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的人性元素

触摸中国书法艺术的人性元素

书法艺术与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一样,通过人们的视觉欣赏,呈现出日久弥深的艺术感染力,但书法不是绘画,却要求有绘画艺术的形象感;不是音乐,却要求有音乐艺术的乐律美;不是舞蹈,却要求有舞蹈艺术的姿致;不是建筑,却要求有建筑的严谨;不是诗,却要求有诗一般的意境;不是生命,却要求其有生命般的形质和神采。书法艺术是以汉字符号为媒介,以一种特殊的线和想象的空间表现汉民族对世界的认识,极尽线和空间的变化,赋予它更激烈的冲突,更飘忽的意态,更奇妙的组合,更神秘的空间。书法接通个体与宇宙人生的联系,借助笔墨纸砚用一定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营造书法的形意之美,表现人性深处所蕴藏的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和审美意识。

一、中国书法艺术属性

是汉字符号与人性融合表现的艺术,形成篆、隶、楷、行、草多种书体,变化多端,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每种字体都是一种人生的符号,一种生活的形态。“篆”都是书法艺术,源于汉字,但不等同于汉字。例如大草,已基本上脱离了汉字的认知范畴,纯乎为抒情达意。书法家是利用汉字这一载体,进行艺术的再创作,把人性的审美理想融入汉字自身蕴含的美感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是古典美与人性美演化的艺术。 中国书法尽管抽象,难以理解,但它却用最简单的形式,最据变化的线条,最具建筑美感的造型,最具音乐韵律的节奏,包含容纳了中国的古典艺术精神,宁静、悠远、深邃与充盈。意涉瑰奇,愈深愈险,愈险愈奇。秦汉碑刻砖瓦、魏晋尺牍短笺、隋唐丰碑巨碣、明清高堂大轴,都是形式的变化,但笔法是一脉相承的,艺术精神是因时而异,更趋丰富的。一部《兰亭序》,真伪争执多年,扑朔迷离,因为它太完美了,太令人回味。

是人性崇尚高雅的艺术。中国书法凝聚、荟萃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人性的灵魂有高雅与低俗之分,书法艺术同样如此,“雅”是主体,“俗”是补充,“雅文化”一直引导者“俗文化”,“俗文化”进而不断地丰富着“雅文化”的内涵。清代书家是用文人的审美,借鉴新的文字材料,加以提炼加工,进行艺术的再创造。雅与俗都是体现人性灵魂元素,关键在于书法创作的过程,有无高雅的文化品位,有无文化的支撑。但“高雅”的艺术往往缺少广大的受众,“低俗”的艺术则可能大受欢迎。人生中高雅的部分不见得是社会认同的,俗的部分往往容易生存。

   是人性不断探索和追求美的艺术。形意融合乃人性,做到这种融合需要有三种境界一曰“工”,即功夫之谓。“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苏东坡云:“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古人治艺,专心致志,用志不移,技通于道,乃能深入堂奥。二曰“学”,即学问和修养。只有具备了“学”,才能使“工”得到充实、提高,才能使书法文气、雅气、清气、静气、才气五气飞扬,才能使俗气、匠气、火气、浊气、霸气五抑厚重,形和意的气韵蕴含于用笔、节奏、墨法、笔势、结构、章法,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三曰“才”。“才”有大有小,有先天有后天。没有先天之“才”,不可能登封造极,没有后天之才,也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人性印迹

墨线交替,演绎人性自然。书法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生万象表现的结果,是在仰以观象于天,俯以观法于地,近取于身,远取诸物的师法自然的活动中产生的。书法艺术更多的还是抽象多于感性,与绘画等感性至上的艺术不同,书法无法把直观的结果直观地显现出来,眼见天地日月、山川草木,笔下只能是一些墨线的交叉往返,自然物象和社会人事了然全无,所以,书法是无法将直观所见直接地转化为艺术形式的,将自然和人性情感凝聚并简化成一些富有动感的线条,将繁复的自然抽象化、节奏化、简洁化,凝聚成具有感悟生命能力的墨线。

