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事,用妈妈的本能应对就好

瓜妈说:

当妈的都知道,带娃不能焦虑,因为每一个有问题的娃娃背后,一定站着一位焦虑的妈妈。但是,谁当妈谁知道,当娃吃饭成问题、睡觉成问题、说话成问题,会打人爱哭闹还总是没玩没了地缠着要你陪,这些问题一个个摆在你面前时,你都不知道从哪儿入手,怎么能不焦虑。

不着急,妈妈,碰到那些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事,不如学学皙妈妈,让本能去处理。妈妈们看完,就知道妈妈的本能,绝不输任何权威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一起来看看,麻麻们的本能,到底有多神奇。

1‍‍灵机一动的小游戏,解决了孩子吃饭问题

先说吃饭问题。我家闺女饭量还可以,但就是吃饭要抱着Ipad,边看边吃,有时候,吃一口要下桌玩一会儿再上来,至于为什么会养成这个习惯,如果你家也有个毫无节操可言的女儿奴爸爸,你会懂。

有一天,带她去打完预防针回来,我们吃饭的时候,吃了第一口她照例又溜了,没过一会儿就蹭蹭蹭跑过来,对我说“你要勇敢哦”,还有模有样地给我拍了拍大腿,然后拿玩具针筒朝我腿上很轻地扎了一下,还说了一句“嗯,小朋友真勇敢”。

我灵机一动,就和她说“陈医生,打针好痛,我不想吃饭,你喂我好不好”。然后,在她给我喂饭的过程中,我就彻底放飞自我了,也不好好吃饭,一会看看Ipad,一会跑跑厨房,她平常怎么样,我就模仿着来全套。在她马上就要撂摊子不干的时候,问她你觉得妈妈不乖是吗?“那你吃饭也这样啊”“……”“那从现在,我们都好好吃饭,玩完再看Ipad好不好”。YES,第一次小家伙不看IPAD也吃了一碗饭,完美!

知道了娃喜欢这样的吃饭形式,那就多来几次,慢慢改掉吃饭看Ipad的习惯。除了互换游戏,还有很多扮演游戏,比如,我偶尔也会跟她玩“我是大怪兽的游戏”。很简单,用勺子把饭摆成“月亮”、“星星”、“树”、“蘑菇”等等造型,然后她吃一口,我就怪叫一声“哎呀,糟糕了,月亮被怪兽吃掉了”,就这样,一顿饭下来,20分钟不到,而且最重要的是,她没有气急败坏的妈妈,我也没有一个怎么说不听的熊孩子,非常快乐的用餐时间。孩子觉得吃饭比IPAD好玩,自然就不会边看边吃了。当然,这种小游戏只能作为一个暂时过渡,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专心吃饭这件事,而不是玩。还有,比较搞笑的表演,一定等孩子把饭吞下去了再来,不然噎着、岔气、喷饭就不好了

到后来才知道,那次抖机灵的做法,在心理学界还是很被认可。心理学家们认为,游戏是孩子主要的沟通方式,通过让年幼者扮演更强势的角色,不仅能够帮她建立自信,还可以释放他们对某种行为或者事物的恐惧、排斥,比如对吃饭、打预防的恐惧

2把自己当成孩子,就会找到答案

当孩子喜滋滋地拿着自己的涂鸦和你分享时,要怎么回答才能即维护了孩子的积极性又不至于让孩子自信心爆棚,我觉得这个度,就像是爱和溺爱的界限一样,很难掌握。

有天女儿和她的小伙伴若瑜一起画画,女儿画了我们的全家福,3岁多,也没有接受任何训练的小宝宝,画的当然是挺抽象的。耿直的若瑜看了就说你画的爸爸妈妈,一点也不像你的爸爸妈妈,但我女儿自我感觉非常好啊,这画就是我爸爸妈妈,俩小娃娃争执几句之后,就要请我当裁判,遇见这样的情况,我都会问她“你自己觉得画得像吗”,她说“像”,我就会非常肯定地告诉她“画是你自己画的,你觉得像,那一定就是像的

去年,我看了一段杨澜与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谈话的视频,听到武志红老师说父母要有这样的意识,至少要有一个人对孩子说,要相信你自己的感觉,按照你自己的感觉来,就是用自己的感觉来指引你的人生,这样一来孩子就学会,我要做我自己,这就是最宝贵的财富,顿时就有天窗被打开的感觉。

如果她自己被说了也觉得“不像”,那我就认真地拿着她的大作,先客观地说说那里画的特别好,比如“我觉得你观察的很仔细哦,你看,你画的爸爸比妈妈高,妈妈比宝贝高,真的是这样的耶,宝贝真棒然后只说一处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怕说多了孩子也改不好,而且还打击她积极性,比如“呀,为什么你画的你和妈妈怎么只有1只眼睛呀,还有一只呢”,她就会哈哈大笑“哎呀,我忘了画,那我去画上去咯”。说白了,这其实也是我自己某件事做不好时,最希望得到的“待遇”。

