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中秋特刊]潘兰香的随笔《月饼的记忆》

月饼的记忆  

又近中秋,皓月当空,关于月饼的记忆总是一次次随着窗外那轮明月,冉冉浮出心之海面。  
这个记忆与我驾鹤西去二十多年的奶奶有关。中秋节是个传统节日,农村亲戚之间,总是辈分低的要给辈分高的長辈送节礼,中秋节礼的重点物事便是月饼。尽管那时农村人经济捉襟见肘,物质也极度匮乏,但礼数一点都不会缺。中秋节送月饼是多年永不变更的物事。我的奶奶在中秋将临的这样的日子总是格外兴奋,几十个直径约20cm左右的月饼摆在她面前,她一一摸过,然后锁进一口她的专用木箱,喀嚓一声落锁,让一些个眼巴巴望着的孙子眼里燃起的希望火苗瞬间被水浇灭。不到中秋之夜,那些月饼奶奶决不会拿出来的。孩子们好不容易将月亮盼圆了,奶奶才慢吞吞地拿出几个月饼放在桌上,几双虎视眈眈的眼睛恨不能伸出爪子将那月饼一口吞下,奶奶小心翼翼地将月饼掰成若干份,分给一干小馋虫,大人也津津有味地吃由圆而缺成多块的月饼,弟弟连掉下的饼皮都用指头一点点粘住放进嘴里。那时候的月饼叫酥月,名符其实,饼皮酥脆一碰就掉,馅料是冰糖,金钱桔之类,哪像现在豆沙,蛋黄,莲蓉,火腿等等不一而足,外包装更是寒酸,一张似乎油浸泡过的半透明的方纸四角往上一折,浆糊一粘便是那时月饼的整体印象。哪像现在,月饼的包装精美绝伦,绝对是对中国诗词书画的一个全民普及。大家也许会奇怪剩下的月饼去了哪儿,我的奶奶发明了她那个年代的经典贮藏法。夏收时节的稻谷在夏日炎炎烈日暴晒下,干燥得沙沙作响,滚烫干透水分的稻谷装进一个口小肚大的黑釉的大瓷瓮里,这个就是奶奶她老人家发明的贮藏月饼之嚣。过了中秋节,奶奶便把月饼从她看管甚严的木箱转移至这只放在阁楼的大瓮里,将谷子扒出一个深深的大洞,然后将月饼放进去,再将谷子扒拉着盖在月饼上,贮存过程简单易行。现在月饼盒上都注明了保质期:60天。可奶奶的月饼没有保质期,可以是几个月,可以是一年,看她心情高兴,随时翻出来打赏她喜欢的某个孙子。她说,要细水長流!唉!贫穷,也让人产生贫穷的智慧!  
月饼总归会被吃掉,被谷子吸干水分的月饼,在某个饥饿的冬日下午被奶奶拿了几个出来。奶奶掰了一下,月饼像一块铁饼,岿然不动。奶奶无计可施,找来了一把小铁锤,一把铁錾子,叮叮敲打半天,像一个年老体衰的石匠在奋力凿一块石碑。月饼,终于在奶奶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土崩瓦解。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只要是吃的,诱惑胜过了一切。兄弟们似乎生就了铁齿铜牙,月饼在他们嘴里如嚼蚕豆般崩脆。我以女孩子的精细,看见了錾子上的铁锈,看见了月饼不复有当初的金黄,吃的诱惑,荡然无存。时至今日我不爱食月饼,兄弟们也过上了高大上的生活,那些年吃月饼的记忆相信他们不会忘记。不知他们在中秋节的明月清辉里,香茗一壶,月饼一盘,良辰美景里会不会有旧日时光氤氲眼前!只有祝福他们节日快乐,幸福绵長了!  
想起前几年在武汉陪儿子过中秋节,将这陈年旧事讲给他听,他当做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他永远无法体会贫穷年代那些苦涩的往事,他吃着我为他买的蛋黄月饼,还一再叮嘱别过了保质期,不知道他吃出了幸福的的味道没有?  
我的奶奶,仙去多年,人间天上,共此一轮明月。月饼日新月异的变化,不知您老人家泉下可知?  
月饼,年年中秋夜,在我的案头,应一下景,当做怀旧的道具,没有多少吃的欲望。  
但愿人長久,干里共婵娟!  

潘兰香,学了医,却做着学医之外的梦。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年的中秋节,那些年的月饼
【广东】李纪佟《那轮明月真美》指导老师:孟凡启
中秋的思念
中秋专刊:中秋那迷人的味道
【江西】钟晴《快乐的中秋节》指导老师:曾鲲
妈妈那个年代的中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