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石文坛]李洁的散文《追忆亲爱的奶奶》




 李洁:黄石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主持人。现独立策划主持节目,综合广播《百姓故事》、《我们的音乐汇》。新闻作品曾经获得湖北新闻奖一等奖。
《追忆亲爱的奶奶》

 2016年1017日上午9点,奶奶走了。这一天,奶奶91岁。她那样平静的,离开了人世。在一个星期以前,奶奶在关门的时候,忽然摔倒在地上,之后,就再也没能站起来。奶奶爱干净,不愿意卧床,害怕给儿女添麻烦,也因为年纪实在是太大了,在一个多礼拜之后,就匆匆离开了人世。离开世界那一天,奶奶让姑姑们给她穿好衣服,洗干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离开,走的时候,她很安详。她和2012年春天去世的爷爷,终于要在天上相聚了。

1、缘起

我的奶奶名叫李富梅。她出生在1925年农历1017日。1925年是一个平年,是农历乙丑年(牛年),同时也是民国十四年。那一年,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出生;中国政治家,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的缔造孙中山先生逝世。那一年,巴黎世博会把艺术装饰风格推上国际潮流舞台,由此点燃了现代主义信号。那是一个孕育变革的时代。

奶奶和爷爷都是鄂州燕矶石板渡李家湾人。奶奶家中有两个妹妹。是否有其他的兄弟姐妹,我并不是很清楚。那些往事太久远了,奶奶很少提起。我只是知道,奶奶的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学问的账房先生,会读书认字,也会算术,家境倒是不错的。奶奶是中国最后的一批三寸金莲吧,从小就裹了小脚,去世的时候,她的脚仍然只有32-33码,每次给奶奶买鞋,总是会去童鞋区,或者去买特别的布鞋。奶奶是个非常传统的女性,也非常的聪慧。从小的女红都做得非常棒,她不仅仅会自己做分钟衣服,绣花,还会做鞋子,甚至会织布,奶奶年轻的时候,是个特别灵巧的姑娘,她漂亮,爱笑,不爱与人争辩,做事又灵,登门的红娘踏破了门,她偏偏在这些求婚的小伙子中一眼相中了我爷爷,尽管她比爷爷还年长一岁,但是,她觉得,看着爷爷就是喜欢,就这样,不到19岁的奶奶嫁给了只有18岁的爷爷。

1945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可惜,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第一个孩子没能活下来。1947年,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大伯李端明出生了。在后来的岁月中,他们又生了6个孩子。活下来的是三个男孩儿,四个女孩儿。分别是三兄弟,端明、玉林、新堤;四姐妹玉兰、秀英、新英、新萍。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爷爷就带着奶奶举家牵到黄石居住。爷爷虽然没读书不多,但是为人忠厚,踏实,很快就在当时的大冶钢厂谋到一份在铁路上打旗子的工作。

最初,一家人住在下矿基的一间茅草屋,生活非常艰难。后来辗转搬到了王家湾。又后来,1957年,爷爷终于分到了房子,就是东风路一栋一楼。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那是一座永远不会被拆迁的房子,因为记忆太深太深,如今,还在夜里回去东风路一栋。他们在那里住了许多年,许多年,直到后来,大上海广场项目到黄石,东风路整体拆迁改造。

奶奶曾经说,人生里最好的时光,是爹爹牵着她的手去逛东风路的对面工人文化宫。那是多么平凡简单的幸福和寻常人家的快乐啊。后来的文化宫,都变得奶奶完全不认识了。但是,也没有关系,过去的那个文化宫是种进那代人心里的,你怎么变化,都没有关系,反正,和那代人没有关系。我的记忆,也是那个老的文化宫,和新的文化宫没有关系。

奶奶对东风路充满了感情,在那里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记忆。我父亲去当兵那年种下的一棵树,我大伯的新房,我小叔叔的新房,我最小的姑姑的新房,我们所有的孩子们成长的家。所有的一切,我都不会忘,也不能忘,那是属于我的童年,少年,青春记忆。更是我的父亲他们那代人最好的青春的全部时光和记忆啊。


