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周易》,读懂传统文化的根
如果只能选一本书代表中国文化,应该选哪本?
是《易经》。
《易经》是文化之底,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阅尽世间万本书,也不如读懂一本《易经》。
孔子说,读懂了《易经》,人生就不会犯大错误。
曾国藩说,《易经》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马云认为,职场人都该去《易经》里拜拜师,并感叹道“自己得益于比别人读得早”。
国学大师南怀瑾也曾说:“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
可以说,古往今来的成事者,无不读《易经》。
《易经》里,写尽了生命一屈一伸,阴阳调和,宇宙变化,人生处世哲学。
“泰卦”告诉我们,如何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益卦”告诉我们,借钱是门大学问;
“贲卦”告诉我们,如何不被人际关系绑架;
“蒙卦”告诉我们,如何培养让人人羡慕的孩子;
“屯卦”告诉我们,人生大坑,一定要规避……
易象思维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文化形成的总源头。
“易者,象也”,用象可以透过外在的形象,发现万事万物相互间合一的本质。
周易就是一种从现象到本质,即能分析又能合一的看待宇宙人生的思维方式。
2
读《论语》,寻得人生的答案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去世后,众弟子守孝三年,子贡守孝六年。
他的弟子们收集了他的言论,将其编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论语》。
两千多年以前,落魄先生与学生驾车奔袭在茫茫中原,筚路蓝缕,他们谈天论道。
有时候是怎么念书,有时候是怎么做人,偶尔也抒发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学生有的莽,有的笨,有的听话,夫子呢,还会抖机灵。偶尔互怼,偶尔牢骚,但大部分时候,大家还是穷且唱着歌。
星空璀璨,亘古不易,这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2000多年来,《论语》中的经典不断被反复使用,不断被人们称赞,正是因为里面有我们需要的“做人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的处世之道,说的是要懂得推己及人。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人生在世,应该抓住往后能够掌握的时光,奋发向上,而不是无尽沉浸在对过去的悔恨之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平时勤于积累,到了机会来临之时便能一展身手。人生是有了准备,才有机会。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善意需要设置底线,要将有限的情感,留给应该享用的人。
....
《论语》是人生问题的“答案之书”,当你感到迷惑疑虑时,《论语》都能给你回答。
老话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论语》里,就有每一个成年人必须要懂得的大智慧。
3
读《道德经》,大气做人,养大格局
《道德经》之妙,在于它原文5126个字,解读却有5000万字。
因为没有标点,光是开篇6个字,“道可道非常道”,就有3种断句,3个不同的解释。
从来也没定论。
《道德经》本就不是读的,是用来悟的。作为“生命之书”,那些真正受益的人,一定是从中,照见过自己的人生。
20岁求生存,它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不要事事抢着争先,因为,枪打出头鸟;
30岁求安稳,它说“上善若水”,但“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能包容万物,也能水滴石穿,做人如此,才有力量;
40岁求健康,它认为“致虚极,守静笃”,养生的关键是养精神,保持内心的平和,比进补有用1000倍.....
也难怪,作为“万经之王”,一流行,就是2000年。
作为“央视名嘴”白岩松口中的“生命之书”,它只短短五千余字,就讲透了在中国社会生存,受用一辈子的处事智慧。
让你读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道德经》养大格局,得大自在。能让人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心无旁骛地朝着目标前进。
不会和烂人烂事纠缠,不因过去的经历而患得患失,不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浪费时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专心致志,收获真正丰盈充沛的人生。
《周易》《论语》《道德经》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三本书,也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所在。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