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石文坛]张艳军的随笔《匪夷所思的猫》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张艳军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把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每当我唱起这首歌,就想起了给我终生教益的金高(即金湖高中),那里有一批名师,他们师德比山高,师情比海深,每一名老师,都是一面榜样的旗帜。是他们点燃了我的理想,激励了我的斗志,用智慧打造了我的灵魂。金高两年以及后来我的人生旅途,我成长的每一步,都与金高教我的老师有关,都是老师教导、教育的结果。

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高二,当时非常有名望的张易琨老师在我们班代上了几个星期的几何课,让我见识了高水平的老师是怎样把所有难题变成了乐趣的。张老师讲课寓教于乐,出神入化,他不但教给我们知识,还教给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他最高兴的就是他的学生能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融会贯通,服务于社会。他有时一边讲几何题,一边运用几何推理的方法来演绎做人的道理,这一点特别令我佩服。

有一次,他在讲一道梯形证明题后说了一番话,我至今还回味无穷。他说:有人把梯形比作人生舞台,在这个人生舞台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只有拥有梦想,树立目标,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并且坚持不懈地努力的人,才能成为人生舞台的明星!听了这番话,我想:我的梦想是什么呢?我在人生这个舞台上定位什么角色呢?我望着张老师,突然脑子灵光一闪:对!就做张老师那样能被学生发自内心称赞的,使所有的难题能成为乐趣的老师!我为自己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而兴奋不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争分夺秒地努力学习,像一棵嫩芽一样吸收着老师播撒给我们的知识甘露。有时,我思想开了小差,这时就有个神奇的力量在驱使我赶快认真听讲,做个好老师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他唤醒我的迷惘,点燃了我的激情,张开了我前进的征帆!感恩张老师,他使我明确了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了终生!

后来,张老师成了张校长,他就像大海航行的罗盘针,为更多学子指明前进的方向。

我们二班班主任谢中武老师,有一副敦厚慈祥的面容。我从没看到他对学生发过脾气。他教数学,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他不但治学严谨,而且用高尚的人格修养去引导学生,他对我影响很大。我因上初中时就随家庭下放农村了,初中数学几乎没学。到高中后,数学跟不上。对我这个数学差得一塌糊涂的差生,谢老师不嫌弃、不放弃,常常利用课余或建校劳动间歇时间,为我们补课,指点迷津,而且耐心到了极点,他和霭可亲的讲解,使我一直感觉得抬不起头的数学成绩慢慢地上升了,在毕业前夕的一次考试中,我的数学居然考了90分。

后来我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任班主任二十九年,在这漫长的育人工作中,我从带全校最差的班,到后来带人人争着想进的实验班。在转变双差生的过程中,我像谢老师那样不嫌弃,不放弃,耐心地、潜移默化地感化学生,从而获得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肯定。感恩你谢老师!你尽责教书,大爱育人,是我教书育人工作的楷模!

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滴

冯旭光老师教我们物理,当时称农基。冯老师才气逼人,不怒而威,极有个性,上课时妙语连珠,深受同学们喜欢。

农基课当时是为服务农村农业打基础的课,要理论联系实际,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怎么相结合呢?为了教好我们,冯老师绞尽脑汁,还真想到了个好办法。他到大冶农机公司借了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开到学校操场,给我们两个班的同学上大课。我们围着拖拉机,听他讲拖拉机的构造,讲柴油机的工作原理,让我们看活塞运动的过程……这样直观的教学,很好懂,我们印象也非常深刻。例如他讲怎样踩离合器换档,就让我们看,什么是离合器,什么是挂档,怎样踩离合器,怎样踩油门,怎样挂档,怎样换档。他特别强调:油门位置也在那里,别踩错了!讲完后,他亲自示范,开着拖拉机换一、二、三档,围着操场跑了一圈。然后让一个男同学上机试换档,这位男同学很快就学会了。冯老师又鼓励女生也上机试试。叫我上,我不敢上,连忙往后退。结果曹春华很大胆,她上了拖拉机,开动了机子,成功地学会了换档,令我羡慕不已!我为自己胆小,失去了一次亲自动手动脚操作的机会,很是后悔,但冯老师现场形象的讲解,精彩的操作,我都深深地记在了脑子里。没想到这些知识,后来还真的帮了我的大忙!

毕业后,我凭着高中二年练就的本领,回乡加入了铁姑娘战斗队,战天斗地,连年被评为五好社员,后被大队、公社推荐去大冶农机公司参加了县拖拉机手培训班。在培训过程中,我仔细回忆冯老师讲课的内容,很快就掌握了要领,理论考试很快过了关。接着是实际操作,这次我接受了在学校时的教训,不放过任何一次训练的机会,为了左右手、左右脚协调配合好,我连吃饭、走路、睡觉也模仿开车动作。踩离合器挂档、换档,踩油门加速、踩刹车停车……终于录考过了关,拿到了拖拉机驾驶执照,成了金湖公社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我英姿飒爽地开着拖拉机,奔跑在农村广阔的田地里。

感恩冯老师!你教我的知识,改变过我的命运,使我终身受用!

