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特刊]陈晓红的散文《再忆阿婆》

陈晓红,1982年出生于阳新,现为富川小学语文教师。爱写作、爱生活,以微笑做墨,涂写清浅时光。

再忆阿婆 


2012年作者和奶奶一起

“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到清明,往往就有着如丝如缕的春雨绵绵,总让我想起冯延巳的《鹊踏枝·清明》:“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以前对这个节倒是没多大体会,不知怎的,也许是年纪渐长,更怀旧了。清明这个日子,给了人放纵感情的一个理由,尽可以让我们逐着思绪去天边飞,如同那些牵线的风筝,无论在天边、树梢,还是落进池塘,远远近近,总会有一根线,叫作清明。
这个日子我更会回忆起阿婆来。阿婆就是奶奶,这是乡下的叫法。有些孩子在牙牙学语时,吐出的第一个词就是“阿婆”。我阿婆1米4的个子,从我记事起她的背就有点微驼。那张饱经风霜瘦削的脸上印刻着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阿婆是个童养媳,六岁就来到爷爷家,真的是辛苦劳作了一辈子,支撑起了这一个大家庭,把自己的三个儿子抚养长大,又带大了自己的七个孙儿。
不知不觉阿婆离开我们已近两年了,但是心底里却固执地认为她一直还在,以至于回老家或回她长年居住的洪港二婶家前,总模糊地认为她一定是在那里忙前忙后,或者是三番两次地到院门口踮着脚张望远方在等着我们。所以每次一说起回老家或二婶家时,感觉很开心,后来才想到其实她已离开我们了。
以前每年清明大家都会相约同一天回老家去,先生家也是通情达理的,也会先和我一起去祭拜,再去他那边。这个时候也是阿婆开心又忙碌的时刻了,等我们到达老家时,阿婆必定是已经把祭拜需要的东西一一准备好,其中会有鲤鱼、红烧肉、馒头、水果、酒,都有序地摆放在篮子里,旁边还有磨得发亮的镰刀,方便清除山路上的杂草、荆棘。等我们满头大汗从山上回来后,她已经做好一桌美味的饭菜,笑眯眯地等着我们。
记得有一年情况特殊,叔叔和哥哥单位都有急事没能来,只有我和先生陪着阿婆一起去扫墓。车子只能开到山脚,我们下了车,下过雨后山路更加泥泞不堪,阿婆步伐有点趔趄。她的脚掌有点畸形,因为很小的时候脚被强行包裹,但后来又松开了,所以大脚趾旁边的骨头凸起一大块,平时穿鞋子就打脚,结成厚厚的茧后就要剪掉,我搀着阿婆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好不容易到了山上,我们先来到爷爷的墓前,把祭拜的食物一一摆开,先生拿把镰刀在割草。只见阿婆在那里作揖祈祷,嘴巴里念叨着:老鬼啊,你起来吃一点,你也要操点心,管点事,好好保佑一下你的后人哪。然后就从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到哥哥嫂子,姐姐姐夫,再到我们的孩子,一个一个地祈祷着,祝福着。惟独忘了自己。阿婆年纪大了,平时总忘事。但这个时刻却什么都能记起来,家里的大大小小这一年里有什么值得庆贺的事,大人的工作,小孩的学业,我那才一岁的儿子啥时候会走路会说话等等,如数家珍一般。             
那一年,因有特殊原因阿婆在我们家住,这一住就是近七年。阿婆很勤快,一刻也停不下来,从三楼到一楼的扶手擦得锃亮,楼梯扫得一尘不染。邻居们都夸赞她,鞋底都不会沾上一点灰。当时女儿才三岁,我们有事出门,都是阿婆在帮忙照看。这几年偶尔回龙港,我总会到三楼阿婆住过的地方转一转,看一看,感觉她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
来到厨房,好像又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我怀儿子的时候,胃口不好,阿婆就会做各种各样好吃的。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炒糯米饭。她炒的糯米饭和餐馆里的可不一样,主要的辅料就是半肥半瘦的腊肉、豌豆丁、冬笋等,每次她在三楼炒糯米,那香味就会顺着楼道飘到楼下,让我们食欲大开。金黄中带着一点焦香,夹一块咬一口,嘎嘣脆,这种美味是再也吃不到了。
来到客厅,仿佛看到阿婆依然坐在窗前,戴着老花眼镜,一手拿着针一手拿着线对着窗外的光,穿了几次穿不上,然后直呼唤我的乳名,叫我帮她穿线。接着她就开始做"花袜子底",阳光透过纱窗斑驳地照在她那半白半灰的头发上,身影折射在地板上拉得长长的。
“花袜子底”就是鞋垫。扎花袜子底,是故乡大姑娘小媳妇心灵手巧的标志,阿婆那时候大概70多岁,总是去请教那些小媳妇怎么做。大家也劝她,这么大岁数还做什么呢?孩子一个个在城里什么样的鞋垫没有哇。阿婆总认为,那些卖的鞋垫不经穿,又臭脚。二叔拗不过她,给她买了一副老花眼镜。阿婆说干就干,找人借来几个纸壳做的鞋样,买了厚厚的白布,依葫芦画瓢。她大字不识,画出的鞋样却有模有样。用面粉熬成浆,把白布一层接一层地粘在一起晾干,再去请那些小媳妇给她画上精美的图案,别看她年纪大,花和叶配什么颜色的花线都有讲究。底比较硬,针扎不进去,她就一手戴着顶针顶,一手用锥子把针往外拉。   
阿婆和我们一起住的时候,有时她要我帮忙画几张。画了几次后,我感到厌烦,所以一见她开始做鞋垫,我就找各种理由远远地跑开了。不经意间,一双双精美的鞋垫完工了,阿婆就会把它们晒在楼顶的地坪上,一眼望去,一幅幅生动的画让人赏心悦目。       
记得姐姐快要出嫁时,阿婆一口气给她做了十双,有大,有小,上面的图案各不相同,有象征着夫妻恩爱的百年好合、鸳鸯戏水,也有预示着祝福的年年有余等等。后来,阿婆眼力越来越差了,一年下来也只能做几双。每到过年大家去拜年时,她就每人送一双,并问我们原先的鞋垫垫着舒服不。其实我们平时穿的高跟鞋,只喜欢垫一种透明的半码鞋垫,既舒适又好看。阿婆做的鞋垫,一年到头也用不上两次。但看到老人家充满期待的眼神,我使劲地点头,连声说好。
阿婆,又是一年清明到了,您在天堂可好?

[清明特刊]重温向天笑的组诗《陪父亲回家》附著名朗诵艺术家薛飞的朗诵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文欣赏 | 花袜子底
如何织毛线袜子? - 棒针交流(作品展示区) - 女红论坛
阿婆用糯米做的这种习粿,已快失传
求助:这种袜子该怎么织,有图示 - 棒针编织技术交流 - 编织人生论坛 -
实拍农村老阿婆的点心绝活,软滑而不腻,吃完还想吃
端午将至 粽子飘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