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阳节特刊]李全修:重阳诗话




李全修,出生于1940年,武汉市汉南区人。1960年于黄石师专毕业后分配至刚创办的黄石市教师进修学院(黄石教育学院前身)担任中文教师。1962年进修学院下马,进入大冶师范学校,先后任教员、教研组长、副校长,直至退休。被评为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获曾宪梓奖;曾参与若干项省级中师教育研究课题,发表若干论文并获奖,主编《语文教学艺术》一书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1991-1993年度著作二等奖;曾被《师范教育研究》作为首位封面人物。

重阳诗话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代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九是阳数,故名为重阳。月、日都是九,故又叫重九。又叫九日,三国魏·曹丕有《九日与钟繇书》:“岁月往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六朝以来诗题为“九日”者,都是指重阳节。又称九九,唐中宗九月九日临渭亭登高作诗,诸臣同赋,薛稷得历字韵云:“愿陪九九辰,长寿千千历。”又称上九,《太平御览》九九一引晋·周处《风土记》:“俗尚九月九日,谓之上九。”  

重阳节的风俗主要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  

登高。此俗相传始于东汉。《荆楚岁时记》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又云:“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后世重阳登高,渐失避灾之意,成为一种游赏雅事。诗人常借登高抒发各种情感,如: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佩茱萸、饮菊花酒。此俗始于汉初。《西京杂记》三载:“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制,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晋·周处《风土记》:“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于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恶气,而御初寒。”又云:“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梦粱录》:“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而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中国岁时风俗在重阳节臂上佩带“茱萸囊”)茱萸成为重九诗中常用意象,如:  

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上官昭容《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  

菊酒携山客,茱萸囊系牧童。(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其三)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李颀《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王昌龄《九日登高》)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白居易《九日登巴台.》  

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唐·郭震《秋歌》之二)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唐·杨衡《九日》)  

饮桑落酒。《月令广义》:“晋宣帝时,羌人献桑落酒,九日以赐百官饮。”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杜诗镜铨》:“《水经注》:河东郡民刘白堕,采挹河流,酿成芳酎,熟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庾信《就蒲州使君乞酒诗》:‘蒲城桑落酒,灞岸菊花秋。’盖桑落正菊开之时也。”诗云:  

木奴向熟悬金实,桑落新开泻玉缸。(严维《九日登高》)  

菊花丛畔来白衣,桑落杯中付馋口。(王十朋《九日会饮……》)  

赏菊。重九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期,所以赏菊也成为重阳节一项重要习俗。《梦粱录》记载宋代赏菊情景说:“年例,禁中与贵家,皆此日赏菊。士庶之家,亦市一二株玩赏。其菊有七八十种,且香而耐久,择其尤者言之:白黄色,蕊若莲房者,名曰万龄菊;粉红色者,名曰桃花菊;白而檀心者,名曰木香菊;纯白且大者,名曰喜容菊;黄色而圆,名曰金龄菊;白而大,心黄者,名曰金盏银台菊。”《陶庵梦忆》记明代赏菊风俗:“兖州缙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合、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燕京岁时记》记清代赏菊情景:“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轾,望之若山,曰‘九花仙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赏菊也是重九诗中常常上演的节目:  

一朵黄花,先催报、秋归消息。满芳枝凝露,为谁装饰。便向尊前拚醉倒,古今同是东篱侧。问何须、特地赋归来,抛彭泽。回首去,年时节。开口笑,真难得。史君今郡更,自成行客。霜鬓不辞重插满,他年此会何人忆。记多情、曾伴小阑干,亲攀摘。(叶梦得《满江红·重阳赏菊)  

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辉。夜霜犹作恶,朝日为解围。今晨岂重九,节意入幽菲。孤芳擅天地,众卉亦已微。殷勤黄金靥,照耀白板扉。沽酒欲寿花,孔兄与我违。清坐绝省事,未觉此计非。夕英岂不腴,骚人自难肥。(宋·陈与义《九日赏菊》)  

酬佳节,争赏菊花忙。尽说陶潜深得趣,孟嘉落帽兴偏长。终久落空亡。马风子,别有好风光。阳里养阳阳养处,水牛牵向牧牛场。永永庆重阳。(元·马钰《望蓬莱·九日吟》)  

