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念王春翠诞辰120周年|育才学园让我实现了梦想——王春翠寄语石埠初中师生

【前言碎语】四十年前,梅江石埠初中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老人,岁月的沧桑依然没有掩盖她的风姿,像梅溪边的一杆竹,临风而立,清瘦挺拔;又像崖边的一支紫荆花,横空而出,淡雅馨香。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著名作家、战地记者曹聚仁的原配夫人王春翠。

她曾经也是一位跻身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坛女作家,连鲁迅对她也是备爱有加,另眼相看。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她隐居故里,过着和乡下老太一样的平凡生活,常人很难看出她曾经经历的风云与沧桑。

四十年前的这天下午,在石埠初中胡新谷老师的盛请下,她来到家乡的石埠初中,对着全校的学生做了一次报告,胡新谷老师有心地把这次讲话作了记录整理,并且保留了下来,让我们在四十年后,依然能感受到老人那颗诚挚纯净的心。

读着这些清亮的语言,眼前仿佛重现着那一幕。如今,石埠初中已在撤并中退出历史舞台,但王大先生那透着沧桑与厚重的演讲依然像一盏明灯在历史深处闪着动人的光芒。

老师们,同学们:

我已是整整80岁的老人,今天能和大家在一起,我真的很高兴。算起来,我已有30多年没有到这种场合讲话了。有段时间我在南京,照顾曹聚仁的母亲刘香梅,一般不和外界接触。“文革”之后我从南京返回老家,蛰居在蒋畈曹家的老屋,也很少到外面走走,要想听我讲新鲜的东西,大家也许会失望。我只能够讲讲我以前经历的和了解的事情,同时说说一点我的心里话。

大家也许已知道曹聚仁的名字,但是你们对曹聚仁真正了解吗?我是他的妻子,和他共同生活了好多年,也不能说已相当了解他。现在怎么来评价他,我心中还没有底。

记得是30年代,我协助曹聚仁编辑《涛声》周刊,空闲的时候也写写文章。曾经写过《一个虚无主义者》,写的是丈夫曹聚仁。曹聚仁那时在上海做暨南等大学教授,同时给《申报》《社会日报》等报刊写通讯与言论,并自兼《涛声》周刊的主编。他的工作是实的,而志向却是虚的。他追踪的是德国 19世纪的大文学家歌德,希图写出震动世界的《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之类的巨著。在上海期间,曹聚仁虽也出版了十几本书,但哪一本可以和歌德的《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相提并论?

志向虽虚,但可贵的是,曹聚仁一直不放弃努力。芦沟桥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后,曹聚仁出人意料地走出书斋,去做要冒枪林弹雨的战地记者,第一个报道了台儿庄大捷。他还出版了《大江南线》《中国抗战画史》等书,较生动、贴切地记录了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曹聚仁独自去香港,参与《星岛日报》的编务。后来又作为新加坡《南洋商报》的记者六次来大陆采访,为大陆写了好几百万文字。他还为祖国的统一效力,不计较名利,也不在乎他人的背后议论。

终其一生,曹聚仁很少放下他那支笔。我粗粗地给他计算过,他一生编撰了70多种书,达4000余万字。4000余万字,现在的中国几个作家能够达到这样多产?像《万里行记》《北行小语》《秦淮感旧录》等书,行家评论,是有一定的水平的。

曹聚仁在文学方面是有成就的,这成就虽不能和歌德相比,但精神上是相通的。刘源溪畔的蒋畈小村,能出曹聚仁这样的人物,是值得庆幸的。

要讲曹聚仁,不能不说他的父亲曹梦岐和育才学园。

上了年纪的人,应该知道“蒋畈曹”曹梦岐。他考了秀才后虽考不中举人,但是他接受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于1902年率先在蒋畈办起了育才学园。他以培养人才为己任,把所有的家产家资投到办学当中。而且,他有一套办学思想,学生不仅要掌握文化知识,还要掌握劳动和生活的技能。他自己作为校长和老师,也从来不放弃田间劳动。他延请名师,给老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虽然他 1929年未满60岁就去世,但是他已亲自培养了上千名德才兼备的学生,为国家尽了心力。

至于我自己,可以这样说,育才学园促我实现了几个梦想。

第一个梦想是多读书。因为读了育才学园,我才能够去杭州参加考试,成为当时浦江县进杭州女子师范的第一人。

第二个梦想是当作家。30年代,我出版过散文集《竹叶集》,还编过《中国戏剧选》等,同鲁迅、陈望道、徐懋庸等作家有过接触。我虽然远远没有丈夫曹聚仁的成就,可是走出育才学园之后,我还是在作家的道路上颤颤巍巍地走了一番。

