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石文坛]​张倩的散文《999个港饼 》

999个港饼 

居住在美国德州的大德舅舅,决定回老家和大家一起过中秋。  

对于母亲和整个国内的亲人来说,这,可是件大事。因各种原因,大德舅舅从未回过位于湖南株洲的老家;在黄石定居的我们,因我腿疾日益严重,也有很多年没有回老家了。  
给大德舅舅和亲人们带什么礼物,成了母亲的功课。  
母亲和我商量来商量去,商量了几天,最终还是决定把黄石特产——黄石港饼当礼物。母亲说这圆圆的沾满芝麻的港饼做得越来越好吃了,就像我们在黄石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这港饼也可以当月饼送给各位亲朋好友,一举两得。掐指算了又算,亲戚真的太多了,买多少港饼呢?想来想去,浪漫的母亲说,不是有首歌《999朵玫瑰》吗?我们就带999个港饼回老家吧!又是中秋又是70年国庆大庆,一饼两庆,两全其美。朋友开着车带我到了港饼厂,数了999个港饼买下。还给大德舅舅单独装了三袋,要他到时候带回美国,给美国的表弟表妹们尝尝黄石风味。  
近两年,还有中秋期间,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厉害了,我的国!情不自禁地屡次说这话的,是母亲的堂弟,我的黄大德舅舅,台湾成功大学化工专业毕业,留美加州理工学院化工的博士。已别几十年,再见万千言,都囊括在这句话里了。  

58岁的大德舅舅,早年是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策略计划研究院教授级研究员兼企划经理,大型研究计划主持人。有三十多篇期刊论文发表,获得过十项国际专利。曾受邀于中国石油学院,英国爱丁堡哈利瓦特大学,法国蒙特皮列国际石油物理大会及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演讲。中年转攻电脑专业,2000年加入美国微软担任资深应用开发经理,借调台湾创立台湾微软技术中心,担任首届总监及兼任总工程师。现为微软公司二十年之资深顾问。旅美侨界德州台湾商会理事。  
惜言如金的大德舅舅,因各种原因第一次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老家,最喜欢说的话就是,厉害了,我的国!  
母亲姓黄,母亲的家族,曾经非常显赫,至今,在北京故宫,母亲的曾祖父黄笃瓒写的“贞度门”三个字依然熠熠生辉。因了这些,在特殊的年代里,母亲家族的人,或自杀,或远离祖国,或改姓,或远离老家,或缄口不提老家过去的往事。近百户几百人散居在世界及祖国各地。  

母亲,是外公唯一的女儿,外公早逝。那时,母亲为了逃离风雨飘摇的家,毅然选择离开老家远嫁到黄石铁山丰饶的武钢大冶铁矿,好帮衬外婆和年幼的舅舅们,当年,母亲只能通过邮局和外婆舅舅们联系,一封信、省吃俭用的几元钱要爬山涉水,十天半月后才能从湖北黄石到湖南株洲乡下;一个月最多只能收到两封信,让母亲对外婆舅舅们牵肠挂肚、备受思亲煎熬;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尼克松访华后,在台湾的大德舅舅全家开始曲线联系,从美国找大陆的亲戚,信得从台湾邮到美国,再从美国转到香港的亲戚,最后邮到株洲乡下,还得政审。1949年后就和大陆亲戚失去联系的大德舅舅全家,在七十年代末邮出的那第一封信,辗转到外婆手上达三个月之久,吓得外婆不敢承认那信和自己有关......  
母亲的叔叔、大德舅舅的父亲黄志耿,饱受思乡之苦,在他担任台湾交通部邮电司司长后,力挺通邮,为大陆和台湾顺利通邮做了历史性贡献。从此家书畅通无阻,通过书信知晓彼岸亲人们的各种情况,慰藉了各自的心灵。  

