阳和合”、“道法自然”的思想。人走在曲径通幽,“天人合法”的气场里,滋生着一种不可言说的快乐与自在。每走一步,随身感官都感觉着道场气息,那些活跃在道场气息里的因子,像文章里的动词,活跃着我的思维。

是文化醇香,还是院里的树木烟火香味让我感染,说不清。但道就住在人间,是确实的。在这里道与不息的妙气能量,不可言说的美好一起,滋生出我的温情来。走在收藏了63代道人生活的秘籍,一步一个脚印的细读道场里充满时光心事的道教建筑,让人感受到从自然情怀现抽象出的抚慰人心的力量。道,自有永在,自然而然。走在道上,以爱感恩,确实有朝拜的仪式感。

现存与自然和谐而生的东隐院,善恶井、梦床、神树和传说中的镇妖井等文物古迹,不仅展现着道人们对一方水土的敬畏,今天还以强大的道文化的磁性引着游客的眼球。祖天师以符咒术实践道教济世利人的情怀,被人广为传颂。

雨越下越大,打着伞的我们,就近去伏魔殿就成了首选。伏魔殿不仅仅是龙虎山上清宫的主要建筑之一,还与文学名著《水浒传》有关。这里就是符咒术实践的地方。伏魔殿建在高台之上,距东隐院100米左右。它是张天师关押妖魔的地方。门上交叉的封条,由历代天师亲自画符、盖印、封贴。殿中央的井就是“镇妖井”。《水浒传》中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在洪太尉到来之前,就被关押在这不见天日的井里。因为洪太尉就在这里放走了一百零八个妖魔,引发了一场水泊梁山众好汉轰轰烈烈闯九州的故事。

今天的伏魔殿已不是《水浒传》里描述的模样,歇山式屋顶,呈四方形。封条和朱印也没有那么多,朱红漆额金牌额换成了黑底金字,门两边朱红的屋住上多了一幅对联:“千年归匿风平浪静;一旦现形地动山摇”。大门仍关着,但开了一扇侧门。门后石碑后面有一水井,井圈上盖着一块石板。露了半个月亮一角井口。我窥视一眼,黑呼呼,凡夫俗眼什么也没有看到。就靠想象在联系。不过我看后突发奇想,如果没有洪太尉的到来,而是后朝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开启呢?那我们的历史就要改写了。但历史是没有假设的。

人走在青灰瓦顶,青灰砖墙,宫、观、宇、厅,以及樟木、银杏、松柏都能讲述渐行渐远曾经故事的道场里,贴墙附耳还能感到历史的隐声。下马亭、钟楼、放生池、棂星门等每一处都向香客、游人释义着道语。存与在讲述着“道法自然”修炼的曼妙。

虽说道不可见,可我就穿梭在人群与道教建筑的气场里。在道教祖庭一老道的引领下,我拿到了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释义的《道德经》,捧读到了龙虎山第63代道长张金涛的文章。我知道,龙虎山道教底蕴深厚,这里有道教典籍《道藏》、《虚靖真君语录》、《崆峒问答》、《道门十规》等著作,还有怡养心神,神与意合,意与体合等含而不露的东西。来时本想问,性命双修。不靠天,不靠地,靠自身,以意领气,以气帅血,以身心感知太空的气场,道的能量。开通人天通路。可眼前一片繁忙。手拿“平安符”的游客,围坐在老道旁,伸长脖子,急于问道。自觉气场不对,就没有启齿。生活本来就是道场,任何时候都是修行,留一份念想,悟道而行吧!

喜乐满怀地走在清静无为气场的彰显之中,人被看不见的能量引领着。回望雨象里的上清宫,人在天水中感怀。(4930字)


 

作者简介: 

凌代琼,安徽铜陵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当代文人联谊会名誉会长。多次获全国各类散文奖。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00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湘赣八日行之十九
问道龙虎山之佳境渐入
道都龙虎山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图文】
散文《龙虎山》
自行天下-南京到江西龙虎山自驾游 - SunStudio 博远·致行 - 博客大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