耸立的高山是竖形的墨线,危崖欲坠的巨石是点画的墨迹,奔流的长河是一捺急速的运转,蜿蜒的藤蔓是草书的绵延数笔。经书法家一过滤,自然万象和人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顷刻间化为一些墨线。这些墨线,将物态神情、宇宙精神以及自我情感融为一体,熔铸着对自然和人类情感的阅读和理解,培植成一种蕴涵生命、显现生命的特有形式。

笔墨相生,生人性之势。势也者,往来顺逆而已。书法的势体现为一种张力形式,它是书法追求内在的生命感、注重创造形式内部“紧张关系”的结果。书法的这种张力形式有逆势和顺势两种类型。逆势就是人们所长说的那种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的书法运笔状况,追求的是抑扬腾挪、推挽有度的内部紧张矛盾的形式,追求的是书法内部巨大的不平衡,以及那种将行而未行、将动而未动、将驰而未弛的奇效;顺势则是人们所说的“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的书法运笔疾势,如同怀素、张旭等人的“醉来随意三五行,醒来欲书书不得”淋漓张狂、任意挥洒的风格,追求的是一种飞动之势。

这种势如电闪雷鸣、长虹横空、飞鸟出林、飞龙翔天,在翰逸神飞中一任激情的飞扬,完成生命的狂舞。书法艺术对势的追求,体现了书法家对人类生命之美的认同和服膺,其深层理念基础是天人合一。在古代书法理论看来,作一字就如同树一人。人之所立,在于生气灌注;字之所立,则在于活态生香。一幅书法作品虽然字字不同,但在它们背后却有着无所不在的生命联系,“筋、骨、血、肉、精、神、气、脉”。一幅书法作品就是一张生命之网,每个字就是这张网中的一环,环环沟通,处处相连,流转不息,构成一种起伏跌宕、纵横冲突的生命联系体。

错落生趣,品人性韵味。书法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生趣”,即生命的韵味书法艺术既然体现的是一种生命运动,是一种富有节奏、充满昂然生机和趣味的生命运动,体现出生命的精神、气度、姿采、个性和韵味。由形到势,形成一种动感的张势,由势到韵,则是一种生命趣味的形成。“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凛凛皆有一种风流气魄”“爽爽有一种风气。”都是以人的精神气度来评价书法,推崇看重的是生命的韵味。

三、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人生百态

字如其人。因此,主体的书法艺术尽管有自己的风格,变态于笔端,但它总要体现书法家的“心志”,合情调于纸上。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给予我们的是“情”,是“神”,是“志”,是“哀”,是“乐”。线的飞舞,一点一划,都或隐或显,或多或少地反映书法家的审美意趣,是一种复杂微妙的审美意识的反映。王羲之说:“转折点画之间皆有意”。明代祝允明也说:“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

王羲之为人飘逸、洒脱、旷达、傲世,其字便有自由、洒脱、神采飞扬的风神;颜真卿为人刚直耿介,其字便有古拙、浑厚、刚劲、厚道、淳正的劲道;赵孟頫为人世故园滑、八面玲珑,其字便有优柔秀气,灵活自如的柔媚之美。追求生命韵味的直接结果,就是在传统书法理论中出现了一批范畴,如风神、态度、神采、情性、生气、意气、韵味等。这些范畴流传千古,既是创作书法重要的艺术指南,也成为欣赏书法艺术重要的审美标准。

点画处尽阅动静人生。点画是书法的基石,笔法是完成点画的手段,藏露、中侧、提按、收放、转折、涩等,或动或静,浑然一体。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派生出刚柔、文质、动静、虚实、方圆、直曲、迟速、轻重、大小、疏密、离合、奇正、巧拙等等一系列对立的具象范畴,又由这对立双方的统一与转换,产生出具有生命意味的气势、风骨、神采等,造出人生的妙境。

结体处阅尽自然之丰。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若日月”。这是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结书法结体的妙论。汉字符号在书法世界里,依字立形,点画间互相牵扯,互相避让,有平正、有险绝,有狭长、有宽博,有左伸、有右展,有疏朗、有缜密,展示了人性中丰富多姿的形象。