刘恩尤老师教英语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天,天蒙蒙亮,他就拿着一本英语书,到山上还没整平的操场上背英语。记得上第一节课,刘老师用流利的英语说了几分钟,看到我们都听呆了的样子,刘老师就用汉语说:这是英语第一篇课文,哪个听懂了是什么意思吗?大家都说:听不懂,好难!刘老师就以亲身体会做我们的工作:我读书时,学的是俄语,现在工作需要我教英语,我也是从头学起,我学得会,你们年轻更学得会,我们一起努力吧……刘老师流利的英语激起了同学们学英语的兴趣,慢慢地同学们也能用英语对话了,整篇长课文也能背来了,刘老师讲的英语语法也很好懂……英语这门课,同学们都掌握得很好!

没想到高中的英语学习,给我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带来了转机。1977年开始,全国掀起了学英语的热潮,大冶所有的中、小学都开设了英语课,英语老师奇缺。当时我凭着高中刘老师教的英语基础和后来假期参加了一个多月的英语培训班(黄开福任教),当上了铜山中学的英语老师。再后来,我通过了英语面试,进了城关实验小学,教四年级英语。精英荟萃的实小为我的教学生涯展开了一片广阔的前景!

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刘冬娥老师是我的青春偶像,这么年轻的女老师教高中语文,而且能歌善舞,我很敬佩。我从小就胆子小,很怕人,怕跟人说话,因我母亲家教十分严,从不准许我出去参加唱歌跳舞之类的活动,胆量没练出来,上课也不敢举手发言。进高中后,我心里一直暗暗着急,想要改变现状。当时我觉得要改变现状,关键是要学好语文。而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只要留心,随时都是机会,人人都有我学习的地方。这样,一个能说会道、表达流利的刘冬娥老师,就成了我乐于追随的偶像。亲其师,信其道。喜欢刘老师,就是喜欢上刘老师的语文课。有次,刘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写在建校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同学。她进行了详细的写前辅导:不但要写出人物的突出事例两三个,还要通过这几个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当时我想:我口头表达不行,书面表达一定要有长进。于是我根据刘老师的指导,认真构思。中午宿舍较吵,我就一个人拿着草稿本,跑到后面山上,坐在树下,慢慢回想老师讲的要求。突然,隔壁一班的冯应汉同学的小硬汉形象跃入我的脑海,他的事迹很感人,全校皆知。于是,我用描写的手法写出他感人肺腑的言行,再来一番抒情议论,把他的思想上升到学习抗大精神的高度。结果那篇作文,刘老师给了全班最高分88分,并在作文评讲时表扬了我,肯定了我写作的进步。其实,是刘老师的写前指导,启发了我的思维,激发了我写先进人物的激情。总之,这次作文大大提高了我的自信心,从那以后,我爱上了作文,更爱上了看书,刘老师的语文课也成了我提高表达能力的突破口,为我后来当语文老师奠定了基础。

当时,上大学除了要凭手上的老茧,也要参加招生考试,我记得语文是考一篇作文——难忘的一件事。我当时写的是:农村极度缺乏农业科学人才的现实,并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写了一事例:举全大队之力,买回的一台拖拉机,忙时日夜在水田里工作,由于各小队要用拖拉机打田的多,日夜加班,拖拉机得不到休息和保养,容易出故障,又由于缺乏修理知识,机子坏了就要送到县里去修,不仅耽误农忙的宝贵时间,而且一拆开机器、一动手修就是几百元、几十元,农民心痛地说:辛辛苦苦种的粮食,都被鸡(机)啄了。所以农业机械化迫切需要一批懂得并会运用农业机械的知识人才。因为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我当时思如泉涌、笔走如飞,结果凭着这篇作文成绩和手上的老茧,我被湖北师院中文系录取了。当时,汉语言专业招两个班:一个普通班,一个社来社去班,我不忘根本,为了回报社队培养之恩,报了社来社去班,就是从公社来,毕业后回公社去。所以毕业实习时,我回到了金湖,被安排到金湖高中,后又被安排到刘老师班上实习。刘老师手把手地教我怎么备课、写教案,然后听她讲课。刘老师的课讲得真好,我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听了一周课后,轮到刘老师听我上台讲课了,第一次上讲台,我由于紧张,怕内容完不成,语速快,结果离下课还有十分钟,我就讲完了备课的内容,该问的也问了,该答的也答了,我正在着急下面该讲什么内容,只见刘老师机智地走上讲台说:这节课老师讲得精辟,同学们学得很好,知识要点都掌握了,那么,这堂课我们还能学到什么呢?刘老师这一问,把同学们探究的欲望激发起来了,纷纷举手,谈自己的见解,由书本上的浅阅读自然过渡到向社会纵深的深阅读迈进……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陶醉在自己的发散思维中不愿下课。刘老师凭着扎实的个人素养和经验,使课堂呈现了思维和思辨的深度和广度,使我和同学们都大受教益。课后,刘老师指导我:以后每上一节课,都试讲一遍给我听,这样你既熟悉了内容,又好掌握时间。这当然给刘老师增加了很大负担,因每次试讲后,她都要详细地评课,指出优缺点,优点要我发扬,缺点督促我改进,还传授我上好一堂课的方法:充分了解学生,力争把每堂课当作一份礼物送给学生。在刘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实习课越讲越顺畅了,讲课的技艺也大有提高。刘老师在我的实习鉴定里给了较好的评价。

