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彩民族之羌族|你一定没见识过这么神奇的碉楼!(附音频)

.

很多小朋友都跟爸爸妈妈或者老师背过古诗。不知道下面这首,小朋友们听过吗?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是唐代的大诗人王之涣写的,名字叫做《凉州词》,写的是边城凉州又荒凉又雄伟的景色。这首诗里,就暗藏着小童今天要讲的民族的名字。小朋友们能猜出来,小童要讲的是哪个民族吗?


羌笛

对啦!小童今天要讲的,就是——羌族。

崇拜羊的民族

羌族,可不是手枪或者红缨枪的“枪”呦!羌族的“羌”,上面像一个“羊”字,下面像一个儿童的“儿”字,又有点像一个“人”字。那么,这个民族是跟羊有关系吗?对啦!历史上,羌族还真就是世代以牧羊为生的。


“羌”字,在汉文献中解释为牧羊人

羌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他们自称“尔玛”或“日玛”,意思是“本地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创立者,以治水而闻名的大禹就是羌人。羌族人对羊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不仅把羊当做自己民族的图腾,信奉“羊身人面”的神,还喜欢穿羊皮褂、用羊毛织线做衣服,羌族少年成年礼时,羌族巫师还会用白羊毛线拴在他的脖子上,以求羊神的保佑。就连羌族人居住的山上开放的杜鹃花,都被羌族人形象地称为“羊角花”。

传说,羌族的祖先叫做斗安珠。他的妻子叫做木姐珠,是天神木别塔的女儿。斗安珠从天神木别塔那里得到了一本非常珍贵的天书,除了斗安珠能够看以外,任何人都不能看。可是有一天,趁着斗安珠和木姐珠在家睡觉的时候,一个跟斗安珠非常要好的放羊娃偷偷钻进他们的房间拿走了这本天书。


羌族图腾

他拿着天书到草地上边放羊边看,可是看了半天都看不懂,就把书放在一边睡觉了。天书是刻在桦树皮上的,又加上人在翻过书后,留下了汗味,那咸咸的味道很快吸引了一只羊。羊走过来,开始啃天书。放羊娃醒来时,天书已经被啃得只剩一个角了。他吓坏了,不敢隐瞒,马上告诉了斗安珠。斗安珠杀掉了羊,可是天书已经救不回来,成了渣滓。

这样,羌族再也没有了自己的文字。他们非常愤怒,于是将羊皮剥下来,做成了羊皮鼓。他们敲击着羊皮鼓,唱着过去的故事,让历史得以流传。至今,羌族都是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的。过去,羊皮鼓一般用在祭祀和葬礼中;而现在,羊皮鼓已经更多地变成了一种表演形式。“羊皮鼓舞”还被列入了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羊皮鼓

 

羊皮鼓舞

羌族的碉楼

羌族人今天居住在咱们国家的西北地区,主要在青藏高原东边的岷江上游。这里群山险峻,地势陡峭,而羌寨一般都散落地建在半山腰上,所以常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

之前小童讲怒族的时候,曾介绍过怒族非常有特色的“千脚落地房”。(戳链接看故事)羌族人呢,也有他们民族特有的建筑风格,那就是——碉楼和石砌房。

羌族的语言里,把碉楼称为“邛笼”。这种用石片和黄泥土砌成的高楼一般上窄下宽,有四角的、六角的,也有八角的。高度通常有10到30米高,有的能达到十三四层楼那么高呢!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里就有关于羌族碉楼的记载了。

小朋友们可能要问了,羌族人为什么要建这种碉楼啊?是做什么用的呢?在石头房子里待着,不会很冷很潮湿吗?


羌寨的碉楼


羌族民居石板房

其实,碉楼是羌族人用来防御敌人、储存粮食柴草的建筑。一般都和羌族村寨建在一起。古时候,因为羌族人所生活的地区处于战乱比较多的地带,为了抵御外敌,羌族人就在村落聚集的地方修建起了碉楼。

碉楼一般依山而建,大门都离地面好几米高,门前用可以随意取放的独木梯供人上下。一旦把木梯抽走,敌人想要进入碉楼,比登天还难。而碉楼的内部,层与层之间也用木梯上下,每层都有窗子和枪眼。实在是绝佳的防御工事呢!此外,碉楼还可以用于储藏粮食、保护村寨里的妇女、老人和孩子。