章法虚实尽弹人生弦律。章法又称布局,包括黑与白的虚实关系;疏与密的关系;有与无的关系,纵与横关系,大与小的关系,或字字独立;或字字勾连,既表现出的种种阴阳对立的人性因素,又体现出大千世界的万象生机。尤其是草书,能让人透过黑色的律动的点线构成广阔、深邃、威严而神秘的想象世界,让人性的翅膀在宇宙中飞翔。

墨色飞舞尽染人生风情。书生于墨,墨生于水,水为书之血也。墨色的巧妙运用会丰富作品的层次,枯与润、浓与淡所构成的墨色变化会增加人性的审美情趣。用墨润则有肉,燥则有骨,淡能厚重,浓不板滞,枯不浮涩,湿不漫漶,能淡中之浓,浓中之淡,水墨交融,神情并茂,随着人性中情感的抑扬起伏,墨色也会在燥润浓淡间呈现出千变万化,产生无穷人性韵味。

纸帛跃然尽显生活情趣。书法艺术尽管为汉字符号的视觉艺术,如果失去了内敛含蓄的文化支撑,失却了人性中丰富多变的情感内容,没有言外之意,无论笔墨技巧多么高妙,视觉冲击力有多强,都是一具僵死的无艺术生命躯壳。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如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草书写不出人性那种淡泊与宁静。李白的《将进酒》用篆隶楷就无法表现人性内在深处的激越奔腾的情感,只有行草或草书才能表现出那种狂热与激情。

四、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人性灵魂

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它还是一种哲学。执笔、运笔、布白、运气等等技法,都涉及到书法家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等哲学思想问题。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其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渗透了玄学的“得象忘言,得意忘象。佛家的“真空为体,妙有为用。随法身则万象俱寂,随智用则万象齐生。”王羲之心领神会,移情于翰墨,致使其笔势神气淋漓,尽得妙处风流,从而使其书法在书法史上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其书法“随手万变,怪雨狂风,隐见莫测。佛理禅趣更是大量融入书理之中,“刚入于法即跳出法”,以迅疾骇人的速度,从点画中逃开,逃出章法的约束,逃出文字的牵绊,他的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取得无可争议的位置。

书法即心学人性之学,即把书法上升到灵魂的高度,书法是心灵的写照,心不正则书不正。就如唐李世民在论书法艺术时所说的:“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  

“知白守黑”的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是从人性的哲学思想里演化来的。《易经》中对人性的顺从和阴阳五行为书法艺术注入了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理义,老庄体系和孔孟体系把天地万物终归于一个“道”字,道是天地之始,是万物之终,可以生二,生三,生万物。《逍遥逰》中的北冥之鱼可以水击三千里,扶摇于九天之上,这种气势积蓄和生成了运笔中的气盖山河之势。孔孟哲学以中庸、礼、乐为核心,其中庸的思想筑建了封建制的基石上,礼恰以礼仪之法度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原来错落自然的大篆被方正的小篆、隶书、楷书所代替,其肃然性不亚于一种崇拜。而乐的哲学思想又以活泼的形式对后代进行施教,纵观历代书法作品,特别是行、草书的创作过程,乐的思想是贯彻始终的。

中国书法是线的艺术,由于毛笔的运用,这种线的艺术千变万化,就如同一曲伟大的乐章,抑扬顿挫,时如万马奔腾,时如轻声细语。正是书法中的这些一挥而就,下笔难改的线,使中国的书法艺术成为伟大的不可复制的艺术精品。佛学进入中国后即被改造为一种新的思想体系,即“禅宗”的体系。以禅学论书法。即把禅机融入书法技艺中,书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字,而是禅悟。没有悟性是不可言禅的,同样没有悟性也没有书法。“禅宗” 的体系即是“吾心即佛”的思想,书为心画”的,许多书家即以心写书,使书法艺术有了许多文人的心境,一种不雕不饰,天真率直的书风使中国书法真正做到了最有法度的艺术,含韵着对最自由形式美的诠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磬书而美 变化不尽的墨线
书法黑白美及其空白研究
胡秋萍2008新作展
【自语堂编藏】李新强:书法意象美初探
汉字书写之美 作者:祝勇
张公者|什么是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