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世界遗产大全


亚美尼亚共和国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西邻土耳其,北邻格鲁吉亚,东为阿塞拜疆,南接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飞地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首都为埃里温。
 
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6世纪,在亚美尼亚境内建立了奴隶制的乌拉杜国。公元前6世纪-公元3世纪,阿凯米尼德王朝和塞琉古王朝统治亚美尼亚,建立大亚美尼亚国。此后,亚两次被土耳其和伊朗瓜分。1804-1828年,两次俄伊战争以伊朗失败告终,原伊朗占领的东亚美尼亚并入沙俄。1918年达什纳克楚琼党领导建立了亚美尼亚第一共和国。1920年成立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3月,亚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该联邦共和国加入苏联)。1936年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直属苏联,成为其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亚美尼亚最高苏维埃通过独立宣言,改国名为“亚美尼亚共和国”。1991年亚美尼亚举行全民公决,正式宣布独立。
 
亚美尼亚于1993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截止目前,共有3项世遗。从公元8世纪开始,亚美尼亚先后遭受多次侵略,这个古老民族在一战沙俄与奥斯曼帝国的争斗中惨遭大屠杀迫害,但也没有阻止亚美尼亚成为一个教堂的国度。这个面积不到3万平方公里的国家,3项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和基督教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伊朗北部伊亚边境的“亚美尼亚修道院建筑群”及土耳其东部土亚边境的“阿尼考古遗址”这两项世界遗产也都和亚美尼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哈格帕特和萨那欣修道院 Monasteries of Haghpat and Sanahin


哈格帕特修道院

这是亚美尼亚的首项世界遗产,1996年哈格帕特修道院率先进入名录,2000年萨那欣修道院及萨那欣桥也被扩展进来。
 
在基乌里克王朝繁荣时期(约公元10~13世纪),土马尼亚地区的这两个拜占庭式修道院是当时重要的学府。萨那欣修道院以⼿抄本彩绘及书法学校闻名;⽽哈格帕特修道院以圆锥形屋顶为中⼼的⼯整设计,是10至13世纪亚美尼亚宗教建筑典范。修道院建筑群融汇拜占庭教会和高加索地区本土传统建筑样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哈格帕特修道院

哈格帕特修道院

哈格帕特修道院

哈格帕特修道院

哈格帕特修道院位于亚美尼亚北部高原上,距该地区首府阿拉韦尔迪(Alaverdi)6公里。修道院由巴格拉图尼王朝建立,始建于公元976年,大致完工于991年。在之后长达3世纪的不断扩建中,修道院内相继建成了20多个不同风格的教堂和礼拜堂、4个附属建筑、墓地、钟楼、藏书馆、餐厅、画廊、桥梁、宿舍和服务设施等,并成为基乌里克王朝时期的精神中心。
 

萨那欣修道院

萨那欣修道院

萨那欣修道院

萨那欣桥

萨那欣修道院距阿拉韦尔迪东南两公里,建于10世纪,和哈格帕特修道院几乎同时修建。修道院由建造于不同时期的几个建筑组成:较大的阿曼那基茨教堂(S.Amenaprkitch)和与之毗邻的、较小的阿斯特瓦萨丁教堂(S.Astvatsatsin)、格里高利圆形教堂(the Round Chapel of S.Gregory)以及学院、钟楼和图书馆。公元1235年,由于蒙古人的入侵,修道院日渐衰落,许多建筑都遭到不同程度毁坏。
 
 

埃奇米阿津教堂与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 Cathedral and Churchesof Echmiatsin and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Zvartnots


 
遗产地分为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包括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Mother Cathedralof Echmiatsin)、圣加耶教堂(St Gayane Church)、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墓地,第二个区域包括圣赫里普希姆教堂(St Hripsime Church)和圣休哈卡特教堂(St Shoghakat Church),第三个区域包括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及神殿遗址、教会的宫殿和其他建筑。遗产地形象地展示了亚美尼亚圆顶四瓣形教堂的发展演变过程,亚美尼亚建筑师的这一创新传播到了拜占庭、中欧和西欧,是亚美尼亚教会建筑对整个基督教建筑的杰出贡献。

 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

在公元301年,基督教还处于早期教会时期,亚美尼亚已将基督教作为国教。因此,亚美尼亚常被称为“第一个基督教国家”。始建于公元301-303年的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正是基督教在亚美尼亚的植根的独特见证。
 

