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迎春杯”全国首届公众平台线上文学作品大奖赛入围作品展:高士振
熊秉坤打响第一枪(节选)
高士振
    题记:2021109日上午,北京举行了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只因110年前的19111010日,在武昌城头,一位年仅25岁的正目(班长)熊秉坤,在群龙无首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以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打响了惊天动地的第一枪,拉开了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序幕,为推翻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孙中山先生赞誉为:熊一枪之美称,请看纪实散文:
在中国的革命史册上,记载着清末湖北新军中一位正目(相当班长),在群龙无首的危急情况下,仅以 150 发子弹和 40 来人,率先打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实现了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几十年的反清大计,为结束我国 2000 多年的封建帝制立下了赫赫头功。对此,孙中山多次赞扬了他这一惊天动地的伟大功勋,还特意赠送了他熊一枪的美称;更有趣的是,被他一枪打下了皇帝宝座的末代皇帝溥仪,盛赞他是当今的盖世英雄
一、首倡“铁血” 一语定大计
1911 4 27 日晚,心情十分沉重的孙中山先生,独自一人坐在美国芝加哥德皇饭店的房间里,把刊有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的特快电讯的报纸一口气看了十几遍。不幸的消息如霹雷轰顶。怎么又失败了?!随着一声悲愤的长叹,他倒在床上,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之中。
的确,自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以来,在短短的 6 年里,他先后领导了 10 次反清起义,但都因种种原因失败了。反清大计绝不能就此停止,自己奋斗了几十年的革命目标一定要实现。他擦干了追思死难者的眼泪,翻身下床,立即伏案,起草了一份特急电,密令胡汉民、黄兴将反清起义的中心移到地处中原的武汉。他在电文中反复叮嘱:此次一定要周密行事,待时机成熟后方能起义,切勿轻举发难。
胡汉民与黄兴接到特急密令后,即派特使赴湖北,召见了老同盟会会员蒋翊武、刘公、孙武等人,传达了孙先生的密令。急于实现孙先生反清大计的蒋翊武、刘公、孙武等人连夜召开了紧急会议,筹划着反清起义方案。
广州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引起了清廷的高度警惕,皇帝密旨,对全国军界加强特别控制,对枪支弹药严加管理。更不利的是孙先生将反清起义中心移到武汉的密令,使清廷有所察觉。湖广总督府根据朝廷密旨,严密监视军中一切动向及所有社团的一切活动,使湖北革命党人的反清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面对不利形势,有的党人主张各社团分散活动,有的则主张将反清起义从军界转到商界或学界进行。
熊秉坤当时虽然是正目,但他对孙中山先生的反清大计忠贞不渝,力主在军界起事。在 7 月的湖北革命各团体代表的秘密会上,面对众说纷纭的局面,熊秉坤拍案而起,大声疾呼:孙先生为早日实现反清大计已苦苦地奔走了几十年,如今他把希望寄托在湖北革命党人身上,我们绝不能畏首畏尾,要知难而进,只要各革命团体大联合,只要坚持军中首先发难,只要我们有铁的坚强和不怕流血牺牲的决心的铁血精神,就能早日实现孙先生的反情大计。
熊秉坤的发言如炸雷贯耳,震惊四座,折服全体。蒋翊武、王宪章、孙武等首领当即采纳,决定首先从军界发难,并成立了湖北革命各团体联合最高领导机构,统一指挥,筹办举事。与会者一致公推蒋翊武为湖北起义军总指挥,王宪章为副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蔡济民、张廷辅、彭楚藩等为军事筹备员,总指挥部设在武昌小朝街 85 号,由蒋翊武坐镇办公,又推选居正、杨玉如为特使,急赴上海迎接黄兴、宋教仁、谭人凤来鄂主持起义大计。
二、力挽狂澜一枪惊天地
正当湖北革命党人秘密而又紧张地筹备在军中起义时,9 24 日,南湖炮兵队二营中队为同伍饯行,因长官干涉,引起动武,继而少数党人乘机发难,拖出大炮,点火发弹。湖广总督府立即下令禁止士兵出营,并调来兵舰,进行炮袭,实行镇压,形势十分严峻。
起义总指挥部马上召集紧急会议,商议对策,熊秉坤代表工程营出席,到会代表有各方头面人物及各标、营的代表共 60 余人,会议决定起义定为中秋节这一天。为了按计划行事,大会决定一边急电黄兴、宋教仁、居正、杨玉如诸同志赶往武汉,一边通过了蒋翊武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蔡济民为参谋部长,熊秉坤主持军械及起义时部队的作战计划等。