中间为奶奶,1968年摄

2、饮食

那时候,家中孩子多,全部靠爷爷一个人每月38元的工资,是不可能吃饱的啊。也没有办法穿暖的呢。但是爷爷奶奶自然有他们的办法。

 从小到大,奶奶都教育孩子们,无论家里有多穷,出门的时候,衣服一定是干干净净的,要浆洗过才能出门;出门女孩子头发要整整齐齐一丝不苟;鞋子要洗干净出门;无论哪里做客吃饭,绝对不要先动筷子,要等主人招呼了才能动;无论有多饿肚子,也绝对不张口向陌生人甚至朋友讨要吃的;一定要读书,多困难,也要让儿女好好读书,绝对不能出现提前辍学去打工这样的事情;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帮助,大的要照顾小的。吃的东西,要节省着,好吃的东西不要一口气吃完。

关于“好吃的东西,不要一口气吃完”,我自己还深有记忆。记得,我小的时候,每次去奶奶家,奶奶的荷包里,总是会摸出来一两块糖,有时候是一枚大白兔奶糖,她就给我们每个孩子一颗糖,然后告诉我们不要一口气吃完。于是,我就先舔舔糖,然后重新包到糖纸里去,什么时候馋了,又会拿出来舔一舔。感觉好吃的不得了。那时候一枚大白兔,可以吃上1-2天。不过,我已经算吃的很快的了。爸爸告诉我,那时候,他们从奶奶手里拿到的一颗糖,可是要至少吃上一个礼拜的。最后,舍不得扔,糖纸,还会舔舔糖纸上的那份甜蜜啊。

奶奶非常的会治家啊。那时候,孩子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奶奶自己亲手做的。大的穿过了,给小的穿,破了,就绣朵花上面,针线活儿,是远近闻名的好。有时候,邻居家的好衣服破了,也拜托奶奶给修补,大的能改小,小的也能改大点穿,那针针线线,让一家人,尽管买不上什么新衣服,在学校里,也穿得整整齐齐的。就连棉鞋,也都是奶奶的手工。

除了针线活儿,奶奶嫁给爷爷之后,还学会了厨艺。她最爱吃鱼,孩子们也跟着她的喜好,爱上了鱼。奶奶的拿手菜是各种鱼和鱼丸子,藕汤也是一年四季不断的。基本上,那时候,南湖里有什么,家里就吃什么,感觉,湖就是家里的天然的菜园一样。奶奶带着大家在湖边种菜,种葡萄树,种枣子树,还养一点鱼儿,带孩子们去捕鱼,最幸运的时候,可以捕到一人高的鱼啊。为了改善伙食,还在家门口养了鸡和鸭子。

在爸爸的记忆中,小时候,放学回家就去捡柴火。在最困难的60年代最初那几年,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奶奶就将西瓜皮做成腌菜吃,去菜市场买最便宜的老豇豆,回家煮菜吃。为了全家人吃饱,爷爷奶奶可以说是想尽了各种办法。

所以,奶奶最关心吃什么。我们这些小辈,想起奶奶,也是很多关于吃的记忆啊。后来子女们相继结婚成家,奶奶那里依然是我们的大食堂。我小学在南湖小学读书,初中在十六中读书,中餐一直都在爷爷奶奶的东风路一栋,那时候,每天中午都很壮观啊,别人家都羡慕我们家有那么多人吃饭。每天中午,是两桌。大人一桌,小孩子一桌,有时候这样也坐不下去,姑姑们就站着吃,端着碗,坐在旁边的沙发和凳子上吃。我们小孩儿虽然坐小桌,有时候,也喜欢站着吃。不过奶奶不许我们小孩子站着吃,因为我们端碗不稳,容易漏饭粒,不仅打扫卫生很困难,也浪费粮食。

那时候,奶奶不许我们浪费,浪费粮食,她会唠叨的。所以,就尽可能吃完最后一粒米,这样,爷爷奶奶看到了才会高兴。吃完饭,姑姑叔叔们负责洗碗,我们几个小孩子就扫地。有时候,爷爷会心疼大家,去扫地,奶奶就对爷爷说,老头子你去收拾碗,我扫地。尽管人很多,可是,我们家吃饭的堂屋总是很干净。

3、东风路

最难忘的是每年过年的时候啊。我们所有人都回东风路了。奶奶会给我们每个孩子压岁钱,然后,给我们鞭炮,还准备了好多的烟火啊,过年了,两个桌子上都铺了大圆桌,可是,还是位置不够啊,我们小孩子就挤在旧沙发上。碰碰跳跳的。好多好吃的啊。叔叔和姑爷们喝酒,不喝也醉了啊,我们小孩子只是很高兴。吃完饭就跑出来,看雪花飘飘,放烟火,开心得要命。