我一直在想,是不是鸿雁传书让人们觉得一丁点的距离都是要人无法容忍的事情,如此书信才会慢慢淡出人们的世界?被更加智能、更加便捷的各种高科技通讯工具更迭。难以忘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座机电话迅速普及到全国,外婆在世时,在乡下老宅里,为她安了一个专属于她的座机电话,方便她接世界各地亲戚的电话,外婆的有生之年以接电话为乐,特别开心。  
如今,特别是近几年,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手机,全都会使用微信,为大德舅舅节约了很多越洋电话费和邮票费,想打字吐露心声便打字,想听声音了接通语音,想看看哪位了就点开视频,忙得大家和大德舅舅不亦乐乎。  
我们见证了永远不会再重演的苦难,那些被尊重的记忆,化作了人们前进的动力,点点滴滴的生活中的美好成为了千家万户的常态,过去那些千难万难的障碍都成了最难忘最美好的回忆;时代在变,蜕变的路上一往无前,可人们的情怀未变。  
期间,大德舅舅在整理其父的遗物时,看到了我外公和族人们在1948年和1949年间写往台湾给其父的几十封家书。大德舅舅通过微信传给了我们,并把保存了70年的家书整理成册,起名《烽火家书》,印刷后每家一本存念。  

2017年末,母亲得了糖尿病,大德舅舅经常同我们黄石中心医院的医生通电话。询问母亲的病情和用药情况;还和医生商讨换药与否的细节;了解母亲用药情况后,大德舅舅说没想到母亲用的药都是进口药,母亲用的药不比美国的差;82岁的父亲,今年六月突发急病住院,大德舅舅通过微信查阅了父亲的各种检验单,详询医生如何诊疗,盛赞各科医生医术高超,在和父亲视频后,大德舅舅说黄石的医院设施、环境真不错,比台湾的还要好......  
大德舅舅对每家都如我家那样进行了详尽地了解:医保、住房、退休工资等了然于心;得知他的同辈们历经劫难竟然有作家、漫画家、律师、厂长......晚辈们或是检察官、或是作家,或是艺术家,或一家有四套电梯房,或盖了别墅,或一家有几辆名牌轿车,或在北京开公司......孙辈们或学业优异,或取得公派留学新加坡、法国......族人们都身体健康、安居乐业、事业有成......惹得大德舅在他建立的“灵溪簪缨望族”微信群里由衷地多次赞叹:厉害了,我的国!还打趣说,他待在第一世界的人感觉自己成了第三世界的人;而国内的我们比第一世界的人还要过得好,让身在海外的他欣慰不已,不能自己地多次演奏《社会主义好》钢琴曲给群里的族亲分享他的喜悦。  
乱世藏金,盛世修谱。  
黄家,是有家谱的,修到了第11谱后,因各种原因,家谱,便流离失所了。  
大德舅舅在海外用了近20年无数日夜的考证、研究;近几年又通过微信和各地族人们联系、整理、收集资料:我母亲这辈为春申君“黄歇”77代孙,为“黄霸”68代孙,为“黄香”59代孙......黄氏从明朝中叶开始,从江西搬迁进湖南,进入湖南的黄氏最后分成四支:菱溪黃氏,白泉黄氏......其中的菱溪黄氏就是我们这支,在明洪武10年(1377)迁入,一年后在现株洲红花山的菱子塘处定居。因此我们这支,史称湖南湘潭红花山黄氏,又因菱子塘的关系,也叫“菱溪黄氏”。黄家世代读书,或官,或商,捐校办学,惠济乡邻,口碑载道,绵延至今已640年整。始建于1875年的黄氏族学,2019年经由株洲市政府在原址新建、竣工了这个族学,命名为“株洲市天元区菱溪中学”。  

