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在"中国航天日"的文字

第766期

写在"中国航天日"的文字

文/李雪亭

今天,我从有关报道中,看到了" 远望二号"由中国海上测控部移交江阴市政府的消息。既高兴又激动,同时也百感交集。

这是因为2Ol6年3月8日,國务院批复,将每年的4月24日设定为"中国航天日",而我做为第一代远洋测量船"远望二号"、从事航天科技的工作者,心情格外激动。

" 远望二号"船在圆满完成41次海上测控和卫星长期管理任务后,被中国海上测控部正式赠于地方,将作为爱国和科普教育场所向公众开放,进一步弘扬航天文化和海洋文化。自此,我国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一号"(20l0年退役)""远望二号"全部退出海上测控序列。

交接仪式于4月28日,在长江江阴段码头举行,中国海上测控部将"远望二号"正式移交江阴市政府,将停靠在江边建成的"主题公园"内。

我这次虽没能亲自去参加该船交接仪式,但战友传来消息说,参加仪式的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们中也有为中国航天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的后代。交接仪式后,他们有的合影,有的像留作纪念,有的老泪纵横依依不舍,因为他们有着"远望"人永远都挥之不去的,对船的情结和感情。

此刻与船的"兄弟情""战友情"都凝聚在一起,使人们激动的心久久难以平静。

"远望二号"船1977年10月30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成下水,1978年12月25日交付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使用。

我是1969年入伍,从战士、文书,经部队推荐而上学的工农兵大学生,母校是北京大学,毕业于数学力学系,1973年8月毕业后回原科委廿四基地,从事数据处理工作,1976年8月调到江阴基地(现在是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远望二号"船的,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当时刚开始进行设备安装,经历了设备安装调试、试航、交接和兩次执行远航测控任务。因完成任务成绩突出,曾受到嘉奖。在船上工作整整五年,于1981年l0月转业。(因保密需要,不便说明具体工作)。

当看到我们老船长的照片时,脑海里便浮现出四十多年前的情景。

首先是人和船的适应性训练。那时基地码头正在修建,从上海到日照、青岛、秦皇岛、大连、宁波、定海、湛江等地的海上测控演习训练,检验设备(计算机、雷达、遥测、经纬仪等)和船的设备性能。在海上遇到大风大浪,人会晕的站不住脚,躺在床上你仍觉得天旋地转,而且还得用安全带把人固定在船上,否则,当遇上特大风浪时,会把人从床上掀下去。最难熬是呕吐,让你把胆汁都吐出来,别说是吃饭,看到饭菜就恶心,所以,在经历了漫长的苦熬之后,才逐渐适应下来。在船上走路也能站稳了,吃着饭菜也香了。但新鲜蔬菜少,基本是脱水蔬菜,缺乏的维生素用药片来补。

再就是长时间的海上生活,让人感到枯燥乏味。1980年5月,第一次执行海上测控任务(即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东风xx号),远航编队庞大(有远望号测量船兩艘,有海军的导弹护卫舰,巡逻舰,电子侦察船,运输船、补给船、打捞船、拖船等),有十七、八条船。船上的測控人员来自原国防科委各基地,航海人员和船只来自海军。

编队总指挥是海军副司令员(杨怀中中将),船队从上海出发,经舟山群岛、日本冲绳、穿越赤道(全体船上汽笛鸣笛三分钟),再向南进入南太洋海域,在围绕預先划定的弹头落点海域周边航行,任务开始前进入测控方位。沿途曾遭到日本的飞机、澳大利亚的电子侦察机的骚扰,他们主要侦察,当飞机在船的上空飞时,连飞行员都看的很清楚。

执行测控任务的时刻终于到来,全船观测设备开动,在发现目标(飞行弹头)后,捕捉跟踪,弹头呈孤线飞行,带着火光,弹头在落水之前,会弹出数据舱,同时释放出七彩浓烟并伴随几十米高的水柱,这时在周边巡逻等待的直升机,载着数据舱打捞员奔赴落点,并成功打捞起数据舱,任务圆满完成(落点准确、数据舱获得)。

在经历的近一个月的执行任务(来回航行需20多天,16000多公里),安全回到上海,中央派出慰问团前来慰问,有人大副委员长姬鹏飞、彭冲、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上将)、副主任聂莉(中将聂荣臻之女)、钱学森副主任(中将)等,中央歌舞团进行慰问演出(其中有苏小明、张也等)。看得出中央和军委对执行这次任务是多么重视。但来回海上的文化生活很少,早上在甲板出操,闲下来时放几部携带的电影片也没有几部,那时也没有VCD和手机,什么也玩不了,只能打打扑克牌,算是娱乐吧!我只作简要的执行任务和日常生活的叙述吧。

 ( 附:照片三组:

l.个人生活照、工作照、转业证、获奖证书。

2.现在的移交仪式上的照片。

3.老船长朱鹏飞将军个人照。)

为滿足海上测控任务的需要,船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期由远望一、二号船组成。

到九十年代后期,我国又建起了"远望三号"和由"向阳红"十号科考船改装的"远望四号"。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载人航天、绕月等工程的推进,需要更多更先进的测量船,第三代远望五、六、七号先后交付使用,至此,我国有了自已的、系统的测量船队。

 " 远望二号"在经历了41年的追星揽箭,蹈海探天的峥嵘岁月里,2OO5年1月13日被授于"功勋测量船"荣誉称号。"奉献、团结、拼搏、严谨、开拓"的远望精神,焕发着蓬勃生机,闪耀万里海天。

功勋的旗帜在传承,这望的事业在接续。我做为曾在"远望二号"测量船上工作过的工程技术人员,我也感到光荣和自豪,曾经陪伴该船经历了五年的风风雨雨和海天岁月。

再见了!我的战友"远望二号",我会永远把你铭记在心,永远默默地陪伴着你!

["远望二号"档案,我国第一代远洋航天测量船。于1977年下水,船长192米,宽22.6米,高38.5米,满载排水重2.1万吨,最大航速2O节(海里、一海里等于1.852公里)),作为新中国诞生的第一代远洋测量船,于198O年首次远航太平洋,填补了中国卫星海上测控的空白,使中國航天测控网由陆地延伸到海洋。]

             完稿于2O19年4月29日21点

作者简介:

李雪亭,男,1951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原籍河北省馆陶县寿山寺乡东朱庄人,现居住高唐县,县民政局退休干部。

高唐县枫林诗社成员。

神话科幻报告文学:翰艺缘(建群三周年)暨淡味茶*翰艺缘第二届联谊会巡游记

群口山东快书:海天忠魂——献礼人民海军70周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奔赴太平洋,远望6号再启航,为火星探测、嫦娥五号发射保驾护航
结局最壮烈的测量船——远望4号!
嫦娥三号海天测控 “远望6号”太平洋严阵以待
航天远洋测控基地“神舟十号”海上测控封
揭秘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号(REVEALING SECRETS OF CHINESE ...
“远望”一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