圣加耶教堂

圣加耶教堂

圣加耶教堂

由于教堂代替了先前存在的寺庙,所以被认为标志着亚美尼亚从异教到基督教的转变。不过,在一场波斯人入侵带来的严重损害后,现在人们看到的建筑核心是在公元483年几乎彻底重建的。经过后期扩建,今天的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融合了亚美尼亚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20世纪下半叶,随着亚美尼亚的独立,教堂再次经历了重生。
 

圣赫里普希姆教堂

圣赫里普希姆教堂

圣休哈卡特教堂

圣休哈卡特教堂


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自创建以来一直是亚美尼亚最重要的地标之一,作为全世界亚美尼亚基督徒心中的圣殿,在宗教、政治和文化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亚美尼亚的梵蒂冈”。
 

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

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距埃奇米阿津4公里,建造于亚美尼亚大部分地区被拜占庭帝国控制、影响,以及阿拉伯穆斯林入侵的早期阶段(公元7世纪),10世纪时遭到阿拉伯人的战火破坏,化为废墟。这是亚美尼亚中世纪早期的建筑文物,20世纪初挖掘出土,发现了底座、柱廊及一些建筑残片。
 
 

格加尔德修道院和上阿扎特山谷 Monastery of Geghard and the Upper Azat Valley




距埃里温东面车程约一小时处的阿扎特山山谷入口,有一座修道院被高耸的峭壁三面环绕,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这就是2000年连同上阿扎特山谷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格加尔德修道院。

 


修道院保存着完好的亚美尼亚中世纪建筑和装饰艺术,对该地区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相辅相成,北侧的悬崖围绕着建筑群,防御用的城墙则包围其余部分,自然景观与人文成就共同造就了这一珍贵遗产。
 



阿塞拜疆共和国
位于外高加索东南部。北靠俄罗斯,西部和西北部与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相邻,南接伊朗,东濒里海。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是该国飞地,被亚美尼亚、伊朗和土耳其环绕。

阿塞拜疆部族形成于公元11~13世纪。13~16世纪屡遭外族入侵和瓜分。16~18世纪受伊朗萨法维王朝统治。18世纪中期分裂为十几个封建小国。19世纪30年代,北阿塞拜疆(现阿塞拜疆共和国)并入沙俄。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巴库公社”。1918年成立“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成为第一个以穆斯林占绝大多数的世俗化民主共和国。1920年被“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取代。1922年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该联邦共和国加入苏联)。1936年改为直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改国名为“阿塞拜疆共和国”,随后正式独立。  
 
阿塞拜疆国名来自于古波斯语,意为“火的国家”。该国以地理位置而言属于亚洲,但对外一般自称欧洲国家。阿塞拜疆在历史发展、地理位置、当地社区民族和宗教多样性等方面拥有独特的特征,逐渐形成了不同文化传统之间长期共存和宽容和谐的局面。在不同历史阶段,产生了不同信仰,如索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这些宗教相互影响,造就了现今该国独特的宗教特征。伊斯兰教仍是当地人民主要信仰的宗教,但该国境内仍有大量活跃的犹太教和东正教基督徒社区。
 
阿塞拜疆于1993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截止目前共拥有3项世界遗产,全部为文化遗产。2019年夏天,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会上我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一期)、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城墙围绕的巴库城及其希尔万沙宫殿和少女塔 Walled City of Baku with the Shrivenham's Palace and Maiden Tower



2000年列入名录,为阿塞拜疆首项世界遗产,遗产区面积0.215平方公里,约为北京故宫的3倍。


巴库古城坐落在市区边上的高地上,古城方圆不足两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大巴库城面积的1%,建于希尔沙赫王朝,距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巴库古城的核心是内城(Icherisheher,世界遗产的核心区域),内城区街道狭窄,保留了12世纪的大部分防御城墙,极具特色,城墙在沙俄征服后得以加固。内城的心脏是王朝的宫殿,围绕王宫依次排开的有清真寺、学校、市场等,呈放射形的石板路被历史的车轮碾磨得光亮。完整的石头城墙苔迹斑斑,古市场石头货柜上依然有人进行纪念品交易,沿街而建的古民居,完好无损。行走于古城中,犹如徜徉在中世纪的街市,仍然活力十足。
 