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家,真热闹啊。周围好多人都好羡慕我们家啊。清晨6点的时候,爷爷奶奶就起床了,等着我们给他们拜年。每个孩子来拜年的时候,爷爷就放一挂小鞭,我们穿着新衣服,总是红色的,整整齐齐的给爷爷奶奶拜年。那时候,奶奶总是准备了鸡汤面等着大家,总是提前一天就买好的,煨了好多个小时的鸡汤下的面条,真好吃啊,上面还有黄黄的土鸡的油脂。我们每个人都吃下一碗鸡汤面条,我们吃完了,吃得干干净净的,奶奶就高兴,她啊,特别喜欢看到我们吃东西,看到吃得高兴,她和爷爷也高兴。我们给爷爷奶奶拜年,总是会给爷爷奶奶作揖,然后大声说:“爷爷奶奶,新年快乐。祝你们长命百岁,身体健康!”

写到这里,我的泪就止不住了。好像下雨一样倾盆而出。我的爷爷86岁去世了,那一年是2012年,我的奶奶91岁去世了,2016年,她终于去找爷爷了。他们都没有活到一百岁,可是,我们好想他们,好想他们活到一百岁,有些离别,是无法接受的,因为,那个人,会在你心里。就如同,有些地方,是永远不远不会消失的,就好像,东风路1栋,我们的家,对于爷爷奶奶的想念,更多和那个地方相连啊。那里现在是什么样子,我一点儿也不关系,无论多少次路过东风路一栋,我的记忆力,还是长出我们家的房子,那个小院子,我们的街坊邻居,永远不会消退的记忆,甚至一点儿也不会模糊。

东风路一栋啊。我所有的童年和少年和青春的记忆啊。最不能忘的,还有爸爸当兵那年种下的树。后来长得好高好高啊。在那里。我的大伯结婚。我的叔叔结婚,我的姑姑结婚。爷爷奶奶还搭了两间小平房。

我还非常难忘,我们睡午觉的时候。那时候,只有一张床,一个沙发。夜里是爷爷奶奶的床。到了中午,我和姑姑,还有弟弟妹妹们,就横七竖八睡午觉。我们都特别喜欢挨着奶奶,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就是觉得,挨着奶奶特别踏实,奶奶总是睡得很香,占得地方特别少,可能这么多年,她习惯了,将位置留给孩子们。

奶奶总是特别干净,多年来,一直自己洗衣服,到了90岁,我去看她,她也总是在自己洗衣服。她不爱用洗衣粉,就用肥皂。洗得好干净啊。她从来不用纸巾,口袋里,总有几条小毛巾,也是干干净净的。奶奶过世之前的那几天,我去看奶奶,给奶奶带了一条小毛巾,绣着花儿,因为我想起来,奶奶爱干净。她瘫倒在床上就不能自己洗毛巾了啊。

我们喜欢挨着奶奶,还因为奶奶身上总是很香。她和一般的老人不一样,没有一点儿老人的气味。她爱美。听我姑姑回忆说,奶奶年轻的时候,在70年代,还上街找手艺人弹脸呢。我萍姑说“哎呀,那得有多疼啊,可是啊,娘还要弹脸呢。”奶奶喜欢一种百雀羚的雪花膏,用了好多年,好多年。她的衣服上,也能闻到雪花膏的味道呢。

4、出远门

奶奶是中国最后一代小脚女人,有三寸金莲。她啊,这辈子最重要的一次出远门,和我父亲有关。那是1968年,她带着我最小的姑姑萍姑去了一趟南京。

那一年,我父亲当兵了。我的父亲16岁当兵。1968年,父亲只有17岁。奶奶很疼我的父亲,父亲当兵去了,那年代通讯不发达,一去就是大半年没有音信啊。奶奶坐不住了,她想知道父亲是不是安好,在收到父亲的一封信之后,她拿着一个信封,带着只有6岁的萍姑开始了人生里远足的一次旅行。那时候,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奶奶只买了一张船票,萍姑还小,走到哪里都不用买票。就是那一年,我父亲见到了奶奶来看他,然后带着奶奶去了中山陵、去看了那年刚刚通车的南京长江大桥。父亲很惊讶,不知道奶奶是怎么一路上找到部队的。奶奶看到父亲,忽然就放心了,孩子很好,在部队,锻炼得很好,也越发结实了。奶奶放心了,带着萍姑返回了黄石。心就踏实了。

