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石文坛]​何建中为画册《悦读黄石》写的人文历史篇:远去的只是时间

何建中,男,一九六一年十月生。著名作家,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二O一六年,经校及市教育局推选,省继续教育中心专家评选,入选《湖北名师档案》并受聘湖北"国培"专家。他主讲的优质课先后获湖北省优质课一等奖、全国创新写作大赛一等奖、首届中国语文名师中学教材当代作家作品同题教学邀请赛特等奖。二OO五年十一月应邀与著名诗人舒婷同台讲授《致橡树》引起全国反响,中国教育电视台先后多次全程播放了他三节优质课教学示录。十二年来先后应邀或受省教学研究室派遣,在昆明、武汉、上海、太原、荆州、十堰等地主讲教学示范课及教师培训报告,受到广泛欢迊和好评。

人文历史篇:远去的只是时间

我常想,如果不是铜绿山铜矿工人采掘时偶然发现先民遗留在采矿坑道的那把铜斧,我们这座城市辉煌的矿冶文明史不知还要埋藏多少年。人们常说,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是历史,也总有一天会被后人知道。时光之所以要掩埋它,仅仅是为了后人看到它最初的模样。传说女娲补天时剩了一块五彩石,她俯看大地,犹豫着该把这块宝石投向何地的时候,她的目光最终被长江边的这片明山丽水吸引,于是,她秀手一扬,就把这块宝石投向了黄石,天长日久,它便幻化成这片土地下的金银铜铁煤。于是,先民对于这些宝藏的探寻和挖掘便构成了我们这块土地绵延四千多年的矿冶文明史。  

也许,真的只有传说才能解释自然何以如此厚爱这片土地,在黄石4582.9平方公里地域里已发现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四大类计77种,不仅品种齐全,储量丰富,而且配套程度高,易采易选。于是从商朝中晚期开始,黄石就有了对铜矿较大规模的开采、冶炼及铜器制作,春秋战国时代,黄石的铜矿和铜产品,沿着长江和汉江水道,东入吴,西进楚,北达秦晋,变成吴王的宝剑,楚宫的编钟、秦王的酒樽……从留存到今的大量炉渣估算,仅铜绿山矿区就产铜达十五万吨以上。无庸置疑,无论在采冶规模还是采冶技术,黄石都是那个时代的铜业生产中心!  

可是,在那样的蛮荒时代,我们的祖先是怎样找到那些深藏地底的矿脉并且成功高效地将它们采掘出来?又是怎样从阳光中得到启示让它们在火中从岩石变成青铜?1974年1月至1985年7月,当代中国一流考古研究机构的一流考古专家齐聚黄石铜绿山矿,发掘出了七处采矿遗址和两处冶炼遗址,出土古代采矿竖(盲)井231个,平斜井100条,炼炉12座和大量的采掘冶炼工具文物……黄石先民们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学会运用铜质和铁质工具把矿井开掘到地层近百米深的地方,不仅科学地采用了竖井、斜井、盲井、斜巷、平巷相结合,有效解决了井下通风、排水、提升、照明和巷道支护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而且时至今日,这些黄石先民三千多年前创造的技术现在仍然被我们沿用,足见他们是何等的智慧,何等的神奇!不仅如此,考古专家还在从对铜绿山出土的炼铜炉、粗铜、炼渣的研究结果中看出,黄石先民冶炼的粗铜纯度达94%,渣的平均含铜仅为0.7%,其粗铜纯度完全可与现代媲美,难怪考古学家称它是矿冶奇观,是世界第九大奇迹!  

而我们的辉煌不只停在这一个点上,而是把辉煌绵延成一条长河,生生不息。春秋战国之后,从三国到魏晋南北朝,黄石从铜矿采掘冶炼延伸到铁矿的采掘冶炼,探寻的炉火一直照亮历史的天空。三国时黄石置铁官"马头",管理地区铜铁矿的采掘冶炼;唐天佑二年,朝廷置专属采冶行政管理机构"青山场院",将矿冶管理与行政管理合二为一;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李煜为南唐国君时,析武昌县三乡,与青山场院所辖地域合并设一新县,定名为大冶县,意为"大兴炉冶"。苏轼谪居黄州时,曾到黄石磁湖泛舟。我无法想像他目睹磁湖岸边“日日热浪扑面,夜夜霞光冲天"的冶炼壮丽景象时,心中是怎样的激动。也许这幅全然不同于自然山水之美的图画激起的不是他的诗情,而是他的震撼,为人力创造的壮观之美而震撼,他看出了人力的伟大,这种伟大正在改变他眼前的世界,它让冰冷的东西有了温度,让遍野的石头化成了铁,以致他不得不发出“磁湖之石皆磁石"的深沉感慨!南宋绍兴四年,民族英雄岳飞领兵湖北,途经大冶,命部下开采铜绿山之铜和铁山之铁,冶炼铸造了一种独特的兵器“铜脊铁刃剑"。士兵们握着这铜铁交融的利剑冲向敌阵,金黄的荣耀与黑沉的坚毅锻造出无敌的力量,黄石的铜铁也因这爱国气血的滋养而闪耀英雄的光芒!  

进入十九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黄石人民更是把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矿冶精神发挥到极致:1891年,这里诞生了黄河以南地域的第一条铁路,铁山至石灰窑铁路,建起了中国第一家客货两用火车站一一下陆火车站;1893年,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开采作业的大型露天铁矿一一大冶铁矿;1907年,在黄石的长江岸边又巍然耸立起亚洲最大的水泥厂一一湖北水泥厂;1916年,在黄金山北麓长江南岸的沃野又生长出华夏第一大钢铁厂一一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大冶铁厂……黄石也因着丰富的矿冶资源和大批现代化企业而成为民国核心重工业基地和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特区一一大冶工矿特区!  

一个宁静的秋日,我又一次来到铜绿山古矿冶遗址,遗址旁的山坡上,弥漫着铜草花紫色的芳香。也许是这种只有在铜元素丰盈的土地才有的花朵指引了古鄂人的目光,让他们在这里与铜相遇相识并最终开启了华夏民族的青铜时代,点燃了照亮世界的矿冶文明!望着遗址中窄窄的竖井、斜井,我看到先民在昏黄的松明或油灯照耀下攀爬的身影,顺着他们的脚步,我到达了那个遥远的蛮荒时代,目睹了青铜文明明诞生的壮丽而又曲折的历程。鄂人与铜的相遇相知,靠的不是神示,也不是外星文明的引领,更不是偶然的顿悟,而是靠在漫长岁中的点点探索和点点积累。从石器时代到陶器时代,再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黄石先民引领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每一个发现每一次进步都是一个个惊心动魄的伟大。而当这种伟大在大地上留下印痕,再厚重的时光也无法淹没它,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诞生与重现便是这一真理的明证!鸟在天空飞过,把痕迹留在天空,而人在大地的每一次跨越,都会在历史中成为永恒,远去的只是时间!

[黄石诗坛]何建中为画册《悦读黄石》写的序篇:一世倾城

[黄石诗坛]何建中的诗《早樱》(外二首)

[清明诗会]袁志坚与何建中的清明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矿冶奇观——铜录山古矿遗址
黄石:含金之石
大冶发现春秋古墓群 铜绿山或为楚国青铜冶炼基地
古铜矿遗址:青铜文明发源地的见证
一株铜草花演绎“石头的故事”
矿博会的明珠·清翠典雅的黄石孔雀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