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夏到秋再品乡愁

从夏到秋

再品乡愁

     2022年从夏到秋,我们参加了《文旅聊城》栏目散文诵读活动。从5月初五篇散文被选中,到6月23日在聊城市广播电视台录制、运河古都采风,然后是陆续播出,又到10月8日的“再品乡愁”座谈会,除了柳芳云老师的《父亲的扁担》,因重录后暂未播出外,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并以此文向孔祥奎老师和各位录制、编辑老师致谢。

(录制视频请看本文末往期精彩回顾链接)

     在没参加活动之前,曾欣赏过【山石榴】荐稿、【文脉遗馨】公众号平台上展示的精彩节目,一起“听黄河涛声,读运河遗韵,说沧桑历史,写古今春秋“,看聊城变迁、文脉传承,品城市灵魂和文化自信,方知这一位位作者笔下的绵绵乡愁,乃是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家国情怀,是他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眷恋,是他们近乡情怯的复杂情愫,纵然远走他乡仍会魂牵梦萦的思念。

    《管子·权修》曰:“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诚然,一个“乡”字,触碰到万千人的心中柔软,一个“愁”字,道不尽百转千回的妙笔生花,一个“品”字,读出了无比亲切的乡音乡情。窃以为,这便是这个栏目的魅力吧。

     古往今来,凡是出产作家的故乡,那里都会被冠以一种特殊的标签。在季羡林的笔下就是《月是故乡明》,在余华的梦中就是《麦田里》,更是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是沈从文的湘西和边城,是鲁迅的绍兴“鲁镇”和“未庄”,是郁达夫的富春山,是冰心的闽江桥,是马尔克斯的阿拉卡塔卡,威廉 · 福克纳的密西西比。从此之后,这些作家的乡愁便被无限次地记录、虚构、放大,字斟句酌封存在文字里,然后被永久地留存下来,就像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像余光中的《乡愁》。

     在张堂玉老师的精心策划安排下,于高唐天外村举办了这次“再品乡愁”座谈会,并荣幸地邀请到《高唐老县城》一书的主编张志忠先生,以及《我和我的老师同学们》一书的作者张堂红先生。

     第一个环节是《高唐老县城》《我和我的老师同学们》两位作者的签名赠书环节,然后几位作者分别总结、汇报了创作、诵读的感悟,并对史秀凤老师诵读的二次创作给予高度评价。

选自《我和我的老师同学们》第170-171页

     聊城市作家协会、高唐县作家协会会员张振峰老师,特意从聊城驱车回来参加活动,表达了他对高唐城区日新月异变化的欣喜,以及他对故乡农业未来发展的看法,和对农村留守老人的担忧,言谈之间流露出对家乡的眷恋和故土的热爱之情。

     特邀嘉宾张志忠老师,他曾历任孙大石美术馆馆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副研究员,获全县文艺创作三等功及全县终身文艺成就奖,主编过《高唐文艺》《高唐州报》,在国家级、省市级等发表出版各类文艺作品(包括美术评论)逾百万字。他充分肯定了几位文学爱好者的原创作品,能够在聊城广播电视台录制播出,也是为宣传高唐、歌颂家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还为大家介绍了高唐县各个时期涌现出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及一中、二中和各乡镇中学百花齐放的文学团体,介绍了可以代表高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四平调、落子舞、麦秸画、黑陶等,并鼓励大家今后多创作优质的原创文艺作品。他对《淡味茶文艺》长期坚持编辑、推介原创文艺作品表示赞许。

     座谈会上研讨了《高唐老县城》增、删具体事宜,并初步商定将于本年年底前付梓再版。


10月2日,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赵勇豪教授来高唐,在县审计局三位同志的陪同下拜访了张堂玉先生,并互相赠书惠存。

乡愁(古风)

作者:张振峰

不羡天外只慕村,心系故土养育恩。

总嫌他乡月不圆,追梦家乡来寻根。

独居他乡三十年,白发多为思故园。

梦里还家常笑醒,燃根香烟再无眠。

电视专栏一声唤,品读乡愁开盛宴。

文友各发三千言,壮我家乡万万年。

一七令 · 聚

文/高淑红

聚。

初霁,朝晖。

烟雨歇,彩云追。

长江东去,大雁南飞。

诗成八九首,酒酌千百杯。

采菊竹篱魂牵,乡愁梦断思归。

舟行远方扬帆起,月圆故乡踏车回。

贺高唐文友作品在聊城电视台《品读乡愁》栏目成功播映诗词

文/游郎油郎

  鹧鸪天(古风)

秋收时节遍地金,文友荟萃天外村。

谈古论今歌盛世,品读乡愁颂当今,

父亲扁担载荷重,母亲谎言情最真。

老家红薯特香甜,春场街上话打春。

闲情逸致转四湖,老年舞蹈领头人。

沁园春.聚(古风)

作者:刘心海

壬寅初夏,江北水城,乡愁萦绕。

赏淑红美文,香飘龙启;

振峰胸怀,意深情高。

游郎赋诗,秀凤蕴词,

文艺英才领风骚。

赞芳云,感父爱如山,孝心不老。

母爱无需言表,看心海含泪竞挥毫。

谢振峰款待,情真意切,

鸿运楼中,肝胆相照。

书画之乡,天外之村,知音重聚兴致高。

齐携手,赴文学殿堂,无悔今朝!

天外村从容聚

作者:柳芳云

非圣,非仙,非达人

天外村里来相聚

数数点点整八人

也可自嘲“小八仙”

时紧,各忙,心从容

各种事务皆放下

齐齐赴约慰心灵

文美,心美,传播美

心间,笔端,善永存

文友八人

从古稀到不惑

近四十年的链接托着共同的向往——

爱我中华文化

爱我中华河山

爱我父老乡亲

爱我美好人生

文友八人

情同父兄姐弟

互帮也在互助也存

手手相扣

共续美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万伦:乡 愁
《看朋友“乡愁篇帖文”有感》
寄乡愁 [七绝]
乡愁
《离不开的故土,抹不去的乡愁》是什么意思?
朗诵 | 乡 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