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淡味茶 ‖ 董玉恒散文:对母亲的愧疚

对母亲的愧疚

作者:董玉恒
总编:慢半拍

清代性灵派诗人蒋士诠有一首著名的《岁暮到家》原诗这样写“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低回”,迂回曲折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这首诗表达对母亲有“愧”,其实,读一读所有写母亲诗文,都隐隐感觉出子女对母亲的愧疚。

先看《我与地坛》,这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其中记录了作者在双腿瘫痪期间,来到一座废弃的古园,感悟人生、感悟生死的故事,但更多是写他的母亲。这篇文章回环往复,先从现在的感受,回忆当年的沉痛往事,想象着母亲的做法和想法,中间插叙自己为什么写作,然后又更加深沉的写到自己曾经多么绝望,母亲又是多么无助地一遍遍寻找他。我们看到一个坚韧又伟大的母亲心甘情愿为儿子默默承受着一切,毫无怨言。而这些,都是儿子多年后才意识到“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她小心翼翼的顾忌着史铁生悲痛的心,即使那时的她正身患肝病,却更加担忧孩子的未来和他的心结。然而就在史铁生快要撞出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匆匆离去时只有四十九岁。直至母亲猝然长逝,史铁生才开始清醒。对于母亲,自己所表现出来的倔只留下了悔恨,没有丝毫骄傲。那时的史铁生还太年轻,“他被命运冲昏了头脑,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人,殊不知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要加倍的。”而母亲在临终前,仍念叨着她那有病的儿子和还未成年的女儿。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着,只留给作者无尽的伤痛和怀念。“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这是对母亲深深的愧疚。

曾经有许多人,只听别人说《我与地坛》多么好,但是看了以后,觉得反复啰嗦,不能理解。我们应该仔细品味才能感悟,文章的反复,正是作者对母亲绵绵不绝的愧疚,繁琐的心理更能体会母亲的无私无奈。母亲想帮助儿子,却不知道怎么帮;想儿子受苦也无奈不能;她只能无言地帮儿子上轮椅车,悄悄地注视儿子的背影及焦急地四处张望儿子。她只能默默地注视,无助的祈祷。此时“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我们脑海中能够出现母亲焦灼地寻找儿子的画面,字里行间蔓延着淡淡的忧伤和自责。

老舍先生也写过《我的母亲》老舍是一个含蓄、内敛的人,并不擅长直抒胸臆式的铺陈渲泻。然而,阅读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我们却可以分明地感受到作者于平淡、朴实的言语下汹涌澎湃着的情感潮水。这是为什么呢?散文运笔随意,从介绍母亲的出身起,步步讲述家境的艰辛,相比较而言,作者一家起初还过得去,两个姐夫也比较体面。然而作者的到来,仿佛成了一个转折,先是母亲昏厥了大半夜,大姐将其“揣在怀中,致未冻死”;作者一岁半时,又“克”死了父亲。作者其实并不迷信,在此处用“克”,所要传达的是一种难言的复杂情感,有无奈、辛酸,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艰辛的困惑与茫然。

述及母爱,作者感慨万端,一件件小事,无不平实,却处处见真情,“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危难当头,母亲毫不畏惧,在刺刀下,饥荒中,护着自己的儿女;“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没有责怪,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最让人潸然泪下的是,除夕之夜,母亲恋恋不舍却毅然送作者返校一幕——除夕夜,作者请了假回家,母亲看见作者归来的一刹那,笑了。一个“笑”字,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须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她拿了花生,对作者说“去吧,小子”。母亲是多么地渴望能和儿子一起热热闹闹地过个年,又故作平静地让其离去。母亲是悲凉的,我是惭愧的。

母爱如山,母亲是师。“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母亲七十大寿,“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后来“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母亲一生付出,却“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行文至此,作者痛彻肺腑,接连呼“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让作者的赤子之情,溢于言外,感情如滔滔江水,千里奔淌;而一系列的叙述,时时处处的对比,儿子对母亲的愧疚一次次爆发出来,作者的心在流血,我们在流泪。我在想,假若当时是我,即使拼上性命,也一定要回去陪伴母亲,让她苦难一生,也能最后瞑目啊。

