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石文坛]向锦丽读何鹏的散文集《借我一束光》有感:你就是一束光

你就是一束光

——读《借我一束光》后感

向锦丽

自4月上旬收到何鹏师兄寄来的书,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期间,孩子、婆婆、我自己相继生病,本来平时的工作就忙,再加之学校最近的活动又多,读书就读的断断续续,却在不知不觉中,将这本书的序言读了五遍,后记读了四遍,全书通读了两遍,书中的部分篇目也读了三四遍。虽然何师兄现在尚不能和知名大家比肩,但他的这部作品却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心,或许正如他在书中说到的,让我感觉是“找到了与心灵契合的点”。
其实,我与何鹏师兄素未谋面,但读着他的作品,始终有一种亲切感扑面而来。我们是湖北师范学院的校友,同读中文系,且师从文学院吴瑞霞教授,都与吴老师的交往比较密切。大学毕业之后的几年里,我经常到吴老师家里去探访,在老师家吃饭,聆听老师讲文学,讲人生……那些美好的记忆始终照耀着我前进的路。何师兄早我两届,我在校时就隐约听过他的大名,读过他的文字,只可惜“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毕业之后的某一年,我偶尔在新浪博客上读到何师兄写的一篇写恩师吴老师的文章,才得知他与吴老师亲切的师生关系。忽然觉得缘分真的挺神奇,或许在当年的大学校园里,我与和师兄就有无数次的擦肩而过,却只是相见不相识;而多年后的现在,因为吴老师给何师兄的新作写序言,然后转发给我,却又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位有才华的师兄。
“借我一束光”,这个充满了温暖诗意的名字如一抹春风,一下子就吹进了我的心底,吹开了我满心的繁花似锦。在忙完一天的工作之后,累得瘫倒在床上,却还想着要翻几页书,读着读着,就不知不觉到了深夜。
乡村,故乡,青春,理想,文学,大学,爱情,友情,工作,漂泊,迷茫,追寻……在《借我一束光》这本书里,何师兄将自己从童年到不惑之年的人生,真实坦诚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娓娓道来。童年时生活在充满烟火的村庄,青年时代从乡下走向城市,毕业之后漂泊奔忙,始终苦苦追寻坚守理想,这似乎是我们这一代出生在农村的八零后的共同记忆。读师兄的文字,就像是读我们自己的前半生。读着读着,我就开始恍恍惚惚,混混沌沌,仿佛在云间游走,然后陷入了无边的回忆中去,就连回忆中那些曾经忘却的细节,都在脑海中纷纷呈现,就如滚滚而来的潮水。世界一片沉寂,无边的墨色侵染了这山中小县城,却忽听得夜雨敲窗,淅淅沥沥,颗颗分明。昏黄的灯光,逐光扑腾的飞蛾,窗外的雨声,与书中的文字,交织一片,让我久久难以成眠。
和师兄一样,我也是一个出生在黄冈农村的孩子。对乡村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始终记得,家乡的东河在门前静静地流淌,两岸娴静的树影倒映在荡漾的碧波里,白色的长腿鹭鸶在青山前盘旋。我躺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放牧我家的大水牛。抬头是碧蓝的天空,像栀子花一般洁白的云朵,鼻尖拂过青草和野花的清香,耳边是水牛吃草的嚓嚓声,一切都安静得像时钟停止了摆动……
和师兄一样,我们的村庄也被绿树环抱,黄昏的村庄也有袅袅炊烟,老家的屋檐下也有燕子筑巢。我们也会跟着父母亲去田里插秧、割稻子,在稻场上看满天星斗,听一整晚的蛙鸣……老家的年味,也总是浓郁而幸福的,虽没有师兄家乡的肉糕,但却有我们家乡的鱼面、糖粑、肉圆子……当然,还有那些散落天涯,各自奔波他乡的童年伙伴……
童年的我也热爱文学。小学时物质匮乏,我几乎没有什么书可读,就偷偷在叔叔家的阁楼上读书,经常被他们锁在家里却不自知。我曾在妈妈点着的煤油灯下磕磕绊绊地写着日记,慢慢长大后,我尝试着写文章,写诗歌。但是与师兄有启蒙老师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友不同,我的文学爱好更像是单打独斗。学习写点文章,差不多是我的自觉意识。年幼时,我身边没有爱好文学的人,中学时代写的文章能够被老师夸奖就已经是难得,身边也少有对文学有兴趣的同学,我面临的更多的是不理解,恶意嘲笑,善意的劝诫……独学而无友,我常常是孤独苦闷的,像屋脊上的一只黑猫,整夜与圆月对峙……
上大学之后,能得到的书忽然丰富起来,我瞬间如鱼入大海,畅快淋漓。我最喜欢的就是,一个人坐在读书馆里靠窗的位置,一边闻着窗外合欢花的幽香,一边安安静静地读着书。在图书馆对面的篮球场边,国旗台底下的一块大石头上,我经常默默地坐着,安安静静地写着我的文字,周围是一群热情洋溢的男男女女,在球场上汗水淋漓,肆意挥洒自己的青春……
可惜那时的我,仿佛是有社交恐惧症,虽然加入了磁湖文学社,但自卑木讷,又有一些自以为是的清高,不喜欢向别人表达,也不喜欢投稿,也不够勤奋,只知道顾影自怜。否则,倒是可以向师兄师姐们学习学习了。如今时光一晃,已是十几年倏忽而过。青春的记忆仿佛沉淀在心底里了,很久很久。然而目光触及师兄笔下的磁湖、牛尾巴、团城山、桂花广场等等那些字眼时,那些湖光山色,那些车辆人群,那些缤纷的灯光……一下子都跃入眼前来,让我无法自已。
师兄说,每个人的记忆都是自己的私人文学。但是作为一位文学爱好者,他似乎比别人更敏锐,更感性,内心更丰富,更柔软,更有张力。师兄这部作品是一部散文集,可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位诗人。他可以看的见、听得见、感知得到别人所不注意的东西,他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他在自己的那个世界里踽踽独行,又在那样的一个世界里尽情狂欢。