内城的辉煌在于其独特的纪念性建筑、历史悠久的建筑空间规划与街道景观的融合,反映了其过去九个世纪的悠久历史和各文化融合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2世纪希尔万沙王朝定都巴库后,开始在古城的制高点修建希尔万沙宫殿,宫殿建筑群主要部分完成于15世纪,这一时期建成的建筑包括皇宫、居住区、清真寺、皇室寝陵、浴室等等,堪称中世纪阿塞拜疆建筑的杰出典范。
 

内城最古老的地标少女塔,是12世纪所建的汗王宫殿建筑群的一部分,也是巴库的象征,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的LOGO中就出现了少女塔。它坐落在巴库老城中心,全塔高27米,为8层圆柱状,每层可容纳50余人,内有一口水井。塔上每层窗口都有防御设施。可倾泻滚烫的熔铅,或投下燃烧的火把,抵抗外敌进攻。少女塔的建筑设计十分巧妙,圆形部分朝北,寒冬的北风绕塔而去,塔的突出翼朝南,每到夏季,将凉爽的南风导向城内,因而塔后的巴库老城始终冬暖夏凉。少女塔经受住了1304年大地震,许多居民住宅都被夷为平地,它却安然无恙。

 
网站:https://icherisheher.gov.az/en/
 
 

戈布斯坦岩画文化景观 Gobustan Rock Art Cultural Landscape


 
戈布斯坦岩画文化景观,位于巴库以南约70公里处,200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阿塞拜疆第二项世界遗产。
 



戈布斯坦岩画遗产区总面积5.37平方公里,包含三部分:北部的Jinghindagh山–Yazylytepe山、中部的Boyukdash山、南部的Kichikdash山。

 



这片位于阿塞拜疆中部荒漠地区横空突起的岩石高原,保留着近6000幅岩石雕刻图像,画面有持矛战士,骆驼商队、宗教舞蹈,动物和战争,还有太阳与星辰,为史前时代狩猎、动物、植物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大量证据,让今人得以领略到4000年前岩画艺术风采。这里还发现了人类居住地和墓葬的遗存,表明人类在上一个冰河时代之后的湿润时期曾经在此地大量定居,时间从旧石器时代早期一直延续到中世纪。随着气候变化,曾经与狩猎和捕鱼有关的活动不再,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消失,只留下众多岩画见证着沧海桑田。

 
网站:http://www.gobustan-rockart.az/en

 

舍基历史中心及汗王宫殿Historic Centre of Sheki with the Khan's Palace




2019年列入名录,是阿塞拜疆第3项世界遗产。
 


古城舍基位于阿塞拜疆西北部,大高加索山脉脚下,古尔贾纳河(Gurjana River)穿城而过。历史更为久远的北部建在山上,南城则延伸至河谷。18世纪的泥石流毁坏了之前的古镇,现在的历史中心是之后重建的产物。
 


舍基城位于重要的古商路之上,其建筑受萨非王朝、卡扎尔王朝和俄罗斯建筑传统的影响。位于城区东北部的汗王宫殿和众多商人宅邸,体现了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蚕种和丝茧贸易带来的财富。



参考: 

《指南 | 世界遗产大会开幕 走进阿塞拜疆与外高加索》

https://3w.huanqiu.com/a/ec157d/7NWWlsNuOhW?agt=82

《亚美尼亚概况》

http://am.chineseembassy.org/chn/zygx/ymnygk/t359717.htm

《世界文化遗产》峻岭间的千年古迹-亚美尼亚格加尔德修道院》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3-08/374654

《世界遗产大会带你走进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国家概况》

http://az.chineseembassy.org/chn/asbjgq/t1608504.htm

《拜占庭建筑与高加索传统的完美融汇:哈格帕特修道院和萨那欣修道院 & 亚美尼亚的神圣殿堂:埃奇米河津教堂与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

https://read01.com/xkPQ4x.html#.X366LGgzZP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高加索】不该被遗忘的外高加索:序
造访高加索三国
亚美尼亚之旅:两座世遗修道院
伊朗 伊朗的亚美尼亚庙宇群
每天了解一个国家—亚美尼亚
世界遗产之亚美尼亚篇(3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