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造像之美(7)

七、河北博物院(一)

河北的光彩总被北京、天津掩盖,作为省会的石家庄更是水波不兴。说到河北旅游,通常会想到承德、遵化、正定、秦皇岛,甚至西柏坡都比石家庄有名。我来石家庄,只为河北博物院。原本只是看看满城汉墓的文物,最后却对曲阳石雕,定州瓷器,古中山国和燕国情有独钟。河博并没有通史展,从不同的文物和历史片段来记录这片热土。

石雕和泥塑一样,是人类最早的技能,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就能在石头上刻画雕凿,绵延的时代越久,记载的历史就越多。曲阳石雕因石材而闻名,白石细腻,堪比白玉,自西汉中山靖王墓侍者俑开始,经历过北朝佛教造像的高峰,唐代墓葬雕刻的兴盛,直至元明清步入皇家宫廷,一直传承,一直辉煌。汉代石俑技法简练,形象写实,比例虽不准确,神态却很生动,这可能是中华艺术的特质之一,重神甚于重形。

(刘胜墓侍者俑)

北朝曲阳石雕的面貌可由几次重大发现逐渐拼起。1953年的修德寺窖藏(修德寺是宋代所建,与出土佛像并无关系),2012年的临漳北吴庄窖藏,还有幽居寺北齐造像(1996年释迦牟尼佛首被盗,2014年由佛光山星云大师购回,2016年捐增河博,终使佛头佛身重合),以及从河北各地零星发现的白石雕刻,共济河博一堂,实在蔚为壮观。窖藏佛像的原因与灭佛有关,出土的都是残件。修德寺佛像由故宫博物院修复,目前收藏在故宫、河博、国博等处。修德寺造像始于北魏、终于隋唐,尤其以东魏、北齐最多最精。唯一的一尊北魏交脚弥勒像为砂岩所刻,是最早的一件,有西域风格。北魏晚期、东魏早期造像题材多以弥勒、观音、释迦为多,头髻高耸,瘦骨清像,褒衣薄带,是汉化的风格。东魏晚期、北齐造像风格又变,出现龙树背龛、双身造像(并非释迦多宝二佛说法,而是完全相同或对称的双思惟、双观音、双弥勒等),特别是反汉风,引入印度笈多风格,造像圆润,衣纹贴身,就是有名的曹家样。北齐邺城造像达到北朝佛教造像艺术最高峰,那是一种含蓄细腻的美,身姿是内敛的,细腻的衣裳褶皱没有一丝扬起;面容是宁谧的,嘴角的微笑若隐若现。这是北齐独特的风格,是胡风(印度风格)和南朝艺术的新结合。到隋唐后,逐渐张扬,菩萨开始曼妙,天王开始扭曲。在我看来,张扬的美总不及内敛的美耐看,北齐佛造像更符合佛教的精神内涵。以邺城为中心的佛教造像艺术,逐渐向外传播,在山东青州造像中也能看到一些影子。

(砂岩交脚弥勒)

(瘦骨清像)

(修德寺北齐菩萨像)

(幽居寺佛造像,大佛和小佛龛)

(邺城北齐观音头像)

(邺城北齐龙树背龛弥勒造像)

就题材而言,最值得留意的是观音、弥勒、思惟主题造像。观音崇拜从曹魏僧铠开始,到西晋《光(观)世音普门品》广受关注,只需诵念观音名号,即可脱离七难三毒。观音显化三十三种形象,成为信众心中救苦救难的代表。在已经发现的曲阳石雕观音像中,东魏北齐占据绝大多数,体现出乱世中人心的渴望。比较典型的是头戴三叶冠,手持莲花蕾的样子,身后有背光,北齐后出现双观音的模式,更为特别。弥勒信仰影响较大的是《弥勒下生经》,有救世的含义,在北魏时期弥勒信仰盛行,这与帝王倡导(号称自己为弥勒转世)不无关系。北魏、东魏的弥勒多以佛像(下生形象)出现,北齐则有菩萨(上生形象)出现,或可说明弥勒信仰从救世向净土转变。弥勒信仰后来成为起兵造反的谶语,不为统治者所容,自宋之后弥勒形象被布袋和尚替代。思惟菩萨是很有意思的存在,一般认为是乔达摩悉达多太子(释迦牟尼成佛前)在菩提树下证道的故事,这类造像集中出现在东魏、北齐和隋。思惟菩萨常与龙树背龛结合在一起,有时还出现白马舔足的场景。当然还有另一类说法,思惟菩萨是弥勒的变身,理由就是菩萨背后的树。释迦牟尼的菩提树并没有龙的形象,而弥勒菩萨背后的树是龙华树,有龙盘绕,后来甚至演化为盘龙柱。两种说法无法分辨对错,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两者之间原本就有传承演变的关系。北齐之后双思惟流行。在所有邺城造像中,龙树背龛类最为精彩,镂空雕刻,内容繁复,值得细品。最后一提,欣赏北朝佛龛务必别忘记欣赏基座,技法上有浮雕、有线刻,更重要的是题材多样,香炉、贡品、狮子、童子、弟子、天王、伎乐、神王、菩萨、供养人……应有尽有,虽然是造像的从属部分,却给了匠人(或者供养人)自由发挥的空间,完全可以尊崇个人喜好和装饰美感的需要。神王是我这次来河北看佛教造像最大的收获,无论是响堂山石窟,还是邺城造像中都有出现。神王承袭龙门、巩县的传统,在北齐大有突破,形象更为丰富多样。

(观音造像)

(弥勒造像)

(思惟菩萨)

(从二佛说法到双观音、双思惟)

(龙树背龛,背后有八大神王)

(佛龛基座)

(唐代菩萨和力士)

自唐以后,曲阳石雕从佛教题材向世俗题材演变。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割让燕云、宋金交战,河北地区一直很不平静,再也容不下安稳的佛国世界。白石因材质昂贵,被权贵所钟爱,应用在宫室墓葬之中,五代王处直墓的石刻彩绘浮雕就是代表。墓门上雕刻的武士像在国博,是被盗后的回流文物。墓中前室的十二生肖和后室的散乐、奉侍浮雕,以及刻有四象的墓志盖保存在河博。两面散乐和奉侍浮雕堪称杰作,人物众多,排布有序,侍女仪态雍容,有盛唐气象,可以永泰公主墓侍女壁画媲美。元、明、清,北京成为首都,在宫室营造中,曲阳石雕继续着它的传奇,至今仍可以从紫禁城的栏板螭首上看到传承千年的技艺。

(唐代石狮)

(王处直墓十二生肖,鼠、龙、马、鸡)

(王处直墓四象墓志盖)

(散乐、奉侍浮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北博物院(下) 【河北石家庄】
中国国家博物馆 曲阳白石佛教造像
故宫博物院藏雕塑之战国--南北朝篇
北京故宫馆藏佛像鉴赏 二
河北博物馆 曲阳石雕
曲阳石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