百年过隙今仍赞,众望所归修家谱。大德舅舅把每家成员在何处工作、哪年退休、取得了什么成绩、定居的城市、族名等全部写进了家谱。既对老祖宗有了交代也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亲人们汇聚在家谱里,黄家六百多年的历史,在盛世今朝,开启了新的篇章。因各种原因没有见过面的亲人们由此开始来往。  
2018年5月14日,我和母亲到南昌,见到了母亲的堂哥,作家黄乾孟。乾孟舅和母亲70年后再相见的故事由江西电视台做了专访并录制了节目,大洋彼岸的大德舅舅也被视频采访,节目播放了大德舅舅在采访中说的黄家为中国近代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话深深地鼓舞、激励了族人们!世界各地及全国各地的族亲,还有朋友们都收看了这个节目。  
2019年中秋前夕,大德舅舅飞回了老家株洲。这是他第一次踏上故土。散居在国内的族人们从北京、广州、邯郸、宝鸡、黄石等地坐高铁在几小时内全部齐聚株洲。在过去,回株洲要汽车换火车、大船换小划子后,还要步行几十里......几天都到不了老家呢!如今高铁四通八达快捷得和火箭样了!大德舅舅感慨地说这是早上在西安吃羊肉泡馍,中午到成都吃个火锅的速度啊:“夕发朝至”、“朝发夕至”,厉害了,我的国!  
爱人因故无法和我一起回老家,母亲执意要带那近一千个黄石港饼上高铁。母亲已年迈,我的腿又不好,需要拄单拐,已于我们先期到老家的大德舅舅对我们特别关心,担心我们进站上车、出站下车大包小包地怎么办,当我告知我们坐专属直梯由值班站长亲自接送上下车时,大德舅舅由衷赞叹国内对残障人士服务真是贴心。  
大德舅舅为每人都带了礼物。当他把美国名牌COACH钱包送给我的表弟表妹们时,我那憨厚的大表弟不屑地说,我们都不需要钱包了,都用手机支付宝、微信支付!快言快语的母亲说原来吃饭都成问题的我们现在对这些名牌一点也不稀罕了呢!......大德舅舅幽默地说我们是真正第一世界的人,厉害了,我的国!  
当我们把一个个沾满芝麻的喷香的黄石港饼当月饼摆上中秋晚宴,族人们都心领神会,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寓意,在月圆人更圆的2019年中秋,我们举杯欢庆,人月两团圆!  
三十多位至亲,三世同堂,顺着硕大的圆桌围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在湘江之畔,看明月高悬,享团聚浓情!月亮显得比任何时候都要圆!都要亮!  
大德舅舅在老家的十多天里,走访了祖辈、父辈们生长的旧地。感慨作诗:“成长台湾老大来,试啼母语鬓毛衰,亲人本识惜初见,笑问如何不早回?”在一次聚会中,他挥毫杜诗名句:“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抒发了他的感叹。然而通过同上百位几代亲人们的见面团聚,又让他从心里感觉到大家过得是表里如一好。在宽慰之余,动念将来会在老家落叶归根.....还诙谐地说,到那一天,要定做9999个黄石港饼庆祝!  

湘潭市委副秘书长赵志超为大德舅舅此次回老家兴致勃勃地写下了“奕叶染祥”四个字。母亲说染祥的意思她是懂的,奕叶是啥意思呢?我跟母亲解释:奕叶是累世,代代的意思,饱经沧桑的母亲顿悟,亲人们更是意会。“峥嵘岁月七十载,菱溪黄氏今仍在,奕叶染祥因盛世,继往开来入史海!” 


[黄石文学选刊]向天笑发表在《诗潮》2019年第10期的散文诗《老家》(组章)


张倩,1969年生。当过教师和工人、做过边贸、经过商。黄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发表在《黄石日报》《东楚晚报》《楚天都市报》《新民晚报》《广厦杂志》等报刊;曾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区各种征文、诗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演讲稿皆为自己创作)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有作品入选文集若干;曾创办“幽幽兰”文学社担任文学社社长;迫于生计停笔虽19年,但念念不忘写作,2012年始提笔至今。中国生命之歌公益网副站长、黄石站站长;2018《自强文苑》杂志春季刊封面人物。。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 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家的表哥来了
小别离!
母亲的夏至
【三湘文艺】许光辉/亦兄亦父忆权哥
5.飘香的童年
亚凌随笔:月饼的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