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造像之美(17)

十七、大足(二)

一般人眼中,宝顶山等于大足,甚至等于四川石窟。它实在太著名,有时被称为继敦煌、云岗、龙门之后的中国第四大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最后的高峰。这个说法,无法评说,但也说明了宝顶山独特的艺术魅力。准确的说,宝顶山是摩崖石刻,而非石窟。如果说敦煌胜在绵延千年的开窟历史,保存着从前秦到元的完整的历史标本;那么宝顶则强在整体的策划和设计,把南宋末年四川地区的历史风貌凝聚在岩壁之上。云岗昙曜五窟同样是统一策划,但也比不上宝顶如连环画般的设计。

很可惜,我们的旅游区并没按照宝顶山原有的设计安排游览路线,往往是从柳本尊十炼图进入大佛湾,事实上那是终点,而非起点。目前的大足景区只突出石刻,却忽略圣寿寺,事实上作为赵智凤僧团的道场,圣寿寺才是中心,大佛湾并非礼佛的场所,只是向信众传播教喻的方便法门。冷老师带我们从大佛湾中间看起,左右分别是护法龛和牧牛图。这里本是通往圣寿寺的门户,现已封闭,石阶两侧各有一只猛虎,看守着佛湾的入口。从入口往牧牛图一侧走,是修行之路;从护法龛一侧走,是信众之路。

牧牛图是修行之路的起始,讲述着禅宗渐悟的含义,牧人象征修行者,水牛比喻修行者的心。从一开始的未牧——心性未经调伏,历经初调、受制、回首、驯服、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忘、禅定、心月。牛与人渐渐和睦,直至自由自在,甚至人牛皆忘,只剩下无染的明月,由戒至定,因定生慧。禅宗是中国的佛教,有南北之分,北宗讲渐悟,南宗讲顿悟,牧牛图是渐悟,圆觉洞另一侧的石狮,正对着那一轮云间月,或许就是顿悟,一声狮吼,明心见性,直指明月。修行者修行的终点就是圆觉,佛教语汇中的圆觉是指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圆觉洞也是宝顶山最大的洞窟造像。看过安岳的圆觉洞、华严洞,宝顶山的圆觉洞比前两者都大,而且在正面三身佛、两侧十二觉行圆满的菩萨之外,还有一身佛前长跪的菩萨,有说象征着十二圆觉菩萨的合一,我却觉得就是修行者本人,历经一切,终见佛祖。这不是表达给信众的圆觉洞,而是留给修行者体悟的圆觉洞。或许造像本身的美不及华严洞,但意境的营造却更高一筹,甚至考虑到了洞窟内的流水。可惜洞窟正在维修,多少有些影响感受。修行者之路的尽头是毗卢遮那佛头像,没有身体,整个山岩都是身体,暗喻密宗佛法的广大。毗卢遮那佛头顶的化佛冠中端坐着柳本尊,最后又点了赵智奉僧团的信仰主题。

回到信众之路,起点是九尊护法,准确的说是九大明王。正中是释迦牟尼佛的愤怒化身时轮金刚,左右是八尊菩萨所现的明王像。每个明王的头顶就是佛与菩萨的法身像。明王脚下是十二生肖,这是比较少见的搭配,生肖与明王的关系我不知道,但至少可以快速拉近与普通观者的距离。走过护法明王,见到的不是佛祖,而是六道轮回,正说明大佛湾的设计不是为了朝佛,而是教喻。以佛教的视角,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和恐怖就是无尽的轮回,这里开门见山地向所有观者提出问题——如何跳出轮回?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就是相信佛法。第一步是礼敬佛法僧三宝,广大宝楼阁图就代表着三宝,仔细看去宝顶山匾额之上坐着的三身佛都是赵智凤本人。可见在大佛湾营建的时候,赵智凤已经信众如云,声名远播,可以自诩为佛的化身。而在安岳毗卢洞时期,他还没有达到如此高度,仍然以刻画柳本尊为主。如果不留心,会错过一幅小品,竹林猫鼠图,为什么刻在这里,有什么含义,很值得玩味。

普通百姓不可能读懂佛经,形象化的表达才有更大的力量。接下来的几窟都与佛经有关,说是经变窟也不为过。华严经变窟用三尊大立佛象征佛法广大,千手观音窟则是百姓最喜闻乐见的题材,涅槃窟与九龙浴太子把生与灭紧紧相连引人遐思。这三窟都非常大,让观者自生崇敬之心。细节也有许多可观之处,华严三圣旁的舍利宝塔就很别致,每层檐下的石柱都形制不同。千手观音两侧的小鬼和乞丐一个捧药,一个吐钱,把佛经故事与百姓最基本的需要连在一起。佛祖涅槃像的头部位置有赵智凤和柳本尊的本身像,赵氏僧团的野望真是越来越高。之后是孔雀明王经变,这是安岳大足常见的题材,也是宋末常见的题材,可为战乱中的百姓带来安慰。佛法不仅靠佛经传播,也需讲法才能弘扬,毗卢道场就把这两者巧妙地合而为一,主尊毗卢遮那佛就在贮存经卷的转轮藏中说法。周围环绕诸天菩萨和飞天,一派佛国景象。