第三个梦想是搞点实业。抗战爆发,我在曹聚仁的劝说下回到了蒋畈,主持育才学园的工作。在亲友和师生们的支持下,我创办了“育才剧团”,推出了《育才》校刊,还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些剧本。曹梦岐时代,育才学园仅有小学,我主持时,由小学发展到初中,最兴旺的时候,在校学生近500人,有十几个班级呢!听一位老师介绍,现在的石埠初中是三个年级六个班300上下学生,那么,40年代的育才学园超过现在石埠初中的规模呢!“育才剧团”也有过名气,横木、柏社、白沙、墩头、横溪等地,我们都去演出过,还曾去浦江城里摆“擂台”,老百姓很喜欢看曹聚仁编的关于四行仓库保卫战等节目。

《育才》校刊对当年的《涛声》有所继承,我自写自编过《敌乎?友乎?》等文章,对国民党反动派残杀革命烈士的行径进行揭露,曾遭到过当时浦江县教育当局的警告。曹聚仁虽然在战地奔波,也时刻关注《育才》校刊,给《育才》写了好几篇战地通讯和战地新闻及战地散文,增添了校刊的可读性。

育才学园于1949年停办,差不多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功功过过自有后人评说,我在这里不妄加议论。

作为教育界的过来人,我想和老师们、同学们谈几点感想,也可以说是希望吧。

我觉得志向是至关重要的。当老师就应该有做“教育家”的志向。要钻研教书育人理论,要时时刻刻为人师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给学生既有“父辈”之严,又有“父辈”的可亲,真心实意地把学生教育好,使之有才有德,走向社会之后,大有作为。学生呢。则要有成为“突出人才”的志向。擅长文科的,可尝试走文学家之路;理科方面不错的,可争取当工程师和某方面的专家。一个人有志向之后,才会发愤努力,才会把“力”用到该用的地方。志向不一定人人能达到,但你只要作了不懈努力,必定会有相应的回报的。

人还应当有健康的爱好。爱好可以五花八门,不能去强求一律,但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利的。我的公公曹梦岐终身爱好教育,绝不旁鹜,到底把育才学园办得比较像样。我的丈夫曹聚仁,一生爱好写作,不曾轻弃,也到底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家的行列。我相信,在座的师生中,有爱好美术的,有爱好书法的,有爱好唱歌的……那么,你们不要朝三暮四,更不要一曝十寒,而要始终咬定爱好,坚持不舍,争取在爱好方面有如意的建树。至于打扑克、嗜酒、游荡等爱好,应当摒弃。不良的爱好,会伤身体,会妨碍自己的进步,有百害而无一利。

人务必有爱国家爱家乡的观念。大家学过历史,肯定知道“东亚病夫”的耻辱。国家弱小,外敌就会来入侵;国家强大了,敌人闻风丧胆。我们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应当为中华民族的强盛不遗余力、竭尽所能。我们梅溪的风光是秀丽的,梅溪两岸的转轮岩、密溪岩、蜘蛛岩等景点是有开发价值的。曹聚仁生前十分赞赏通洲桥和挂钟尖这两个景点,开发价值当然也不小。至于兰溪,则有兰阴山、大云山、白露山,还有雁屿洲、女儿滩、将军岩等,可旅游的地方很多。现在,我们要打好知识的基础,学就过硬的本领,将来报效家乡报效祖国。祖国富了美了,家乡富了美了,我们的心里才舒坦,我们晚上才睡得安稳。

国家的形势在一天天好转,国家的政策一天比一天对老百姓有利。遗憾的是我已老了,不能再上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了。我所能做的是动动笔杆,写点回忆曹聚仁的文章,也争取把我所知道的大文学家鲁迅的事情写出来,对后人一个交待,或者说留点东西给后人。

老师们,同学们,你们还年轻,你们的精力无限旺盛。我真切希望你们珍惜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学业。时光不能倒流,时光绝不会等人。大家一定要争分夺秒,爱惜再爱惜难得的光阴,把握好今天,展示着明天,争取每一个人都营造出一份理想的事业,烙出人生坚实的脚印。

我的话讲到这儿,谢谢大家耐心地听了我的讲话!

198310胡新谷记录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知亭前缅怀四先师
曹聚仁与王春翠爱情密码
黄陂三中赋
在浙江兰溪,仰视王春翠 | 裘山山
通洲桥记
【讲讲故事】结发夫妻终成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