位于半山的羌族村寨

根据具体的用途,碉楼还可以分为建在险峻山岭和重要关口处的战争碉;建在大山高处、类似烽火台一样的烽火碉;一寨之主指挥用的指挥碉;还有与住宅相连,战时御敌、平时住人、存东西和养牲畜的家碉。据说,古时候的羌族人家若是谁家有了男孩,就必须建一座家碉,男孩每长一岁就加修一层,一直到男孩十六岁封顶。谁家若是没有碉楼,儿子连媳妇都娶不上。可见羌族人对碉楼看得是多么重要。

碉楼修建的时候非常神奇,匠人不绘图,不吊线,也不用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和经验。建成之后稳固牢靠,经久不坏。四川茂县的黑虎羌寨、理县的桃坪羌寨,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像桃坪羌寨,整个羌寨房屋连为一体,碉、楼合一,巷道四通八达,完全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神奇极了。


羌族碉楼的代表:黑虎羌寨

而说到黑虎羌寨,还有个著名的“黑虎将军”的故事。最早的时候,黑虎羌寨叫做“黑猫寨”。明末清初的时候,  寨子里出了位大英雄,羌名格鲁丛宝,汉名杨文武。格鲁丛宝16岁时就组建了一支民防团,制作了滚木、雷石、驽刀、毒箭和杀伤力很强的火器,并带领大家在黑虎鹰嘴河台建造了88座碉楼。


格鲁丛宝利用机智的头脑,带领羌民战胜了不断进犯的清兵,保卫着黑虎峡谷的乡民们。由于格鲁丛宝以黑色的虎头帕作为标志,所以当地的父老乡亲都尊称他为“黑虎将军”。有一次,他在铁油桶里放鞭炮(当地人叫“火炮子”),赶走了兵分四路的一支强大军队。还有一次,他打造出一双一尺二寸长用椴木皮做的草鞋,还把麦麸皮挤压成人粪的形状,让来犯的敌人以为真的有巨人存在,吓得落荒而逃。


但是,在黑虎将军22岁那年,他被清兵买通的歹徒用毒箭暗算,不幸死去了。噩耗传来,黑虎山寨的乡民们都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把他埋葬在了黑虎山寨主碉楼边茂盛的兰花烟地里。


自那之后,黑虎七族在不同的寨子修建了七座庙,庙里塑有格鲁丛宝将军的泥胎金像。并且规定,黑虎七族所有女性自生至死,都要头戴一顶用白布做成的虎头孝帕,成年男子则头裹青纱。戴孝的仪式万年不改,如有不戴者会受到众人的议论和谴责。


黑虎羌寨妇女人人头戴白布帕,又叫“虎头帕”

几百年过去了,没有人违背当年的约定。“万年孝”已经成为黑虎寨特有的风俗。至今,当地的羌民还会每年到黑虎将军的墓前去祭拜。

一诺千金,重信重义,这样的民族,岂能让人不尊敬呢?

可怕的大地震:毁坏vs保护

非常遗憾的是,2008年发生的那场“512”汶川大地震,让许多羌寨都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因为地震所发生的地带,恰好是大部分羌族人集中居住的地区。据统计,这场地震中去世或失踪的羌族人民有2万多,几乎占到整个民族人口的10%。很多羌寨传统的民居、碉楼都在地震中损伤或彻底毁坏了。大量代表羌族传统文化的服饰、乐器、法器还有珍贵的文献资料,也都被埋在了废墟里。


汶川大地震中,很多羌寨遭到重创

原本,近些年来愿意学习羌语、会说羌语的羌族年轻人就越来越少了,这对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尤其又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其实是很值得忧虑的事情。而汶川大地震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更加剧了羌族传统文化的流失,这实在是非常让人痛心的事情。地震后,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希望能尽最大的力量去抢救和保护羌族的文化。

小朋友们都听说过动植物种族的灭绝,但是你们可能没有想过,一种文化,也是会兴盛或者衰败的。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年传承下来的宝贝,我们必须尽全力保护它。可是也会有人觉得,文化也应该符合“优胜劣汰”的规律。

就好比羌族的语言,大家不愿意使用它,是因为它过时了、跟外界沟通起来不方便,就应该让它“优胜劣汰”呀,不能强迫人必须学习呀!所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真的是一件特别复杂而且艰难的事情。如果把这样的难题摆在你的面前,亲爱的小朋友,你会选择怎么做呢?

如果喜欢,就请直接打赏作者月夕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建军 | 碎片——羌(二)
四川茂县:中国古羌城
黑虎羌寨的重生 碉楼幢幢擎天拔地
羌寨碉楼
神奇的东方古堡——四川桃坪羌寨
【传奇风情】羌山三章 | 林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