回师院后,系里对这次实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其中一个环节是:学员上讲台,上一节实习汇报课,内容由系里定,听课的是中文系两个班的学员和带课老师。系里把汇报课的任务交给了我,我诚惶诚恐地接受了这一任务。我按照刘老师传授的方法,精心设计内容。先自己在空教室里反复讲了好几遍,我感觉就像实习时刘老师那双眼睛在默默地注视着我,眼里满是殷殷期盼。于是我深思:怎样才能讲出新意呢?

我突然想起刘老师教的以读带写的一个很好的写作策略:希望能给课文续写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要求要编织得天衣无缝,既要有创造性的想象,也要符合文中出现过的所有要求。这是通过续写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灵感。正式讲课时听课的老师和学员都认为汇报课拓宽了对阅读、写作的理解,还特别赞赏了这种留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的做法。这次讲汇报课的活动,使我得到极大的锻炼,也得到系里肯定,并将学生上讲台提升到支持新生事物的高度,作为教改成果进行推广。感恩刘老师,让我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并亲手扶持我走上讲台,圆了我的语文教师梦。

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叶序顺校长带我们的政治课,学习马哲马政经,全称: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第一次听叶校长讲唯物主义辩证法商品货币剩余价值等新名词,感觉很抽象,认为枯燥难懂,但越学下去,我越觉得指导现实非常实用。叶校长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深入浅出,讲得通俗易懂。例如,他讲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一个人的进步快慢和程度主要取决于本人的主观努力(内因),但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变化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举例名师出高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等等,名师、榜样这些因素对我们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促进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力争做到近朱者赤,以便早日成才……

政治学得好的是石红英同学,记得有一次她上黑板做题,都答对了,叶校长对她的答案非常满意,评讲了半节课,这使我对政治课越来越重视,而叶校长讲的这些哲学理论对我当时的立志和努力,以及工作后我转化后进生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全校集会上,叶校长讲得最多的是延安精神抗大精神。回想起当时艰苦的建校劳动,我被这种精神感染着、实践着,那段艰苦建校的生活是一段宝贵的人生历练,是拼搏的人生体验,这精神也成为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使我后来的学习、工作中,什么苦都能吃,从不贪图享受,实践着有价值的人生,用延安精神抗大精神武装头脑的金高师生,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奇迹不能创造!

在叶校长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之下,金高成了培养人才的摇篮,成了校长的孵化基地,一批批各种人才向社会输送,从金高走向各类学校、走上校长岗位的人才,真是太多了,而且很多成了名师、名校长。他们如同火炬接力手,手手相传,把更多的人才送往祖国建设需要的四面八方。

作为首届校长,每每提起这些,他无不感到自豪、喜上眉梢、滔滔不绝!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自己欣慰的呢?叶校长,你总在书写走出金高涌现的榜上有名的各类人才,但你总有遗漏,也总书写不尽、书写不完!

何其有幸啊!我们碰到金高这样一批名师鸿儒。感恩你,金高的恩师!你们不是雕塑家,却雕塑着一批批青年学生的灵魂。你们的一言一行感化着我们,激励我们。

谢中武、刘恩尤、冯旭光三位恩师,你们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虽然先后离我们而去,但你们热情、积极、诚恳与远见卓识,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奋斗的无尽动力。深深缅怀三位恩师——永远的榜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从教以来,我从不敢懈怠,像我的恩师一样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诚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恩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榜样的激励下,我才能取得一些成绩。当地群众信任我,推选我当上了大冶市政协委员,后来又当选为黄石市人大代表,参政议政,为家乡建言,为教育鼓与呼!我不断学习新课程,新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我在福建师范大学接受为期一年的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后经过论文答辩,由国家教育部颁发“合格证书”。我感恩老师,要像老师那样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使奉献这面鲜艳的旗帜永不褪色地高举下去!

师恩难忘刻骨铭,深深祝福谢师情!


张艳军:1955年1月出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大冶市第二、第三届政协委员,曾被评为大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享受政府科技津贴,黄石市第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参政议政,为家乡建言,为教育“鼓”与“呼”!工作之余有所练笔散见于报刊。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
大一新生教师节写给陈老师
《马后不是炮》
孙双金的成长叙述之四:
【名师】董一菲:醉在教书的时光里
王君:敢于“死”在公开课中,才能上好公开课!(小年夜邀您听王君的“现场课”)| 寒假学习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