他有一双诗人的眼睛,所以他能够看得见老宅边树木们的荣枯变换的记忆,他看得见故乡烟火里农人的平淡安然的幸福,他看得见老家屋檐下曾经的热闹与如今的冷清,他看得见黄石明澈的月光和月光下安然的城市,他看得见一盏清壶里,一枚茶叶被云蒸雾绕、烘焙淬炼之后走向圆满的一生……
他有一对诗人的耳朵,所以他能够听得见村庄里各种生命蓬勃生长的声音,他听得见青春在他的人生中匆匆流逝的声音,他听得见他和朋友们碰杯时梦想破碎的声音,他听得见梦里故乡在原地一遍一遍呼唤他的声音,他听得见自己内心的热情奔涌梦想再次起航的声音……
他有一颗诗人的心灵,所以他多愁善感。从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开始,他的心里就滋生了浓郁的乡愁。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成为了他笔下的有血有肉具体可感的形象。他对童年的无限追怀,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最终成为他漂泊异地他乡的羁绊,最后他终于回到了故乡。
他有一颗诗人的心灵,所以他始终对梦想满怀热情。年少时意气风发,和一群文友们谈人生,谈文学,写小说,办报刊,那时候的阳光多么明媚,那时候的青春多么肆意,那时候的热血像一团火,一点着就会熊熊燃烧。多年之后,生活慢慢归于平淡,但他却仍葆有一颗初心,继续笔耕不辍,终于让文字开花结果。
他有一颗诗人的心灵,所以他重情重义。他读懂了垂暮之年的祖父内心的寂寞与无助,他懊悔没能完成给祖父买收音机的愿望;他关注社会底层的平凡人物,他关注自己的发小宋望,他懂得宋望在生活中的痛苦与挣扎,他对像宋望一样的人群始终怀有一种悲悯宽厚的情怀;他珍惜学生时代的同学情谊,他与文友之间的感情让我感动,也让我心生向往;他忘不了那个性格孤僻、遭遇挫折却用力活着的同事小健,他和酒吧的驻唱阿龙惺惺相惜倾心相交,他甚至和网友也能结下一段纯粹的友情。他的文字里,始终有对人的关注,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反思。他的心里,必然有一个五彩缤纷的梦幻世界。
师兄的文字,如诗如画。如诗一般的是文章的语言,时而轻吟浅唱,时而高歌猛进,时而黯然神伤,时而低回婉转,千回百转的笔调,朦胧迷离的抒情,常常让我忘记了思考,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如画一般的是作者创造的意境。师兄似乎喜欢描绘各种画面,一篇文章里,或长篇大段,描写或蜻蜓点水,极尽描写了黄昏中的乡村,月光下的校园,霓虹灯里的城市,变幻莫测的四季……每一段环境的描写,都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读他的整部作品,我的脑中就是一帧帧流动的画面,让人心里宁静得如一泓清澈的月光。
师兄说,他把这本散文集作为自己四十岁的生日礼物。啊,谁能想到,时光那么快,从前我们都还是他书中那一群少男少女,转眼间我们这些八零后啊,就已近不惑之年。但是读师兄的文字,总感觉他还是从前的那个少年,始终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他怀恋过去,但也关注当下。在他的笔下,过去的故乡,曾经的人和事,总是萦绕在他的心底,挥之不去。但他也始终抱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当下的人生。当我们被挫折磨难冷却了一腔热血,当我们被琐碎庸常消磨斗志,当我们看清了生活的真相时,我们依然可以拥有杀死庸碌情怀的力量。追求剪纸梦想的退休女司机,民间收藏爱好者,双目失明的二胡演奏者,还有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这些人,何尝不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束光呢?我曾经也在外地漂泊,如今人到中年,被囿于家庭和工作的方寸之间,可谁能说,我们没有了追求梦想的权利呢?
师兄在给我的赠书扉页上写着:“文学也是一束光,可以照亮我们的平凡人生。”当少年意气经历了时光的磨砺,我们终于明白了,顶天立地拯救苍生的大英雄毕竟是少数,我们大多数人都终将归于平凡。但再平凡的人生,也该有属于自己的光芒。我喜欢师兄在书中摘录的作家麦家的观点:
“文学不是太阳光,不能让万物生长、给万物带来实际的利益。文学有点像月光,月光升起时,人间有很多美好的遐思、梦想、情感都苏醒了。假如没有月光,我们的心灵可能至今还是一片黑暗。”
我感谢自己曾经读过的书,写过的文字,热爱过的作家们,是他们让我平凡的人生里有了不一样的亮色,陪伴我度过了许多孤独、黑暗、潮湿的人生之路。何鹏师兄给自己的作品命名为“借我一束光”,我想,其实他不必去向谁借一束光,他自己就是一束光,他用心中流淌出来的文字,带给我们带来了明媚的春天。

向锦丽,高中语文教师,喜欢阅读和写作,爱好诗和远方。。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获赠散文集《借我一束光》
文學陝軍专访鲁迅文学奖得主陈仓:作品是活出来的,是用皮肉熬出来的
【初语阅读】翁衡临作品丨清新淡雅话家园——读董光巨散文集《桐花烂漫》
马济‖中秋回乡
余光中的四首乡愁解读
温泉夜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