我不知道奶奶那年,是如何去的南京,在我记忆中,奶奶的小脚让她很难出远门呢。我想,是身为一个挂念着儿子的母亲的力量,超越了小脚的束缚呢。

那年之后,我们整个家族的家运,就一点点好了起来。一年之后,大姑也找到了工作,我爸爸有部队的工资寄回来,二姑和三姑也很快就毕业,一个进了银行工作,一个去了冶钢,大伯高中毕业之后,也去了一家国企,作为正宗的老三届毕业生,他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儿女们很快就恋爱,结婚了,不久之后,我们这些小不点儿都相继出生。最小的新堤叔叔和萍姑也参加工作了,结婚了。我们的家族越来越大了。奶奶终于不用早起带着大家去湖里挖藕,捕鱼,种菜养鸡,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家,不用每天晚上都搭铺板才能睡觉了。

奶奶过世之后,姑姑们说起童年的记忆,就是睡觉,基本要抢位置。那时候,全家9口人,在东风路,三间小屋子,加起来60平米。每天到了睡觉的时候,还需要将桌子拆了做铺板,阁楼上也可以爬上去睡。一家人,挤在一起住,打打闹闹的,却也充满了乐趣啊。

奶奶这辈子喜欢热闹。可能是因为这么多年,孩子太多。她也从来不嫌孩子吵闹。她这辈子还上过班儿,和孩子也有关系。在我小学读书过的南湖小学,很多人记得我的奶奶,喊她李太婆。奶奶在学校的托儿所当过老师呢。她管孩子很有一套的。我记得我小学有个同学叫大张鹏。他对我的奶奶记忆犹新啊。他小时候实在是太调皮了,多动症,完全坐不住。到处跑,上课的时间也会忽然跑出去。奶奶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将小朋友固定在凳子上,哪里知道大张鹏就带着凳子跑。奶奶也哭笑不得。

奶奶暮年的时候,最怕寂寞,大姑专门买了一个电动麻将机放在奶奶那里,奶奶就天天等待着家人来打牌,听到麻将声,她可以乐呵呵睡着。睡得特别沉,特别甜。

5、暮年

2012年春天的时候,我的爷爷过世了。那年之后,奶奶瞬间也老了。她有时候会不记得身在何方。他们相依相伴这么多年,生养了这么多孩子,从来没吵过架,红过脸。忽然,伴儿没了,奶奶就一直靠着记忆活着。

她很想爷爷。有时候,会抓着姑姑的手问:“老头睡着了吗?”大部分时候,她接受爷爷已经过世的消息。然后,会哭,像个多愁善感的孩子一样。有时候,哭得太伤心,就坐在地上哭。

她对姑姑们说起爷爷的好,她爱收集塑料瓶,然后等着收废品的人来,一起卖掉,这是多年的习惯了。但是,现在还有多少人收集塑料瓶呢,放在屋里占地方,秀姑就和奶奶商量,瓶子就扔了吧。奶奶就像个小孩子一样,触发她想爷爷的开关,她说:“还是老头子好啊,我收瓶子,他从来不说我呢。”说完,就哭了。秀姑没有办法,就只好,帮着她将瓶子卖掉,她才安心。

她的记忆停在爷爷在的时候。每天清晨,她会一个人走到街头的菜场附近,买许多的早点。早点摊的师傅问我的秀姑:“你们家有多少人过早啊,你娘每天怎么买这么多啊!”其实,奶奶自己吃不了多少,但是,她是在给大家买早点呢。比如她记得我的三姑爷爱吃面窝,记得我的几个姑姑爱吃热干面,记得我们这些小辈早晨喜欢喝豆浆,吃清汤。她一个人,拄着一根拐杖,走到巷子口,买了许多早点回来,等着大家来吃。天天如此,她后来甚至不再在乎是不是有人吃早点,就是想听早点师傅那句“婆婆,你家里好多人啊。”她笑眯眯的,会告诉早点师傅“是啊,我屋里人多啊。”

从2012年到2016年,我们家相继有三位亲人离开了人世,分别是我的大伯和大伯母和我最小的叔叔。我们都没有告诉奶奶。但是,很奇怪的是,奶奶从来也不提。甚至,有时候,我不小心说漏嘴,奶奶会主动抢过话头,让我们无法说下去。奶奶过世之前,姑姑问奶奶:“娘,你还想谁呢?”奶奶说谁都不想,但是奶奶拉着大家的手,让大家一个都不许走。

