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第四届“最美的风景杯”旅游名胜大奖赛作品展:傅小丽

傅小丽

★夜游清明上河园

来到古都——开封,一下车,这座古城特有的文化气息便迎面包围了我。车窗外,我看见夕阳下的大梁门,古朴而具特色的大城门。

家喻户晓的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卷描绘的便是北宋东京汴梁(今开封)的繁荣。千年前画家把它从现实搬到了画卷,千年后开封人又把它从画卷搬到了现实,便有了现在的清明上河园,一座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成的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晚上,在下榻的宾馆,我们决定明天前往清明上河园游览。

翌日,上午参加《大观》作家班的学习,下午和室友晓云直奔清明上河园。

在太阳下山前赶到,真好!这样我们就可以赶在夕阳西下之前更清晰地观赏这座园林的芳容并且和它合影,看看西边的斜阳,希望它下坠得慢点再慢点。东大门入口旁有宋装租取点,来不及换上古装,我们就在东京码头迫不及待按动了快门,巴不得把眼前这美景留住锁定打包带走。夕阳西下,光和影不那么明晰,当回过头来看那时拍下来的影像,夕阳的余晖给它涂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暮色下的清明上河园反而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和古典的韵味。

东京码头旁便是汴河上的虹桥。果然如横卧河面的一道虹,轻盈。远观,这座桥没有桥墩,这样,大小船只都可以从它下面的桥洞往来穿行。当要踏上这座原先只在画卷中看到的虹桥,心情感觉说不出的奇妙,似乎有点恍惚。踏上去,才发现脚下的桥面是用木板铺就的,而且木板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即使是走在这么“拱”的桥面也非常稳当不担心脚底打滑。

除了虹桥,园内还有鸳鸯桥、吊索桥、九龙桥、双亭桥、听雨桥等各种桥梁遍布于汴河之上,无不古朴自然。

走过虹桥,来到东京食坊。有茶坊、酒肆、客栈、脚店……刚开始我们以为脚店就是洗脚的店,后来细看旁边的说明才知道原来古代把供旅人歇脚的店称作脚店,不禁叹服于我们历史文化的博大。在食府带了几盒开封当地的特产花生酥和菊花茶,还买了两块武太郎烧饼。这里不管是街边的小商贩还是店里的伙计,全都是北宋时期的穿束,当我从“武太郎”手里接过烧饼的时候似乎有穿越到古代的错觉,忍不住跟“武太郎”留了影。街边还有摔碗酒。据说喝一碗摔碗酒寓意“岁岁(碎碎)平安”,曾为年轻人热捧,但因此造成的浪费和环保问题又使它遭冷遇。当我们从店门前过时,只看见一堆碎瓷碗片在酒招下静默着。“三碗不过岗”的酒招子,还有挂在店门口一排排的大红灯笼,透着暖意,旅人见了也不禁驻足。

美食城旁边的勾栏瓦肆有各种杂技表演,比如小姑娘顶缸,观众还可以零距离感受传统的变脸绝活。突然不远处鼓声震天,一看原来是打擂表演,我们也过去凑了一回热闹。

然后又来到了王员外家、赵太丞家,还有出了名的孙羊正店。似乎还有跑马场,但夜幕下大门紧闭,估计是白天才开放的。往里面窥视,场地似乎很大。

来到水车园,两三架大水车在暮色下转着,水花飞溅。旁边的广播不时传来诗词朗诵,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诗意的世界。

当暮色四起的时候,点缀于湖中的盏盏莲灯也亮了起来,园中星星点点的灯笼把整座园林点缀得美极了!不,怎一个美字可形容啊!

走着走着,路边的亭子传来美妙的乐声,一看原来在虹桥码头有几个美女子在轻歌曼舞。美人轻抚琵琶,轻舞香袖,轻摇碎步,曼妙的舞姿,醉了!醉了!我竟忘了用手机捉拍下来。在古代,这样的场景也许只有宫廷里才能看到,一般老百姓是观赏不到的吧。

转来转去,不觉来到体验馆,我们也进去体验了一把穿越。现代科技使我们有回到古代的幻觉,恍惚漫步于北宋的集市间,街道两旁摆着各色买卖。时光倒流之感,太神奇。

一路下来,清园的南苑让我们领略了北宋时期的市井百态和民俗风情。我看见有一种《清明上河图》的水晶立体挂画,晃一晃,画面似乎要动起来,因为行李袋塞不下太多东西而没有把这个挂画买下来,看了两眼便不舍地离开了,为此感到遗憾,后来买了一把印了清明上河图的团扇,算是留念。林清玄也爱旅游,他在收拾行李的时候,总是习惯给行李袋留下一些空间,以便容纳旅途中可能不断增加的物品,比如特产、纪念品之类。这真是明智之举,旅途中的物品通常是有增无减的呵!

离关园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只好绕回了东门。

这时我们留意到刚进大门时就看到的《清明上河图》浮雕和张择端雕像,双手捧着画卷的张择端显得格外高大。因为这时加了3D光影和音像效果,古代艺术和现代科技结合所产生的震撼力令人惊叹!我们久久驻足,流动的画面!悠远的音乐!我禁不住用手机把眼前所见记录下来。这一路拍下来,手机电池已经发出警报了。

总觉得看不够,有机会再到开封来,愿能再次饱览一番清明上河园。

因为明天要赶着回程,所以我们只游了上河园的南苑就匆匆离开了。之后的几天里,我仍沉浸其中,似乎还没从宋朝穿越回来,真真“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开封的菊文化由来已久,菊花被封为开封的市花,每当金秋时节,这座菊城遍地金黄。当我凝神注视着从开封带回的菊花茶,看着那化开的大朵黄菊,依然沉浸在这座古都的回味中…

第三天,起早赶车。坐在的士里,我突然想起来开封时经过的宋都御街。想去那里看一看,但白天学习听讲座腾不出空隙,现在就要走了,多想去看一看,一眼也好。于是叫的士师傅带我去,师傅说到那得绕道,我说绕吧。于是绕到那看了一眼才离开。晨光中,那古朴的“宋都御街”的牌坊渐渐远去……这座古城,连街道牌坊都保留了古时的样子。

一座城市,如此珍视它的文化底蕴,保留其特有的历史内涵。

再见开封,再见大梁门……

作者简介:

傅小丽,笔名傅小、荆风(风,可以穿越荆棘),女,生于1981年,籍贯广西陆川,现执教于广东廉江青平一中。于2014年始文学创作,2018年加入湛江作协, 2019年参加第二届大观作家班的学习。小说、散文、诗歌、关于教育的文章偶有发表,虽不起眼,仍初心不改。一直赞同阎连科的:“写作,就是那个在黑暗中打开手电筒的盲人……尽量让人们看见黑暗而有目标和有目的地闪开和躲避……”一直赞同余秋雨的“掌握了写作也就掌握了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述】《清明上河图》,一幅北宋时代的“百科全书”
走进开封清明上河园(一)
游开封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图》火花诗语
【原创】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游记
河南·开封:到“清明上河园”看北宋东京城的繁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