谁知,9 25 日,因内部出现奸细告密,湖广总督瑞澂接到清廷皇帝密电:孙中山、黄兴遣党徒于武汉三镇,定于 10 6 日(阴历八月十五日)起事,由三十标等步兵响应,占领三镇,现令先期严密缉拿,以遏乱萌。瑞澂急令提督兼第八镇统制张彪,督率各标各营清朝官长,查收士兵子弹,逮捕一切可疑人员。
瑞澂的这一行动,打乱了革命党人原定中秋节举事的计划。因形势所迫,总指挥部临时改为 10 9 日(阴历八月十八日)夜 12 时起事。
为保证起义成功,革命党人自己动手制造枪弹和炸药。不幸的是,10 9 日上午,孙武、高观楚等人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总机关处楼上赶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孙炸伤即送医院。此事被巡捕房发现,将所有炸药、文告、袖章、名册等全部搜走,移交总督府。
总督府如临大敌,当即封江,闭门搜捕,各营不准请假外出,实行 24 小时紧急戒严,出动大批清兵,按名册在三镇捉拿革命党人,使各处机关均遭破坏,不少革命党人被捕,刘公、王宪章等首要人物暂避。当天下午 5 时,蒋翊武由岳州赶回武昌,为了减少流血,特以总指挥的名义发布命令,决定当夜 12 时紧急举事。命令发出,蒋翊武、彭楚藩、刘复基等人登楼守候,忽见牟鸿勋奔告,未等他报告完毕,清军已破门而人,彭楚藩等 20 余人被捕。蒋翊武在混乱之中逃脱,避走京山县。此夜总督府命令各营及军警学堂闭门,禁止出入,蒋翊武所发的命令,多未传到,故此夜 12 时未有发动。
10 10 日凌晨,被捕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志士英勇就义于总督府东辕门内。
熊秉坤得知后,怒火万丈,决心在黄兴等人未到,孙武、刘公、王宪章、蒋翊武等首领伤的伤、走的走,群龙无首之际,力挽狂澜,扭转危急态势。回营后,他灵机一动,借吃早饭,召集各队代表,谎称:“今早奉总机关命令,责我工程营首先发难,其原因即军械库在我营辖区,如各标响应,亦必到军械库领取子弹,方可发难,我营不先动手,别营不敢举动。”
此言过后,除徐兆斌赞成外,其余都颇有顾虑。
熊秉坤厉声道:“吾辈平时接受革命,为的是发扬铁血精神,实现孙先生的反清大计,为何事至今日,怕死徒然。吾辈名册昨已搜去,按名捕拿,将及吾辈,与其坐而待其捕杀,不如奋起一击,反也死,不反也死,死中求生,未必不能一举而成功!”
众代表认为此言有理,决定当日下午 3 时晚操时发难。熊秉坤即派人通知楚望台军械库左队代表罗炳顺、马荣等人,命令他们按时响应。
没有子弹怎能举事?总督府的封锁及搜查,各处都无法搞到子弹。除前一天杨洪胜送来两盒子弹外,一时还无法可想。
正当无计可施时,熊秉坤突然想到不久前听革命党人吕功超所言,家兄家藏有两盒子弹,熊马上找吕做工作,动员吕叫家兄将子弹献出来。但子弹还是太少了,他又密令于郁文、章盛恺冒死从排长那里偷来了两盒。到手的子弹一共 6 150 发,这就是熊秉坤准备首先发难的全部家当。
熊秉坤将得到的子弹分给最可靠的代表,又令于郁文偷来了两块腰牌,交李泽乾佩带一块,自己佩带一块,便借机出营通知二十九标蔡济民、三十标王文锦按时响应。
不料,总督府突然取消晚操,熊秉坤当即决定将举事时间推至当晚 7 时,鸣枪为号,并急告二十九与三十标各代表。熊秉坤抓紧时间在营内巡视。
路过操场时遇见罗子清,罗问他,起事是否有孙党领导?
熊说:“当然有。”
又问有多少人?
熊说:“革命党人多得很,湖北的军、商、学界都有。”
当熊秉坤行至一排三棚时,突闻二排有枪声。他知道情况有变,立即取出枪直奔楼上,只见当日值班官、平时反对革命党人最起劲的三排排长陶启胜迎面跑来,熊秉坤当即举枪击中陶的小腹。
情况突变,再不能等待了。熊秉坤对空连发三枪,正式发出了推翻清廷的发难信号,拉开了辛亥武昌起义的序幕。
顿时,枪声大作,顽固的总督府代营长阮荣发、右队队官黄坤荣、司务长张文涛等企图镇压,但均被起义者击毙击溃。
熊秉坤指挥起义者撬开军械库房,因总督府早有提防,子弹早已转移别处,仅得军刀 12 把。再至管带、军需房间,捣开铁锁,也不见枪支与子弹,只见龙洋官票数百。他恐怕有人抢钱,造成混乱,特命放火焚之。
此时,熊秉坤一边吹口哨,一边高呼:“弟兄们!赶快到操场集合出发,抢攻楚望台。”
他命令杨金龙与自己在前带队,金兆龙在后压队,带着 40 来人跑步冲出了营门,直扑楚望台军械库。一路上不少响应者入伍,起义队伍不断壮大。到达军械库时,因有马荣、罗炳顺等人率部接应,熊秉坤指挥人马顺利地占领了战略要地。
他马上开库发弹,武装起义队伍,使起义者如猛虎添翼。
作者简介:
高士振,男,194412月生。1965年入伍,1968年入党,1969年任南海舰队某部新闻干事,1978年转业,任湖北省政协党组秘书、文史编辑。已出版《湖北省政协历史资料选编》等多部专著,其传被十多部辞书收录,被誉为是一位多产的业余作家及文史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说武汉 | 图说工程八营攻取楚望台军火库
山西榆次:张彪祠堂
民国往事:武昌起义(三)
武昌首义第一枪并非熊炳坤打响,为何大家还称他为“熊一枪”
十月十日,武昌首义第一枪
从上士班长升到少将旅长,熊秉坤只用了5天时间,古今中外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