儿女都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像爷爷那样,从早到晚的陪着她,幸好儿女多,总是能轮流作伴,尽管如此,奶奶还是觉得孤单。爷爷刚过世的时候,有一次,清晨,英姑起床了去上班,她拉着英姑,不让姑姑去上班儿,姑姑说,上班才能赚钱啊。奶奶不许,让姑姑一直陪着她,其实是因为怕寂寞啊。

这些年,去奶奶家看奶奶,大多数时间,都有姑姑们陪着,女儿真好,是妈妈的小棉袄,可也有几次,我下午去的时候,奶奶在睡觉,一个人睡着了。奶奶很机灵,听到我来,就做起来,拉着我说话。说的都是一些老话,每次都很亲。

她喜欢和我说的是:“洁儿,爸爸妈妈在珠海的吧,他们什么时候回?”“你还在电台上班的吧?”“哎呀,那时候,你怎么不留在电视台呢?”“你爸爸那时候当兵回来,该去公安局上班就好了啊。”“你要不要吃点什么,我下面给你吃。”“凯凯上学了吧!”

我絮絮叨叨每次和她说着这些,说好多遍,一点儿也不烦。好奇怪。真的,一点儿也不烦。我总是握着奶奶的手,靠着奶奶,她的衣服总是软软香香的。奶奶很倔强,但是有时候,也很听话。有一天,我看到奶奶的头发有点脏了,带着奶奶去理发。我拉着奶奶出门,她像个婴儿一样跟着我,理发的姐姐说,奶奶的头皮太脆了,只能轻轻梳头。尽管如此,奶奶每天的头发也是一丝不苟的。

每次从奶奶后来居住的钟楼那个一楼离开,奶奶总是拄着拐杖出门送我,我看她腿脚不好,总是让她不要送我了,可是她偏偏不依,总是走到门口,步履蹒跚,一歪一歪走到门口,然后,看到我们离开,还挥挥手。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她是真心盼着我们都好起来。

有时候会给奶奶口袋里塞钱,她总是不要,我出门的时候,她又塞回一百块给我。我们每年去给奶奶拜年,她总是给我们小孩子塞钱,最早是五块钱,十块钱,后来是五十,一百。她对自己总是很节约,从来也不舍得买什么。但是,我们一旦说中午想吃什么,不管多贵,她都会让秀姑帮着买回来,做给大家吃。

记忆中,奶奶喜欢家里的聚会。2014年的时候,我们全家组织了一次野炊活动。去江边烧烤,那天,江风很大,太阳很晒,奶奶却从头坚持到尾,她一定觉得相聚的意义比什么都宝贵吧。其实那时候,她的身体状态,已经不适合参加这样需要在户外徒步,风吹日晒,呆上两三个小时的活动了。

奶奶那里是我们全家人的核心,纽带,是根据地。这些年,无论,儿女距离多远,无论,我们这些小辈读书、学习、生活去了多远,回黄石的第一件事,都是去爷爷奶奶那里报到,奶奶也会安排大家吃一顿。后来爷爷去世,向奶奶汇报就成了头等大事。别看奶奶年龄大,可她心里可不糊涂呢?过年的时候,谁晚到了,谁还没来拜年,她心里也亮着呢。有一年,过年我去武汉过年三天,回来又单位值班一天,拖到大年初五才去给奶奶请安,奶奶就和几个姑姑说起我,惦记“洁儿怎么还没来拜年呢!”我心里怀着满满歉意给奶奶拜年,奶奶也不恼,我就挨着她坐了好久。后来再过年的时候,我总是大年初一就冲到奶奶家,再也不敢迟到了。

奶奶和爷爷那个年代没有结婚照,后来姑姑就突发奇想,给他们做了一张。奶奶特别宝贝那个照片。尽管上面,是用两位老人的登记照做的拼贴。他们一辈子相亲相爱,直到生命的暮年。四年多的光景,爷爷去了,奶奶也离开了人世。

有些人永远不会离开,他们是我们内心永远的记忆。比如我的爷爷,比如我的奶奶。

谨以此文,怀念,我最亲爱的奶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奶奶|海农
【洪哥雷语】怀念父亲母亲(多篇)
记忆里生于民国的她,大部分都是坏的,今天分享一下我奶奶的故事
父亲
追忆我的奶奶
故事:奶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