所以,妈妈们看,很多时候,假想如果我们就是孩子,我们遇见这样的事情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对待,心中自然就会有答案了。

3对孩子要低点要求,对自己要有点追求

这里说两个小故事:

1、必须要给英语启蒙,这曾是我最头疼的事。像舞蹈啊、音乐啊、画画啊这类的启蒙,我都不担心,因为担心也没用啊,反正我不会,也教不了,到时候往培训机构送就是了。倒是英语启蒙,因为自己懂一些,倒觉难办了。

0-2.5岁都还挺愉快的,我基本就是日常中看到啥就说啥的教(后来看了相关书籍,才知道这叫全身反应教学法,在欧美很流行),看见花就告诉她这是“flower”,看见小车就告诉她这是“Car”,滚皮球玩就告诉她这是“ball”,女儿当时时不时冒几个单词,把我乐坏了,成就感很足。但这一切,在她两岁半的时候被打破了。

我家楼下的邻居也有一个2.5岁的孩子,她妈妈从2岁开始给她刷牛津树,我当时还挺不以为然的,但半年后,小姑娘能用英语交流的时候,我就焦虑了。迅速买了1-2级读物和点读笔,并且和女儿约定,从现在开始在家只能说英语了,而且每天要刷5本分级。多希望晚上一觉醒来,第二天女儿也能全英文交流了。

但是,并没有。人小公主压根不搭理我,好说歹说换着方地说都没用。过了两个礼拜,我也就开看了,放下了,随她去吧。这有什么好纠结的,虽然6岁前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期,但我坚持每天给她读读原版英文绘本,说说单词句子,偶尔看看原版动画片也都是在学啊,只要不让她对英语觉得陌生就好了,其他的就不要求了,顺其自然吧,又不是以后再学就学不好了,我们这一代妈妈还是从初中才开始学英语呢。

嘴上说的轻巧,但心里其实还是有点放不下,就又去翻了书。心理学书上说,对于孩子来说,组织和整理的能力的重要性远超过记忆背诵的能力。怎么说呢,就是你每天给孩子喂水,都和孩子说“water”,比你直接告诉她“水的英语就是water”有用。而且我还查到一个资料,斯坦福大学的宪次白田曾对“学第二语言有无关键期”进行过详细的研究,结论是:并!没!有!但学的好不好,和他使用这个语言的精纯度有关也就是说,开始的时间不重要,语言环境才最重要。

2、类似这样的事情真不少,虽然心里都明白,她就是一个孩子,但还是有意无意地对她有比较高的要求。比如前不久刚刚发生的事——因为女儿一直抱着IPAD不放手就凶了她一次之后,我进行了一次反思:为什么每次事先和她说好“每次只能看20分钟”,她都说“好”,但临了却又反悔呢。这是为什么呢?呀,可真是一孕傻三年,2岁多的孩子能知道20分钟是多长吗?想当年,我到小学还没整明白这事呢。

找到问题所在,剩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我给她买了一块钟表,放桌面上,每次给IPAD之前,我就告诉她“现在是8:10,你看,这个分针是在这里的,等它走到这边,你就要把IPAD交给妈妈保管,明天再给你看”。从那次以后,虽然不能说100%都遵守约定,但十次里至少有8次是按时交给我的。

翻了书,也发现了类似的观念。专家认为,掌握时间概念,对于小孩子来说就是很困难的,因为时间看不见也摸不着,专家可以给给孩子准备一个挂历,每过一天,就让孩子去划掉一天,这样就能帮助孩子把看不见的时间变成看得见的空间,让他明白“今天的前一天是昨天,今天的后一天是明天”。

最后想说:

妈妈们很容易对养娃路上遇见各种问题,感到很焦虑,我曾经也是这样的,总觉得不去看几本育儿百科、看几个权威公号(比如神奇麻麻在哪里),不给自己找到点“理论依据”,都不懂得怎么带好娃了。其实并不完全是(看还是要看的,只是不再    焦虑,哈哈),到最后,你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源于本能,我们下意识地就能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因为我们就是这世界上最懂、最爱我们孩子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三英文好书推荐】【跟着Eins麻麻玩转英语】适合0
带孩子旅行前一定要做的六件事
全职妈妈没有社交,脾气不好,心态不好,可以这么做!
吃货妈原创:孩子沉迷手机不爱学习,是因为家长没有这样做
妈妈用了这一招,孩子利用大思既练了听力又练了口语
晒娃狂魔回翻6年前的朋友圈,结果傻眼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