其实啊,现实不是你想不做愧疚的事,就能不做,其中原因,个中滋味,非当事人不能体会。我也写了一篇《我的母亲》,也深深地感觉对不住母亲,此中心情和这些大作家分毫不差,同是人间丧母人,愧为人子我自知。

母亲17岁那年,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我的父亲。日子贫寒,孩子却不少,不到二十岁,就有了我大姐,接着是我哥,然后还有两个哥哥,但是夭折了,后来又有一个姐姐。最后在计划生育大潮中,我幸运地拿到最后一张船票。

她几乎没有读过书,人又太善良老实,在生产队处处受委屈。后来我长大读书了,老是责怪她没有及时做好饭,其实她也是起早贪黑,地里忙不过来啊。记得有一次,我还扬了她一头泥土,姥爷打了我,我就赌气不回家,她又三番五次央告我回去,仿佛是她错了。

最内疚的错怪是,我读师范了,周末回家她竟没有给我找人做好衣服,我大发脾气,她默默承受,父亲说你娘病了。后来,查出来她得了白血病,我竟无力为她治病,甚至买营养品的钱都没有。而她总是紧出一点钱,让我带着去学校,说别太屈着自己。最后的几天里,我没有陪在她身边,总算在她弥留之际赶了回来。她还没有享受到儿子的回报,就告别了这个世界。我亲手为她用纸做了一座她生前不曾住上的大瓦房,用毛笔写了一副挽联:未得子孝母先去,此恨绵绵无绝期。

读了作家的文章,想到自己的经历,才能更深刻理解儿子愧对母亲的感情。诗人蒋士诠由于让母亲挂念担心而愧,史铁生因为自己没有关心重病的母亲没有为母亲着想让她备受煎熬而愧,老舍由于自己让母亲受了那么多苦最后没有尽到孝心而愧,我呢是因为一直都看不起卑微的母亲有时还为自己藏私心而羞愧。

读书,读的是故事,更是人间深厚而复杂的感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到儿女的私心,似乎有人并不避讳。母爱如海,如阳光,儿女不能回报万一。有的是自身难保,真的没有能力。有的是长大以后,绝大部分的精力和爱心都在孩子爱人和自己身上,而母亲已经不是最该关爱的人了,正所谓“娶了媳妇忘了娘。”不是忘了,而是真真正正淡化了。而儿子们的愧疚之心,是残存的一点点孝心,也算是告慰母亲,挡众人之口舌了。

对于儿女,谁又敢说自己是至纯至孝,绝无私心呢?倘若有,倒是感到奇怪了。二十四孝中“彩衣娱亲”该为没有让母亲抱上孙子而羞愧,“怀橘遗亲”的陆绩该为没有让母亲天天有好吃的而惭愧,“埋儿奉母”的郭巨该为用残暴的埋儿行动吓到老太太而悔恨。母亲对儿女爱得越无私,儿女的心中越愧疚。

   读书使人明理,读书让人知道孝心的深厚。没有不愧疚的儿女,除非你对母亲缺乏起码的理解和热爱。让这份深深的愧疚,警示所有母亲健在的人,你们是多么幸福,珍惜和母亲的每分每秒,少留一点遗憾和愧疚吧。祝天下所有母亲,母亲节快乐!

特邀作家简介:董玉恒,临清市金郝庄镇人。书以载道,诗文怡情。美德如玉,我心永恒。作品散见于《淡味茶》《潇湘诗苑》《作家地带》《山石榴》和《卫运河文学原创平台》。

人生如茶

君子之交淡如水

投稿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非常详细!(一)
《秋天的怀念》说课稿
让生命铸铁一样站立
七年级上册语文5课《秋天的怀念》预习 教案 课件
散文诵读《秋天的怀念》作者 史铁生
经典散文:《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作者:史铁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