宴集。为庆祝重阳节,皇帝要宴集群臣,南朝诗人有大量九日侍宴之作。唐代,九日也要赐宴赐茱萸。唐代诗人也有大量九日侍宴之作。杜甫有“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九日五首》其二)的诗句。  

不仅朝廷宴集,九日宴集也是文人及一般民众的赏心乐事。《帝京景物略》记明代风俗:“九月九日,载酒具、茶炉、食榼,曰登高。香山诸山,高山也;法藏寺,高塔也;显灵宫、报国寺,高阁也。释不登,赁园亭,闯坊曲,为娱耳。”白居易的《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对此有详细的描述:  

前年九日余杭郡,呼宾命宴虚白堂。去年九日到东洛,今年九日来吴乡。  

两边蓬鬓一时白,三处菊花同色黄。一日日知添老病,一年年觉惜重阳。  

江南九月未摇落,柳青蒲绿稻穟香。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  

可怜假日好天色,公门吏静风景凉。榜舟鞭马取宾客,扫楼拂席排壶觞。  

胡琴铮鏦指拨刺,吴娃美丽眉眼长。笙歌一曲思凝绝,金钿再拜光低昂。  

日脚欲落备灯烛,风头渐高加酒浆。觥盏艳翻菡萏叶,舞鬟摆落茱萸房。  

半酣凭槛起四顾,七堰八门六十坊。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  

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棋布城册方。人烟树色无隙罅,十里一片青茫茫。  

自问有何才与政,高厅大馆居中央。铜鱼今乃泽国节,刺史是古吴都王。  

郊无戎马郡无事,门有棨戟腰有章。盛时倘来合惭愧,壮岁忽去还感伤。  

从事酲归应不可,使君醉倒亦何妨。请君停杯听我语,此语真实非虚狂。  

五旬已过不为夭,七十为期盖是常。须知菊酒登高会,从此多无二十场。  

写重阳的诗常用典故有三个,一是南朝刘裕的戏马台会集。《文选》卷二十谢宣远(瞻)《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李善注:“萧子显《齐书》曰:‘宋武帝为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项羽戏马台,至今相承以为旧准。’沈约《宋书》曰:‘孔靖,字季恭,宋台初建,以为尚书令。让不受,辞事东归,高祖饯之戏马台,百僚咸赋诗,以述其美。’”如:  

西楚茱萸节,南淮戏马台。宁知洹水上,复有菊花杯。(唐·张说《湘州九日城北亭子》)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李白《宣州九日……》)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杜甫《九日登梓州城.》)  

不须登戏马,池馆足徜徉。(明·吴惟英《九日集宜园》)  

二是孟嘉落帽。《晋书》:“孟嘉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以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以此作为九日游兴酣畅的典故。《梦粱录》:“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如: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孟浩然《九日得新字》)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旧日龙山因》)  

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权德舆《九日北楼宴集》)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李群玉《九日越台》)  

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独孤及《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三是白衣送酒。《艺文类聚》卷四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云:“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之,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如:  

芳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王绩《九月九日访崔使君善为》)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王勃《九日》)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杜审言《重九日宴江阴》)  

客中谁送酒,棹里自成歌。(孟浩然《九日龙沙作寄刘大昚虚》)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韦应物《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李白《九日登山》)  

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元·卢挚《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历代吟咏重阳的诗歌不计其数,下面选录最为脍炙人口的几首以供欣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元·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黄石文坛]李全修谈古代诗人外号(21)《李贺:鬼才》

[黄石文坛]李全修谈古代诗人外号(22)《雍陶:雍鹭鸶》

[黄石文坛]李全修谈古代诗人外号(23)《许浑:江南才子》

[黄石文坛]李全修谈古代诗人外号(24)《赵嘏:赵倚楼》

[黄石文坛]李全修谈古代诗人外号(25)《温庭筠:温八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语文化》_“重阳节”对联简析欣赏
重阳节 | 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有关重阳节的经典古诗句
重阳节诗词70首: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九九重阳节 经典诗句大全
九九重阳节 经典诗句大全!-图文并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