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享一个对我启发很大的心理学知识点

你好,我是铁木君。

刷知乎,是个有点玄乎的事儿。

“有问题,上知乎”,可不少人没问题也习惯去刷上一会。

不知不觉两小时过去,啥知识没记住,却刷出来一堆心理问题、情绪问题:

答主人均985,个个年入百万,再看看自己,专业课在及格线上挣扎,荒废的时间大把,上着没人听过的学校……

焦虑啊,羡慕啊,自责啊,全都来了。

好吧,其实说的就是大学时的我。

看着互联网上光鲜亮丽的生活,心生羡慕和自卑;别人已经走了很远,自己还在原地踏步,心里一阵拔凉;最后把自己隐藏和封闭起来,生怕别人触碰到脆弱敏感的伤口。

有多少人也是这样?

我当时也担心,糟糕的心理暗示会持续上好一阵子,把每一天过得提心吊胆,直到自己变得跟那些人一样优秀才停止。

幸好,我在书中读到了这个概念——「沉默的螺旋」。

知道了真相之后,我突然不害怕了。

01.

经常刷知乎,把它当做主要信息源的人,会误以为知乎上所展现的内容,就是世界真实的样子。

看着别人晒出米其林黑珍珠,手中的烧烤突然就不香了;会觉得网友口中的“人均985”,就是人生的标配;只有“别墅靠海,股票期权”,才算是值得追求的目标。

而事实上,我们在知乎上看到的世界,离真实的世界差得很远。

全国大学生中985占比不到2%,211不过才5%。考上二本,人生并不会完蛋,甚至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同龄人。

而在标榜知识和专业的知乎,舞台中央多是有着名校名企光环、百亿项目经历、海归创业背景的答主,对国际局势、行业秘密、人生理想,侃侃而谈。

他们的回答也确实专业,收获了很多的赞数。

他们,是不变的主角。

而剩下的那90%的双非大学生,和月入5k的人,只能躲在屏幕背后瑟瑟发抖,除了贡献一个赞,完全不敢发声。

即使想说上两句,没有高大人设和传奇经历背书,也往往一赞难求,被高赞回答淹没。

得不到外界的反馈,久而久之,即使遇到不赞同的观点,也会选择默默地潜水。

所以啊,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和想法,根本不会出现在你的时间线里。他们的声音被淹没了,即使在这个平台,普通人占了绝大多数。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和传播学概念,叫做「沉默的螺旋」:

因为害怕被人群孤立,人们会在表达观点之前,观察环境中其他人的言谈举止。

如果感到自身的观点与主流一致,便会积极参与讨论;相反,则会保持沉默或迎合多数意见。

造成的结果就是,形成一个“一方走到舞台中央大声疾呼,另一方越来越沉默的螺旋式过程”,最终定义了主流的观点、审美和价值观。

而在互联网上,大家彼此谁也不认识谁,报喜不报忧成为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于是少部分人的浮夸和自我吹嘘,压过了“沉默的大多数”,最终成为了网络上最大的声音。

就像进去一个股票群,你会感觉里面个个都是大神,财富自由在向你招手。

而事实上,这些炒股专家,从不会让你看到他亏了多少。他们选择性地给你看到的那部分,目的只是想拿你割韭菜而已。

别被情绪左右,思考互联网信息背后的事实,才能不断接近真实的世界。

02.

不仅是知乎,生活中这种情况也很常见。

我们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左右了我们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看法。

小时候,我们都被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过吧?

“XXX家的小孩,这次又考了100,你看看你,还好意思玩……”而不是去问你,这次考试你有没有进步。

很多家长(至少在我小时候很普遍),平时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却对考试结果特别关心。甚至成绩不如别家小孩,就感觉脸面无光,低人一等。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虽然讨厌父母的做法,却也会不自觉地和身边的人比较。会拿他人的成绩,左右自己的安全感。

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己内心的标准,成为一个很容易被环境、被他人影响的人。

相反地,如果家人从小就支持你的想法,鼓励你多去接触新事物,就更容易在环境的互动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思考。

网上有很多言论,把普通人的失败和不顺,归咎于是他们不够努力。

我认为,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说法。

人并非孤立的个体,一个人的行为,会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影响;在和系统互动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地塑造了自己。

如果我们所处的环境没有改善,你每天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都会阻碍你的改变。

再多的努力,都像是试图在够不着池底的水中,挣扎着站起来。

我们要做的,是找到一块踏踏实实的陆地。

与其让他们无助地努力,不如尝试着「走出去」,找到一个更大更好的系统去塑造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大家上大学或者毕业时,一定要去大城市的原因。

你只有去到一个更大的系统,见过了好的和坏的,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看到了收获和代价,才知道如何去做选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开认知的封印,看到事物的全貌。

最终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03.

所以啊,我们该如何面对成长中不断变化的环境?

这个理论前面也提到,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避免被孤立是人的天性;

而我们的观点和价值观,就成了调整自己适应行为的「皮肤」。

当我们观察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会发现人们一直在寻找「认同」,试图在这个环境中,成为主流的一方:

我也玩动物森友会、我也是罗翔老师的死忠粉、我喜欢用小米手机……

甚至宁愿暴露一点常见的缺点:“我是一个自我但不自私的人”。

这会帮助我们,向外界发出信号,快速地在别人心中建立印象。“我和你们一样,快来和我交朋友、组CP吧。”

人是害怕异类的,不管是在寝室,还是在公司,都是如此。

大二的时候,寝室长说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兼职,离学校近,又开价比同类兼职高。

另外两个都加入了,只有我说不愿意去。

后来周末他们要去兼职,而我背着书包去图书馆的时候,他们就阴阳怪气:“原来是要去图书馆学习,果然还是读书比较重要啊。”

后来他们吃饭、打游戏也会很少叫我了,这也对我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人们真的会把别人的不同,当作是对自己的威胁。

后来,我每次从图书馆回来,都会约其中一个爱锻炼的室友,一起去操场跑步。(虽然我觉得一个人跑节奏更好、更自由)

久而久之,我们也就达成了和解,不再揪着兼职这件事不放了。

这里并不是让大家去迎合别人,做别人乐意看到的事。

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熟悉的,陌生的;和善的,难缠的。我们不可能与每一个人都相处融洽。

对方不理解你,是他的问题;但想去改变他人,那就是你的问题了。

每一个观点的背后,我们对抗的不是一个人的观念,而是他背后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是他生活中千千万万的人。

有人喜欢上知乎看经济分析,有人喜欢上快手看徒手劈榴莲,并没有高下对错之分。

接受他人的不同,避免正面碰撞,才是最舒服的方式。

不要觉得自己孤孤单单的,身边没有一个能理解你的人啊,事实上很多有相同想法的人,只是在这个「沉默的螺旋」里面,你还没发现他们。

其实你有很多圈子可以融入进去,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可爱的人认同你、理解你,让你不想离开。

而那些给你带来消极影响的环境,你一秒都不想再待了。

别自我封闭,也别刻意合群。

这都是成长的阻碍,让我们无法看到更大的世界。

这就是「沉默的螺旋」这个概念带给我的启发,希望也能带给你启发。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立,但不独行
心理学之沉默的螺旋定理
沉默的螺旋
人际交往三定律:想让别人喜欢你,先要喜欢上对方
擅离职守:掌握这个技巧,成为得罪高手!
读《自卑与超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