毗卢道场之后的几个大窟更像是连环画,比普通的经变窟更生动,讲述的也是与人直接相关的主题。我把它们分成两组,第一组是父母恩重经变相和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父慈子孝,人伦纲常。父母恩重经变相分三层,上层是过去七佛,中间是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过程,下面是不孝子孙在地狱受罚的景象,父母恩重的故事每一格都配有题记。父母之恩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由此推演,更能体会佛的慈悲。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用佛祖自己的故事讲述子女要孝养父母的道理。世人对出家的僧人会有不孝的误解,石窟的一侧就有六师外道谤佛不孝图,而佛祖会探视病重的父亲,亲自为逝去的亲人抬棺,与普通人无异。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不得不面对的主题,不融合就难以流传。有趣的是石窟一角“乱入”了赵智凤的形象,还有他的述志名言:“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后两句是“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据说这句话就改自大方便佛报恩经的孝养品。在两大窟中间用风雨雷电造像间隔,民间信仰很大程度上都在祈祷风调雨顺。第二组是观无量寿经变相和地狱变相,惩恶扬善,规劝世人。位置也是一高一低,高处的观无量寿经变相描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景象,接引善众之地;低处的地狱变相刻画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残酷,是恶人将去的所在。宝顶的观无量寿经变是我在同类题材中所见最大最复杂的,既有常见的西方三圣、十六观和天宫伎乐、莲花童子,也有不常见的三品九生图,内容非常广博。地狱变则是非常生活化,上部是地藏王菩萨和十殿阎王,下部是十八层地狱,地狱的入口还有业称和业镜,真可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锱铢必报。在地狱中,赵凤智又出现了,宛若地藏菩萨现身。这两窟的过渡处为锁六耗图,意为降伏各种心魔,不出所料的弥勒主尊以赵智凤的形象出现。看完慈孝、善恶两组之后,便是宝顶山大佛湾的最后一窟——柳本尊十炼图。宝顶山的十炼图比安岳毗卢洞大很多,增加了下部的十大明王。这一窟即是七十余年大佛湾营造历史的终点,也是四川开窟造像的终点。南宋灭亡,匠人流散,十大明王都只完成了半身。完满亦或残缺,幸运还是遗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数百年后我们还能遇见。

离开大佛湾,前往圣寿寺。寺前的池塘中有一亭,亭中是佛足印,印上还立着释迦牟尼佛。佛足印是佛教最早的崇拜物,仿佛是佛国源头。这一片池水正是大佛湾水系的源头,池水涌出之处就是九龙浴太子窟,水从龙口落,灌浴太子身,设计得颇为巧妙。圣寿寺的香火不少,建筑也是川中常见的样式,房脊上还有戏曲故事,我能认出白蛇青蛇的一折。圣寿寺一侧有小佛湾,据说是营造大佛湾之前的模型,可惜维修不开放。所幸在成都金沙博物馆天下大足展中看到的释迦牟尼佛像便是出自小佛湾。在大殿后方的古井殿中也有几尊佛像,就是小佛湾的风格。老师带我们爬上寺后最高处,那里有方丈台维摩殿,殿中供奉着头戴风帽涅槃偃卧的老者像,身上还有尊坐佛。这是非常罕见的造像形制,根本找不出相应的佛经典故,后人附会认为是维摩诘造像。可常见的维摩诘造像,都是与文殊辩法的场景,从没见过维摩诘涅槃的形象。冷老师说,这可能是赵智凤,而非维摩诘。基座上同样刻有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的赵智凤述志诗,应是与塑像呼应。我静静地看着塑像,仿佛见到弥留之际的赵智凤,他俯瞰着下方信众如云的圣寿寺和大兴土木的大佛湾,应该是满足的,于是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

大足之旅的最后是南山石刻,可惜来晚了,没能看到,又留下一处遗憾。天下万物,终难圆满,华枝春满则落,天心月圆则缺,宝顶佛国都没有雕完,又何况是我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庆大足石刻之宝顶山石刻
寺院其它佛像介绍(7)
重庆游~大足石刻篇
大足石刻,世界石窟艺术最后的丰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 大足石刻
气势磅礴的大足宝顶山摩崖造像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